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黄龙土 (第1/2页)
“极品啊,极品啊,这是真正的极品碧螺春啊!”李彤生兴奋的哇哇大叫,品了几口泡制的茶水,竟然激动的泪眼婆娑。他跑到父母的灵位前长跪不起。 “彤生不孝,飘零半生也未曾中举,仕途无望这才改换门庭,入了九流。幸有潇儿,聪明伶俐,善于谋略,今创碧螺春茶炒制烘培之法,出了极品,实属李家大幸,二老也可含笑九泉了。”李彤生满面虔诚之色,亲手端上两碗香茶,供奉在灵位前。 这个社会,重文轻商,从事各种商业活动无疑把自己的身份打入下九流的行当,所以,李彤生哭诉也有一定的道里。 当天晚上,李彤生便按照李潇的炒制烘培方法,把剩余的嫩芽全部炒制烘干,这些虽然比不得李潇炒制的极品碧螺春,却也是上等的首选。 一个晚上,李潇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倒不是心事大,只是想起了前世的一些事情来。 有了茶叶,却没有上好的泡制器皿,这也是这个时代的一个遗憾。如果,上品碧螺春配上上品的泡制器皿,一定会成为整个宜兴甚至整个南唐的抢手货。 李潇想到了宜兴的紫砂壶。在前世,宜兴紫砂工艺始于北宋,盛于明清。集书画、诗文、篆刻、雕塑于一体,成为独步世界的艺术品。这个时候,北宋的赵匡胤忙着征战四方、吞并天下,还没有时间繁荣文化艺术,紫砂制品还没有形成一套有序的制作程序。 义兴城黄龙山上有一种红土,乃是山石日久天长风化所致,正是制壶的上等材料。这种土铁质成份较高、所生产的茶壶会产生火疵、小熔点,日久使用,渐露锋。新壶初用,茶汤略现砂气,经使用,壶身展现出朱红,泡茶数日则如朱泥。 第二天,李潇早早的起来,舒展了以下身体,心中也已经下了决心:一定要制作出当世最为精致的紫砂壶。 刚吃完饭,就听有人咚咚的敲门。李冉赶紧脆生生的问道:“谁啊?”如同百灵啼鸣,悦耳动听。 门外高声回答道:“冉妹子,是我——铁牛!” 铁牛是李潇的发小,都在一条巷子里住着,以往时候形影不离。 李冉好像小鸟一般,出去开门了,不一会,铁牛端着一碗鱼汤走了进来。 “潇哥,你好些了吗?今天家里炖了鱼,鲜鱼汤大补,潇哥趁着热喝。”铁牛身体强壮,面色黝黑,五官端正,一双大眼睛好像两颗珍珠嵌在脸蛋子上一样,惹人喜爱。 铁牛姓刘,父亲名叫刘栓柱,是这一带的窑匠。平时烧制些粗劣的陶罐到集市上贩卖,倒也能够补贴家用。刘铁牛是独子,从小和李潇十分亲近,人又浑厚实在,两个人性情相投,便走到了一块。 “铁牛,你从哪里弄来的鱼啊。”李氏看着热气腾腾的鱼汤,惊疑的问道。 “昨个我在太湖里逮的,这个时候的鱼正是长膘的时候,最养人了,今天一大早,娘炖好就叫我送了过来。”铁牛紧挨着李潇坐下,不好意思的说道。 “这孩子,太湖的水多深?这要出点事情可怎么办,你老刘家就你一根独苗,金贵着呐!”李氏关切的说道。 铁牛嘿嘿笑了:“穷人的孩子金贵什么,潇哥不也是独苗嘛。喝了鱼汤,身体就会好起来的。再说,我从小泡在太湖之中,水性好着呢!”铁牛偷偷地看了看李潇,平日里,这两位没少往太湖里跑。 谈论了一会,李潇和铁牛出了门。 碎石小巷中清风习习,空气甚是清新。李潇贪婪的吸了两口,顿觉身心愉悦,十分舒服。 “铁牛,今天陪我到黄龙山去一趟,那里有好东西可以玩。”李潇满面春风,笑呵呵的说道。 一听有好东西,铁牛即刻来了精神,兴冲冲的说道:“只要好玩,什么地方都可以去。” 李潇却不答话,又返回家里哪里一个大大的口袋交给铁牛。“这个你那好,我自有用处。” 铁牛嘿嘿坏笑:“潇哥,是不是到黄龙山逮野兔啊,要不然拿这个口袋作甚。” 李潇神秘的笑了笑:“到了之后你就明白了。” 两个人一路之上说说笑笑,几十里的路程两个时辰就已经到达黄龙山。 来到山脚下,李潇从怀中掏出几个菜饼子递给铁牛。“饿了吧,赶快吃,吃饱了好干活。” 刘铁牛也不推辞,抓过几个菜饼子便狼吞虎咽起来。几口一个,手中的菜团子瞬间没有了踪迹。 李潇细嚼慢咽,看着铁牛同志憨厚的样子乐的直笑。吃完之后,两个人寻着溪水,随便喝了两口才算吃饱喝足。 铁牛耐不住性子,焦急地问道:“潇哥,你到这了做什么来了?我看黄龙山风光虽然美,却比不得太湖边上的那些山麓,这里有的地方黄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