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_第三百六十五章 红楼九十九 假正经 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六十五章 红楼九十九 假正经 四 (第2/3页)

正等贾政这句话!李十儿作为智商情商如此高之人,当然会说得贾政听起来有理,因为李十儿几乎完全知道贾政除了前面的“正”的冲动,内心真正在乎的有哪些“理”,如前面就说到节度使对其“政绩”的重要性,就说到老太太太太们如何在乎这些重要性,所以且看李十儿接下来还会哪些更实质更本质的“道理”,

    ““李十儿说道:“那些书吏衙役,都是花了钱买着粮道的衙门,那个不想发财?俱要养家活口。”“哪个不想发财”,贾政自然明白得很,而“俱要养家活口”,却正中贾政之“理”,你不能害得众人跟了你连家甚至连自己也养不起吧,

    ““自从老爷到任,并没见为国家出力,倒先有了口碑载道。””“口碑载道”,贾政最关心的恐怕就是这个了,好官好官,除了节度使的话儿,以贾政内心之“正”,恐怕更在乎的是民间所言,这其实也是贾政“呆性”中可爱的一面,即贾政事先几乎是没有更考虑到节度使的“口气”,而更是考虑到民间的反应的,

    ““贾政道:“民间有什么话?””这话几乎可想象贾政内心中的紧张,

    ““李十儿道:“百姓说:‘凡有新到任的老爷,告示出的越利害,越是想钱的法儿。州县害怕了,好多多的送银子。’”这话却绝非李十儿乱诌,百姓如果之前几乎从没见过那些告示奏效,恐怕便会自己总结一些这样的“经验”了,

    ““收粮的时候,衙门里便说,新道爷的法令;明是不敢要钱,这一留难叨蹬,那些乡民心里愿意花几个钱,早早了事。所以那些人不说老爷好,反说不谙民情。”如何,李十儿证明了贾政想正却反而“歪”了,这是比较大地打击了贾政的正的“积极性”,

    ““便是本家大人是老爷最相好的,他不多几年,已巴到极顶的分儿,也只为识时达务,能够上和下睦罢了。””哈哈,这话更是给贾政指明“学习”对象,只要做到“上和下睦”,便可以放心大胆地明的暗的去做坏事去了!就是有“理”的了!(外人注:好个破理!)

    ““贾政听到这话,道:“胡说,我就不识时务吗?若是上和下睦,叫我与他们猫鼠同眠吗!””贾政这话却表明他绝对不傻,只是有些呆而已,贾政几乎是比较清楚地知道当时那些“鼠”的,也知道一些所谓“上和下睦”的虚伪,所以贾政虽然智商情商不够,但以他一已之“正”,却是极难在当时的环境中行“正”的,

    ““李十儿回说道:“奴才为着这点心儿不敢掩住,才这么说。若是老爷就是这样做去,到了功不成、名不就的时候,老爷说奴才没良心,有什么话不告诉老爷。””李十儿这话更是戳中贾政最担心的事,贾政之“正”其实也并非是为了百姓,而是为了自己的所谓“名声”,为了祖宗的所谓“名誉”,即所谓光宗耀祖、衣锦还乡,然后众人称颂,自己面上大光而已,

    ““贾政道:“依你怎么做才好?””如何?其他人会为了“利”而问“该如何做?”,而贾政这里虽然不为利,不为捞钱,但说到底,说到其本质上,他却脱离不开是为了“名”的大的嫌疑的,这两者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是等同的,只不过为“利”而行坏事的更恶劣一些罢了,但为“名”而行坏事的显然是更虚伪,而它们的共同点显然都是行了坏事,从坏事所造成的后果来看,那两者的性质就是等同的,而如果为“名”行坏事而造成的后果更重大,则当然为“名”行坏事则更为严重,

    ““李十儿道:“也没有别的,趁着老爷的精神年纪,里头的照应,老太太的硬朗,为顾着自己就是了。”如何?李十儿真是为贾政考虑得如此细致周到,恐怕连爹妈也没有他为贾政想到如此全面啊,而一句“顾着自己”更是将贾政拉下了“正”的冲动之坛,

    ““不然,到不了一年,老爷家里的钱也都贴补完了,”如何,你不想捞钱得利吧?你自己本身的钱都没了!这下你要考虑了吧!

    ““还落了自上至下的人抱怨,”可谓物质、“精神”输个精光哦!

    ““都说老爷是做外任的,自然弄了钱藏着受用。”这话却毒,但那些人却真的说得出口的,

    ““倘遇着一两件为难的事,谁肯帮着老爷?”连人情也输个精光!

    ““那时办也办不清,悔也悔不及。””李十儿此话虽然是为了“拿”住贾政,但却真是可能甚至极可能的后果之一!你能说李十儿不是在为贾政着想吗?他真的是在为贾政着想啊,但结果如何呢?结果就是将贾政从“正”上拉落马下,由此,更加证明一点,那就是,贾政的“正”说到底仍然是“假正经”!虽然他为“正”的良心也好、不违所受的教育或教诲也好、是受周围环境所逼也好,最终的命运最终的结果却仍沦为了“假正经”,所以,曹雪芹所说要说明的这个“假正经”的真正的广大的特别是深入的涵义也许众看官此时能一个拓展性的了解,

    ““贾政道:“据你一说,是叫我做贪官吗?送了命还不要紧,必定将祖父的功勋抹了才是?””贾政的“正”的思维正如他所受的儒家的教育加上本身的“呆性”性格一样,其实是很明了的,这里的“贪官”、“送了命”、“抹了功勋”,说明虽然李十儿句句说得在“理”,但贾政心里仍然是明白,而且不愿意和他们同流合污,

    ““李十儿回禀道:“老爷极圣明的人,没看见旧年犯事的几位老爷吗?这几位都与老爷相好,老爷常说是个做清官的,如今名在那里?”哈哈!李十儿厉害就是厉害,前面举了“正的”贾雨村的例子,这里就举出“反”的如被抄的甄家的例子,清官如何?不是照样被抄,

    ““现有几位亲戚,老爷向来说他们不好的,如今升的升,迁的迁。”而贪官如何?不是如贾雨村般升到“极顶的份儿”,

    ““只在要做的好就是了。”嘿嘿,幸亏这李十儿不姓贾,或者与其余达官有亲可攀有“贵族血统”,否则恐怕爬得不比贾雨村慢哦,这里一句“只在要做的好”里面包含多少“学问”和“历练”!从中也可知贾雨村从一个也本“正”的人经过这样上上下下后的“历练”,其本质正是懂得了“只在要做的好”啊!而如何“做的好”,李十儿的前面这番话几乎已经可以让这方面“机巧玲珑”者直接进入中级水准了!且看下面李十儿如何进行“中级培训”!

    ““老爷要知道:民也要顾,官也要顾。”只这头两句,不看其他任何情况,这两句已经是至理名言,所以恐怕有人会说谁说李十儿是贪官的苗子,但他还知道“民也要顾”!而当然,话是这么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