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零一章 红楼一百零六 抽筋剥皮 四 (第1/2页)
“有的说:“也不怪御史,我们听见说是府上的家人同几个泥腿在外头哄嚷出来的。”如何?曹雪芹前面点出可能是皇宫内的政治斗争的延续的“睛”来后,又“恐怕”看官们真的“以为实”或者真的去“分析出实”来(外人注:嘿嘿,好个“恐怕”,恐怕还有“怕”他们不去这么做的“恐怕”吧(XX注:头痛的绕口令!)),所以立即在这里“不怪御史”,“引”到了前面提到过的倪二在牢内看到的情况,说要将来联合这几个弟兄们来报复贾府之事,这里前后“照应”上,倒真象一个借口了!但明眼人都知道是个笑话甚至大笑话!就凭倪二那几个人就能“参倒”贾府?!甚至就能在御史最主要还是要在皇帝面前参倒贾府?!如果真能这样,那封建社会就不是皇帝不是地主阶级的天下,而竟是平民百姓的天下了!所以说是个大笑话,而这里的“不怪御史”竟听起来是在为御史“说话”,一细想的话,便知是这亲友怕让人听到自己这些人在这里议论御史非常“不妥”,哪个去告一状,说某某某在背后议论御史,甚至添油加醋说在议论皇上,那就吃不了兜着走了!所以,这里说这话的便是一个“小心”的,同时也间接地说明当时的*也好,言论狱也好,人人都小心,所以说出来都是这些不痛不痒的“事后”话, ““御史恐参奏不实,所以诓了这里的人去,才说出来的。”这个却有可能,御史和邢部奉“上头”的命令要“追查”贾家,当然不能象平时一样敷衍了事甚至反过来还帮贾家,必无所不用其极,因此,倪二之前被贾雨村白打一顿板子后说的那番看起来是“气话”,也许真让御史或邢部利用上了,但倪二是否参与其中却是不一定的,因为御史可以直接去找那几个人,倪二之前不过是起一个“透露”出此“线索”的作用,以倪二最喜欢“说”狠话而不是“做”狠事的一贯风格,恐怕倪二没有参与的可能性会更大,否则倪二也不太可能这样安安稳稳混到今天, ““我想府上待下人最宽的,为什么还有这事?””这话听起来有讽刺,王夫人害死晴雯等就是反证,但综合当时各家各府情景,此话却绝非虚言,比贾府对下人更严苛甚至更残酷的家啊府啊恐怕是大有人在!只要想想那姓孙的连迎春儿都虐待至死,下人们哪里能好到哪去,而类似姓孙的这样的肯定绝不止少数, ““有的说:“大凡奴才们是一个养活不得的。”这里便是当时社会的悲哀,将这样的本起因于最高集团政治斗争的事,归为御史,又归为下人,归为奴才的错了!如此下去,清朝之高层昏庸、上层腐朽、中层垮塌、下层崩溃便指日可待了! ““今儿在这里都是好亲友,我才敢说。”哈哈,这句“这里都是好亲友”仿佛是在说“来了的都是好人”,而这“我才敢说”自然是希望也算是“警告”在场的人以下我说的话就你们听见了,如果外面有谁听到了,可就是你们传的! ““就是尊驾在外任,我保不得——你是不爱钱的,——那外头的风声也不好,都是奴才们闹的,你该提防些。”这里正是说李十儿等做的事,而这位“亲友”既然连这比较机密的事都知道,且看他下面有没有说出什么“吓人”的话来, ““如今虽说没有动你的家,倘或再遇着主上疑心起来,好些不便呢。””这里最点睛的莫过于“主上疑心起来”!虽然仍拐了弯抹了角,但几乎算“明”着告诉贾政,你这事怪不了任何人,实在是主上要拿你啊!所以前面才有“我才敢说”的铺垫! ““贾政听说,心下着忙道:“众位听见我的风声怎样?””如何?贾政也听出其中的“味道”出来了,哪里再敢道什么“圣恩”,而只听“风声”了! ““众人道:“我们虽没见实据,只听得外头人说你在粮道任上,怎么叫门上家人要钱。””如何?这便是贾政之前想落得耳根两眼清净闹出来的事端,这里便足见之前说的贾政的“一不了解周围比如说官场情况,二不了解历史的经验教训,三不去经历几乎任何的实践,四几乎不了解任何的人性,”,其中最根本或说最基础的就是第三条,这便是当时极多所谓“文人”的真实写照, ““贾政听了,便说道:“我这是对天可表的,从不敢起这个念头。”是,贾政是不敢起这个念头,但贾政放纵了下人去做,其本质甚至和他自己去做差不了多少,而贾政甚至自己心中都知道他们很可能是在做这些,但却能“装作”不知道,或说掩耳盗铃般地不知道,只是在书房看书,这不是看死书又是什么?(XX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