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02章 红楼115 文字迷宫 三 (第2/2页)
和灵魂来写的,而这里的文字,几乎“隐晦”到宝玉已经是个痴呆人了! 而八十回后,宝玉的全部反应应该都是对贾府内幕的无情揭露以及鞭挞! 因此,写成这样的原因也许就出来了,即就是要让宝玉“痴呆”着离开贾府而出家,而将所有“责任”全部推到宝玉一人身上! 但“作者”应该是保留了以上宝玉说的一些或不少原话的!因此,也再次足见“作者”的努力以及无奈! 但作者借这件事情来让宝玉“痴呆”却是做得几乎滴水不漏,即几乎看不出来这段话应该是八十回后的前几回出现的,因为恰好承接宝玉之前因娶宝钗因黛玉逝而所犯的痴傻之病! 而这段话当然如前所说是伪文,如果宝玉仅仅因为见了甄宝玉一面而且被宝钗抢白几句便陷入如此之“深”的痴傻状态,那宝玉喝口水打个喷嚏都有可能变痴傻! ““一日,王夫人因为惜春定要铰发出家,尤氏不能拦阻,看着惜春的样子是若不依他必要自尽的,”这句话却极象原文!即正合之前所说,惜春最后出家必须要经王夫人同意,而尤氏最多尽义务地劝一劝,因为知道惜春的性格,因此肯定不会多说,而惜春出家的坚定如果她想让王夫人等知道而不得不同意,“自尽”恐怕是最后的手段, ““虽然昼夜着人看守终非常事,便告诉了贾政。贾政叹气跺脚,只说:“东府里不知干了什么,闹到如此地位!””这也是贾政的极其正常的反应,因此,“作者”被迫不得不删掉的是惜春出家的真正的原因,而添加上了自己的关于惜春的在八十回后的几乎所有文字! 而象这里的结果的文字却引用了原文!也当然正合之前所说“作者”会努力保留所有“可以”保留的原文的! ““叫了贾蓉来说了一顿,叫他去和他母亲说:“认真劝解劝解。若是必要这样,就不是我们家的姑娘了。””如何?贾政是把这件事当家门不幸的事来看待的,这里原文的痕迹相当明显!而且,这里出来了贾蓉!更几乎是原文了!即贾蓉应该是被几乎完全隐藏的!但这里“无意”中出来贾蓉,而这里的贾蓉却完全可以不出现的, 因此,只能两个可能,一个可能是“作者”抄原文时“顺便”或“无意”将这句原文抄了下来,二个可能是“作者”如前所说,当然是“有意”将尽可能的原文尤其是这样的“不经意”但很能说明问题的原文留下!而当然,第二种可能几乎是唯一的可能! ““岂知尤氏不劝还好,一劝了,更要寻死,说:“做了女孩儿,终不能在家一辈子的。若象二jiejie一样,老爷太太们倒要cao心,况且死了。如今譬如我死了似的,放我出了家,干干净净的一辈子,就是疼我了。况且我又不出门,就是栊翠庵原是咱们家的基址,我就在那里修行。我有什么,你们也照应得着。现在妙玉的当家的在那里。你们依我呢,我就算得了命了;若不依我呢,我也没法,只有死就完了!我如若遂了自己的心愿,那时哥哥回来,我和他说并不是你们逼着我的;若说我死了,未免哥哥回来,倒说你们不容我。””这段话逻辑相当之强!语气相当之坚定!相当象极了惜春儿!与之前前八十回惜春与尤氏“说理”的那一段原文犹如一脉相承同出一辙!即惜春竟能将对于贾家来说是一件“恶劣”的事情说得竟然如此合情合理起来! 因此,可见,这里仍是保留了原文!而且这段话也恰合之前所说惜春出家必有一番重量级的说话!(外人注:几乎全中!),虽然比想象中的重量级似乎还是要“稍弱”一点,但这段话实在太符合惜春的性格和年龄,因此,完全符合曹雪芹的“实录”本质! ““尤氏本与惜春不合,听他的话,也似乎有理,只得去回王夫人。”这里的“不合”才有力道,而不象之前为了凑字数,说什么尤氏一听惜春要出家竟然大呼什么““他那里是为要出家?他为的是大爷不在家,安心和我过不去。也只好由他罢了!”,直逼赵姨娘水准! 而且这句“似乎有理”也足以说明惜春的一脉相承的属于惜春的严谨的逻辑思维, “果然如迷宫!”小戒觉得有些晕晕地道。 “迷宫是迷宫,而且能走,也能走出去,但就看怎么走。”小猴笑道。 “上下左右,东西南北,前后内外,时间时空,千思万维,等等等等,等等等等,能用得上的都用上。”老沙笑道。 “阿弥陀佛,”小唐笑道,“菩提花开,慧眼识珠。” “说得轻巧啊!”小戒心中大叫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