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_第572章 梦回九 误伤 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72章 梦回九 误伤 七 (第3/3页)

瑞薛蟠金荣等确实有些性格缺陷而显得蠢的人外,象李贵这样的人,之前见他在贾政面前傻乎乎的,但这里却足显其内心之心思甚至是缜密!

    李贵首先是怕闹到上面自己肯定要担责,但责任却又确实不在自己,

    其二,李贵抓住了这里他能“压”住的一个直接责任人即贾瑞,这一点尤其重要!即李贵不能冤枉人也当然不能让宝玉吃亏,贾瑞就是他唯一能抓住的人!

    其三,从李贵的态度就可知贾瑞虽然也姓贾,但其地位在贾家之低微,

    ““贾瑞道:"我吆喝着都不听。"【蒙双行夹批:如闻。】”贾瑞自然如此说来推卸责任,

    ““李贵笑道:"不怕你老人家恼我,素日你老人家到底有些不正经,所以这些兄弟才不听。就闹到太爷跟前去,连你老人家也脱不过的。还不快作主意撕罗开了罢。"”这里也足见李贵对贾瑞的不客气以及对这些人的了解,而“素日你老人家到底有些不正经”已经在为之后贾瑞非份凤姐埋下伏笔,也足见曹雪芹的几乎处处伏笔,以及不浪费一字一词之实!

    而且李贵作为宝玉的仆人,这里让贾瑞“作主意撕罗开了”,自然是逼贾瑞必须要向着宝玉这边,虽然理当然是在宝玉这边,

    ““宝玉道:"撕罗什么?我必是回去的!"秦钟哭道:"有金荣,我是不在这里念书的。"宝玉道:"这是为什么?难道有人家来得的,咱们倒来不得?我必回明白众人,撵了金荣去。"”秦钟的话又是关键!正是后文的关键引导点,这里可以小小地见识一下曹雪芹是如何不动声色又极其自然其实又是强力“串”情节的,

    ““又问李贵:"金荣是那一房的亲戚?"”宝玉自然不会客气,

    ““李贵想了一想:"也不用问了。若说起那一房的亲戚,更伤了弟兄们的和气了。"”李贵想了一想,肯定是在想金荣背后的势力,如果告诉宝玉,是不是会对自己以及某些人造成某些“后果”,即象李贵这样的人,虽然更“得力”,但他的几乎全部思维都是在这势利之中“转”的,因此,象李贵的思维可以学习,但他的出发点却当然是不值得提倡的,

    ““茗烟在窗外道:"他是东胡同里璜大奶奶的侄儿,那是什么硬正仗腰子的,也来唬我们。璜大奶奶是他姑娘。你那姑妈只会打旋磨子,给我们琏二奶奶跪着借当头。【蒙侧批:可怜!开口告人,终身是玷。】我眼里就看不起他那样的主子奶奶!"”哈哈,这就是“年轻不暗世事”与可以称“老谋浅算”的李贵的区别(XX注:为什么是“浅算”,(外人注:这样的事用不着深算,真正的“深算”是在红楼梦中其他地方其他事情其他人身上,也是红楼梦最核心的内容之一))

    ““李贵忙断喝不止,说:"偏你这小狗**的知道,有这些蛆嚼!"”李贵也拿茗烟没办法,这也是茗烟敢如此说的当然原因之一,

    ““宝玉冷笑道:"我只当是谁的亲戚,原来是璜嫂子的侄儿,我就去问问他来!"说着便要走,叫茗烟进来包书。”这里也足见秦钟在宝玉心中的份量,

    ““茗烟包着书,又得意道:"爷也不用自己去见,等我去到他家,就说老太太有说的话问他呢,雇上一辆车拉进去,当着老太太问他,岂不省事?"【蒙双行夹批:又以贾母欺压,更妙!】”哈哈,茗烟出的所谓都是最有效但也是最损的招,

    ““李贵忙喝道:"你要死!仔细回去我好不好先捶了你,然后再回老爷太太,就说宝玉全是你调唆的。我这里好容易劝哄的好了一半了,你又来生个新法子。你闹了学堂,不说变法儿压息了才是,倒要往大里闹!"茗烟方不敢作声儿了。”李贵一急把之前“老谋浅算”的心思都说了出来,也正好可供看官们参考,

    而且茗烟当然也不是无法无天,否则就根本不是茗烟了,这些都是深藏在“实录”二字中的!

    ““此时贾瑞也怕闹大了,自己也不干净,只得委曲着来央告秦钟,又央告宝玉。先是他二人不肯。后来宝玉说:"不回去也罢了,只叫金荣赔不是便罢。"金荣先是不肯,后来禁不得贾瑞也来逼他去赔不是,李贵等只得好劝金荣说:"原来是你起的端,你不这样,怎得了局?"金荣强不得,只得与秦钟作了揖。”哈哈,这个过程也极其地实录,可作为初级的小实录教材,

    ““宝玉还不依,偏定要磕头。”宝玉其实也不是好惹的,只要伤害了他心爱的人,

    由此也可见为什么之后一旦宝玉知道黛玉之死的内幕,宝玉几乎必定会做出叛离王夫人贾政、贾府甚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决定!(外人注:哎,悲剧的力量)

    ““贾瑞只要暂息此事,又悄悄的劝金荣说:"俗语说的好,‘杀人不过头点地‘。你既惹出事来,少不得下点气儿,磕个头就完事了。"金荣无奈,只得进前来与秦钟磕头。且听下回分解。”金荣在当时既然如此坏,却又一点“状况”都搞不清,竟然贾瑞的话比其他人的话都“好使”,足见金荣之愚,也再次证明狠恶毒蠢四字的一体性了!也为此事的后续留下引子,

    ““【蒙:此篇写贾氏学中,非亲即族,且学乃大众之规范,人伦之根本。首先悖乱,以至于此极,其贾家之气数,即此可知。挟用袭人之风流,群小之恶逆,一扬一抑,作者自必有所取。】”这个批也是几乎完全摈除人性来做出如此“笼统”“僵硬”甚至是“武断”“嫁祸”甚至有“污蔑”嫌疑的类似总批,几乎是等于没看过这一回一样!

    ““【梦:正是:】【忍得一时忿,终身无恼闷。】”哈哈,这个如果是告诫金荣的,恐怕金荣反会啐此批者一口,如果是告诫茗烟的,茗烟恐怕会道出类似“关你屁事”,如果是告诫宝玉等,那宝玉会冷冷地说“到底是谁的错”,

    因此,这句批虽然当然有道理,但当时事情已经发生了,如果已经发生就必须要解决,不存在忍得一时忿的说法,因为,清朝末年不就是这样忍“没”的吗?!当然,清朝当时的国力已经衰败到了极点是根本原因!

    “误伤也要对方知道可能会误伤而且对方要清楚这不是伤害不是误伤的。”小戒笑道。

    “是的,而且也许对方早知道是误伤,只是你自己以为对方不知道是误伤而已经受伤而心慌罢了。”小猴笑道。

    “呵呵,”老沙道,“如果对方怕你认为是误伤而反过来安慰你让你不要多心不要以为是误伤呢。”老沙笑道。

    “越来越复杂!”小戒皱紧眉头疼道。

    “阿弥陀佛,”小唐笑道,“我心博大,我心宽广,我心能容天下,甚至我心能容宇宙,又何况一小小的误伤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