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曹篡魏_第一百零一章:重回箕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一章:重回箕山 (第8/11页)

道,“也许就跟哥哥你一样,仅仅为了一种成就感吧”

    “成就感?”周扬略显彷惶道,“修建了这么多的建筑物,可以给他带来成就感吗?”

    “我们不妨设身处地为皇上想一想。”司马懿道,“身为一国之君,肩上所扛起的责任,之前又有武帝曹公与先帝两位杰出的帝王,他们为国家做出的贡献与展示出来的魄力,尤其是当年曹公立下的盖世奇功,更是当今皇上望尘莫及。如果皇上不想被人说一代不如一代的话,那就必须干出一番事业,既使他无法超越两位帝王,至少在政治上必须干出属于自己的一番成就。”

    “可是偏偏集权政策到了他这一代,又被我所掌控了起来。”周扬有些愧疚地道,“所以剩下的只能是从建筑物方面着手了,就算当年秦始终修建万里长城一样,对吗?”

    “差不多是这么回事了。”司马懿道。

    “那么站在我自己的立场,我也同样是无法完成助武帝曹公实现一统天下的梦想,也退一步求其次,将政权掌握在手里,希望这个梦想能在自己手中完成了对吗?”周扬自言自语着,“人若是无法做到一件事,便会去用其他满足自己的需求来代替,我自己也是一样。”

    “并不一样。”司马懿立刻点醒道,“哥哥现在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也不仅仅是为了自保而已。”

    “那我是为了什么?我一直对此感到不解。”周扬问道。

    “也许,只是哥哥与曹公同样对梦想追求,另一种方式的延续吧”司马懿颇有一些感触,但他随即又转道,“不管怎么样,现在想再多也无意义了,摆在眼前的是一群受苦的百姓,还有哥哥与曹公的梦想,而哥哥也早已做出了选择,不是吗?”

    “没想到周丞相也在这里啊”

    周扬正思绪间,只见高堂隆竟从一群苦役的对面走来。

    司马懿也为之一怔,但马上就了解了眼前这位太守,心里是真的要为百姓干些实事的。

    高堂隆竟随身带着纸笔和一大堆的文件,双眼乌黑的样子,显然是一夜未眠。

    周扬更是感到心生愧疚,因为自己本来就是出身草根的阶层,却反不如这位古代的官员更希望解除百姓的苦难。

    于是下定了决心,不管自己个人的梦想如何,也不管现在与曹睿的局面如何,还是先与高堂隆一起帮助这些正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再说吧

    第九十八章:忠臣无私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曹睿大兴土木,所动用的劳役状况,将近三个多月里,周扬亲自与高堂隆几乎走遍了整个洛阳城。

    至于洛阳以外,河南一带的工程,只能交给手下们去调查了。

    然而所看到的一切,甚至比想像中的更令人难以接受。

    反倒是高堂隆十分冷静地将所见所闻,全部都记载了下来,准备拟成一份完整而规范的文书上谏。

    直到两人走完了最后一个地方时,周扬不仅没有感到松了口气,因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生活在这时代的艰苦百姓们,使他心里生出了许多从未有过的想法。

    今晚,他独自躺在床上,本打算好好休息一下。

    可是连日来奔波劳碌的疲惫感,并没有让他睡个好觉,反而翻来覆去地回想着过往的一幕幕场景。

    当年汉末最**的时候,他曾经见过百姓们饥饿到不得不人吃人的程度,那是因为外戚乱政导致的民不聊生,并没有像如今这般直接地使召老百姓去做苦役。

    曹睿虽然是一个精明的皇帝,但是并没有曹cao那么体恤民间疾苦,更没有他那悲天怜人的胸怀。

    看来自己走上了曹cao旧路,或许并不一定是个错误。

    想要解决这一切的民间悲苦,惟有将政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并且真正实现一统天下的梦想,才能够施行自己心中许多的想法。

