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六章印度殖民公司(三) (第3/3页)
民地,同时为了打击英国人在印度的利益,唐同 支持荷兰人与西班牙人也到印度建立租界,有这样的兰人与西班牙人哪会不乐意,他们早就想在这块肥上咬上一口了,以前只是干不过英国人的舰队,让英国人独占了而已。 这荷兰人与西班牙人在唐同暗中的支持下,在印度插上一脚后,最难受的不是沙贾汉,而是英国的托马斯,当印度境内忽然之间出现十几个大型的烟草和鸦片种植园后,托马斯便现况有些不对了,只是还不等他弄明白,他手下的败将荷兰人雷约兹又忽然把舰队驶到了印度的港口中,而与荷兰人一直有仇的西班牙人似乎也暂时放弃了与荷兰人的恩怨,几乎将在南洋那支仅有十一艘战舰的舰队开到了印度来。 这是挑衅,这是赤,的挑衅,托马斯也不是傻瓜,很快便明白这是大明的那位唐大人与荷兰人,西班牙人达成了某种协定,矛头一致的对准了他英国在印度的利益,可是这位大明的唐大人手下的实力太强大了,而英国离得这里太远,根本就无法大规模的将军队援助到这里来,仅凭他自己手下的数千人,根本就无法去计较什么。 这个时代可不象二百年后,英国可以从本土调出数万军队来,所以托马斯在唐同面前也不敢叫嚣着要动战争,只能坐下来与唐同好好的进行商量,唐同也没打算一口吃成胖子,最后四方势力坐了下来,秘密的把印度的利益给瓜分了。 沙贾汉一直做着当世界皇帝的美梦,等四方势力暗中签订了瓜分印度的协定后,沙贾汉才突然现,自己的莫卧尔帝国似乎有些不对劲了,先是各个城市的中多了一些大明来的和尚道士和那个什么光明教徒白莲教,还有一些西洋人的传教士也满街乱窜,这些外来的人员不但让许多的印jiàn)民有了庇护之所,还不时的与当地的印度人生冲突,造成流血事件后,又会跳出他们背后相应的势力叫嚣着要动战争。 开头沙贾还是很硬气的,态度也相当的坚决,可是他手下的军队无论与哪一方的势力生冲突,最后失败的总是他沙贾汉,并且进行赔偿的时候,另外几方跳出进行调停势力也会不甘落后的索取好处,让沙贾汉本来因为建泰姬陵而空的国库变的更空。 再后来,沙贾汉现自己的管辖下,出现越来越多的地方武装,这些地方武装形成一个个不受自己管束的自立地区,让他的莫卧尔帝国渐渐变的千疮百孔,更让沙贾汉头疼的是,自己的国家内不知为何竟然不断的爆jiàn)民的叛乱,让莫卧尔帝国的局面越来越不受控制。 在这种况下,沙贾汉不得不求助于唐同他们这些人帮助他平定jiàn)民的叛说起来,这些印度jiàn)民的叛乱也是出乎唐同意外的,唐同与英国人,荷兰人,西班牙人四方势力在印度的殖民活动加剧了印度的经济崩溃。 大量的良田被用于种植烟草和鸦片,使得印度的粮食出现严重的短缺,唐同他们这些人当然不会好心从外面运粮食到这里来,结果就是粮食的价格一天一天的高涨,没有饭吃的人最终只能走上做土匪的命运,要不然就是到唐同他们的那些烟草种植园中去干活。 做土匪的多了,自然就会有汇聚到一起形成一股较大的叛乱势力的,与大明那些没有饭吃的人一样,最早也是一些人做土匪,最后有那有野心,有能力的力把这些到处都是的土匪汇集起来,形成一股较大的势力,而这种叛乱势力一旦取得了一些胜利后,便会吸引更多的吃不上饭的投入到这里面来。 唐同对于沙贾汉的请求并没有立即答应,英国人,荷兰人,西班牙人则答应了沙贾汉的请求,但也只是象征的派出了一点人,对于沙贾汉并没有多少实质上的帮助,而各地方的武装也趁着这个机会急剧的扩张着自己手下的势力,按照唐同当初的构想,走上了分裂的军阀道路,沙贾汉的政权原本就只控制了印度百分之七十的地方,现在能控制的地方则越来越少,近一半的印度土地成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军阀的自领区域。 就在莫卧尔帝国开始动dàng)的这一年里,大明的崇祯皇帝也过的很艰难,山东的白莲教叛乱不容易平定,没过多久,山东又跑出一个叫红娘子的女叛匪,不但迅的占领了山东全境,兵锋更是进入了河南和安徽两地,手下虽然只有三万军队,却比那建奴还要厉害。 山东乱起不说,山西又跑出个叫李岩的叛军,手下几万人也是很快占领了山西和陕西两地的大部分地区,随时都有可能进入河北境内,而原先的高迎祥手下的李自成也不甘示弱,跑到了河南境内,短短时间内手下聚集了十几万大军。 原本已经被招安的张献忠在湖北重新扯起了造反的大旗,与历史不同的是,张献忠竟然带着手下杀入了江西,至于其他一些小的叛军队伍,更是多达几十支,这些小股的叛军虽然不成气候,但破坏力却是十足,所过之处如同蝗虫一般抢个干净。 最让崇祯皇帝头疼的就是国库的空虚,因为没有钱,不得不加大税收的征收,但这加大的税收征收,大部分的钱却是落入了那些贪官的手中,这些贪官一点儿也没有将要亡国的感觉,沉重的税收让更多的百姓破产,不得不为生存下来而加入了叛军的队伍中。 如同一个恶的循环,越是没有钱,就越多百姓起来叛乱,而越是叛乱的百姓多了,需要的军费开支也就更多了,这样一来,国库也就更加的没有钱了,在这种况下,有人给崇祯出了个主意,虽然饮鸩止渴,却也暂时缓解了国库的空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