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_第三百七十六章 红楼一百一 蝴蝶效应 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七十六章 红楼一百一 蝴蝶效应 五 (第1/3页)

    ““只见宝玉穿着衣服,歪在炕上,两个眼睛呆呆的看宝钗梳头。”是啊,宝玉仍然还是如此之呆,有什么看头呢?而且宝玉此呆不但是丢失灵玉所致,恐怕更深的层次是眼前并非黛玉而让他更呆成这样所致,

    ““凤姐站在门口,还是宝钗一回头看见了,连忙起身让坐。”这里几乎是在暗示凤姐儿是来看宝钗儿的,而宝钗儿此时恐怕对见到凤姐儿也非常“敏感”,曹雪芹对于如此敏感的情节写得可以说是越来越隐晦,因为这是“高手”甚至是“顶尖”甚至是“绝顶高手”间的心理,所以只能写得如此隐晦,可以参考一下贾母前八十回是如何对待宝玉和黛玉的亲事的,前八十回几乎看不到贾母有任何的肯定两人未来婚姻的说法,但仔细看看贾母对待宝玉婚姻说的那些话及那些举动,便可“分析”出贾母到底是支持谁和谁的,而前八十回关于尤二姐之死却写得非常明了,心理活动也写得非常明白,因为尤二姐相对于比如贾母来说实在远非“高手”,而尤二姐的事与宝玉和黛玉的事相比来说也要“简单”、“直接”、“明了”得多,

    ““宝玉也爬起来,凤姐才笑嘻嘻的坐下。”这个“笑嘻嘻”甚至也让人猜想是凤姐儿笑面虎的模样,即笑里实际上是藏着厉害的,即凤姐儿听了王夫人那句要“带着”宝钗的话后,自然起了疑心,怀疑王夫人想将自己的权力交给宝钗,因为凤姐也是从贾赦处“借调”过来的,王夫人如果真有此心真有此举甚至也是相当正常的,

    ““宝钗因说麝月道:“你们瞧着二奶奶进来,也不言语声儿。””这里宝钗儿仍然对凤姐儿十分“尊敬”,但显然,这句话似乎说得稍微有些“过分”地“尊敬”,显然,既然凤姐儿心中能察觉,宝钗儿心中恐怕早已察觉王夫人有“移交权力”之意,但宝钗儿当然不能让任何人看出她知道这一点,当然,她同时也希望凤姐儿看不出来,但凤姐儿如何会看不出来?她对王夫人的话和举止都是最敏感的!因此,这里不能说宝钗儿野心有多大,宝钗虽然“上清云”的雄心,但一旦遇到凤姐儿这样厉害的对头,宝钗儿几乎也是难做的,要么凤姐儿不发威,要么宝钗儿只能完全依靠王夫人去压制凤姐儿,想让宝钗儿直接去面对凤姐儿,只要想宝钗儿是如何拿夏金桂毫无办法,便可知宝钗面对凤姐儿的尴尬,这也是宝钗的悲剧之一,当然,这仍不是她最大的悲剧,

    ““麝月笑着道:“二奶*里进来就摆手儿不叫言语么。””凤姐儿这个举动也比较异常,其中隐含对宝钗儿已经产生的内心“陌生感”甚至“戒备感”,

    ““凤姐因向宝玉道:“你还不走,等什么呢?没见这么大人了,还是这么小孩子气。人家各自梳头,你爬在傍边看什么?成日家一块子在屋里,还看不够吗?也不怕丫头们笑话。”说着,“哧”的一笑,又瞅着他咂嘴儿。”这“咂嘴儿”恐怕也是在指桑“咂”槐,“赞叹”宝钗儿“好手段”吧!因为,不妨“仔细”用心“听一听”,是不是有些象:(之前)你薛宝钗见黛玉和宝玉这样好,还不走开,在等什么呢?自然是等王夫人一声令下,将宝钗儿嫁给宝玉,你宝钗这么大人了,还这么孩子气,硬要破坏人家宝玉黛玉的爱情,人家这么好,你宝钗爬在旁边看什么?他们宝玉黛玉从小在一个屋子里长大的,你竟然要到等到了这样一个结果,你也不怕丫头们笑话哦!更是点出宝玉黛玉身边的丫头哪个也不傻,几乎都在心中可以猜出是怎么回事,只是顾及自己的利益而绝对不表示出来罢了,