    翌日,高堂隆依然精神抖擞的跑来找他。

    周扬很难想像得到对方哪来的精力,对他更是心生敬服之情。

    高堂隆这一次只带了几道准备上谏的文书,说是昨晚一夜没睡,将草拟的文书经过一翻简练整改之后,使原本大堆的文字变得更加易读易懂。

    周扬再也等不急了,立刻拉着他的手前往皇宫。

    而曹睿对此只花了不到半个时辰,就全部都看完了。

    “不知道皇上有何想法?”周扬迫不急待地问道。

    “既然百姓们如此拼命地工作,生活得那么艰苦的话,我们更应该多发放一些粮食与工钱给他们了。”曹睿顿了顿道,“幸亏周丞相把汉鼎钱庄经营得蒸蒸日上,朕对此倒是并不担心,所以这件事情就交给周丞相来处理了。”

    “如果让微臣处理的话,微臣认为立刻停止这些劳役。”周扬强忍住了心中积累三个多月的怒气,沉声道,“如此一来,天下万民必当对皇上感恩戴德。”

    “朕不需要他们的什么感恩戴德。”曹睿淡淡说道,“身为一国之君,为国家做些事情本来就是应该的,对了,高太守怎么跑来洛阳了,难道就是为了这些事情吗?”

    “请皇上听微臣一言。”一直默不作声的高堂隆也不等皇上许可,终于把憋了一肚子的话一一道出,“易中提到‘君高其台,天火为灾。’这是因为国君只知道修缮宫室,却不知民间百姓的困苦,所以上天应之以干旱,火灾从高殿而起。上天提出鉴诫,让灾异告诉陛下应该尊崇人道,爱惜民力,以顺天意。”

    “朕听说汉武帝时,柏梁台发生火灾,于是大修宫殿来镇灾。”曹睿反问道,“这又是为什么呢?”

    “西汉柏梁台火灾之后,越国有巫者出主意建宫室压它,所以才修建了建章宫以压火祥。”高堂隆从容不迫地应道,“很明显,这是夷越巫者的阴谋,决非圣贤训导,还望皇上三思。”

    “够了”曹睿不奈烦地道,“当朕决定修复崇华殿的时候,郡国便出现了九龙;建造陵霄阙的时候,又有喜鹊在上面筑窝,这些祥兆难道也是巫者的阴谋吗?”

    “喜鹊筑窝,鸠鸟居住。”高堂隆回答道,“这些征兆恰好说明了宫室未盖成,将会有异姓人住进去,这正是上天在劝诫皇上。”

    “简直是强词夺理。”曹睿冷哼道。

    “天道是最无私的,只和善人相亲,不得不令人防备与深思。”高堂隆仍不放弃,继续说道,“夏、商末世,那些继位的帝王大多不恭敬地听取上天的明训,只听信谄言,随心所欲,不修明德,所以很快就亡国了。而太戊、武丁看见灾异而感到恐惧,赶紧听从上天的劝戒,所以迅速兴盛壮大。如果皇上也停止各种劳役,崇尚节俭,广施德政,处处遵循帝王的礼德,翦除天下大患为民兴利,那么这无疑也是一件伟大的奇功啊”

    听了这番话之后,曹睿之为动容,却久久无法吐出半字。

    周扬更是没想到高堂隆一下子便抓住了曹睿的心态,正如司马懿所说的一样,曹睿需要的也许不仅仅是对汉鼎钱庄的窥视,也不仅仅是为了求得保佑或居住得更加宽畅,而是想要满足自已心中的成就感而已。

    生在曹cao与曹丕的光环之下,曹睿除了面临着国家这一重担,面临着身边比他权力更大的大臣们这外,同时也背负着精神上的巨大压力。

    然而曹睿并没有因为周扬与高堂隆的力谏,而终于修建宫殿的苦役。

    近日,有彗星在房心屋三宿间尤为明亮。

    高堂隆马上建议,再次借此机会向皇上陈述此事。

    周扬原本已经心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