    ““宝玉虽也有些不好意思,还不理会;”这是宝玉,

    ““把个宝钗直臊的满脸飞红,又不好听着,又不好说什么。”这里却“臊”得有些过了,可参见前文贾母的让宝钗“脸飞红”的一番话,显然,宝钗是听出了凤姐儿话中的“意思”的,但凤姐儿那番话仍然不够明白,至少比贾母前番话要“隐晦”太多,所以,几乎也可见凤姐儿的一些更“敏感”的话是被删掉了的,

    ““只见袭人端过茶来,只得搭讪着,自己递了一袋烟。”这里更显宝钗儿的尴尬,宝钗儿最尴尬最能让她到“脸飞红”境地的事情,是有人能看出甚至看穿她自认为别人看不穿的内心,而不是一些这样的儿女之事,

    ““凤姐儿笑着站起来接了,道:“二meimei,你别管我们的事,你快穿衣服罢。””这话也有些奇怪,什么叫“别管我们的事”,几乎是在“劝”宝钗别管我凤姐儿该管的事,王夫人虽然暗中或明着有让宝钗儿接替凤姐儿之意,但凤姐儿一时也不是好惹的,如果凤姐儿刚开始态度强硬的话,王夫人倒一时是不太能甚至不太敢拿凤姐儿怎样的,而凤姐儿这种强硬态度当然不能当着王夫人的面说出和表达出,最好的办法当然只能通过宝钗儿“间接”把自己的意思传达给王夫人,所以便有这里来“看”宝玉的这番言行,所以也可知就如同袭人曾多次与王夫人“谈话”而前八十回隐去外,宝钗儿与王夫人的一些“私密”的“谈话”这里也隐去了,

    ““宝玉一面也搭讪着,找这个弄那个。凤姐道:“你先去罢,那里有个爷们等着奶奶们一块儿走的理呢。宝玉道:“我只是嫌我这衣裳不大好,不如前年穿着老太太给的那件雀金呢好。””这些话儿正是曹雪芹为了引出“雀金呢”来,

    ““凤姐因怄他道:“你为什么不穿?”宝玉道:“穿着太早些。”凤姐忽然想起,自悔失言。幸亏宝钗也和王家是内亲,只是那些丫头们跟前,已经不好意思了。”自然是和晴雯有关,但这里“幸亏…”等句却有太明显的“掩饰”之语,后面那句什么“内亲”的“理由”更是勉强,而“只是那些丫头们跟前,已经不好意思了”更是有些无稽之谈,哪里就会“不好意思”了呢?

    ““袭人却接着说道:“二奶奶还不知道呢,就是穿得,他也不穿了。”凤姐儿道:“这是什么原故?”袭人道:“告诉二奶奶,真真的我们这位爷行的事都是天外飞来的。那一年因二舅太爷的生日,老太太给了他这件衣裳,谁知那一天就烧了。我妈病重了,我没在家。那时候还有晴雯meimei呢,听见说,病着整给他缝了一夜,第二天老太太才没瞧出来呢。去年那一天,上学天冷,我叫焙茗拿了去给他披披,谁知这位爷见了这件衣裳,想起晴雯来了,说了总不穿了,叫我给他收一辈子呢。””袭人却主动提起晴雯这事,这也是袭人后面惯用的手法之一,即越是可能怀疑到自己的事,越要主动去“揭开”,以“示”“清白”,

    ““凤姐不等说完,便道:“你提晴雯,可惜了儿的。那孩子模样儿手儿都好,就只嘴头子利害些。偏偏儿的太太不知听了那里的谣言,活活的把个小命儿要了。”这话其实才是凤姐儿“怄”宝玉真正的原因,而凤姐儿并没有什么“自悔失言”,否则这样的文字就实在有些“废”了,而凤姐儿为什么要“怄”出这段话出来,一个恐怕是在“警告”袭人不要帮着宝钗儿“弄”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