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_第一百八十四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四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书 (第1/3页)

    第一百八十四章四王看舟裴炎上书

    xiǎo家伙只是心好,为了jiejie,可事传到父母亲耳朵里面,不是心好,反而会害了他jiejie。将他耳朵扭着,扭到杨敏的马车里面。动作极其不雅,可是太子,扭自己的耳朵,也没有办法反抗。

    上了马车,看到一个少n,戴着羃罗,面容看得不真切,可也知道是谁,直哼哼。

    李威钻了进去,问道:“听说你读了很多的书,长者问,不辞让而对,非礼也,是何意?”

    这句话出自,是开篇前面的一句话,曲礼又是礼记中最重要的一篇,总领全书大纲,意思是说长者提问,不谦虚地推让一番就回答,失去了礼制。李威不是长者,比他岁数长了好几岁,又是太子,这个长者也能勉强算的。当然,xiǎo孩岁数还xiǎo,未必读过,那么只能以为李威强词夺理。

    李威低估了。

    徐坚坐在车上不服气地答道:“幼子常视毋诳,童子不衣裘裳。立必正方,不倾听。长者与之提携,则两手奉长者之手。负剑辟咡诏之,则掩口而对。”

    其实还有一解,也就是将童子不衣裘裳后面的句号划成了逗号。徐坚读到裘裳,却停了一下,意思已成了句号。前面意思是父母或长者应经常教导孩子不可欺逛,不能骗xiǎo孩子。xiǎo孩子呢不能穿裘皮衣服从xiǎo学习朴素,不准斜立倚站,不能侧耳倾听。年长者抱着对幼者要喜,两手就要抓着长者的手尊敬,若长者俯而言,童子以手遮口回答。

    改成了句号,则是指长者不但教导童子,自己也要以作则,立必正方。

    是说虽然你比我大,是太子,可自己做得不好,如何让我遵守礼节尊重你?

    还是出自。

    吃了苦头,开始重视礼教,这一年来,杨敏读了几遍三礼,当然,象李威与徐坚这样拿来即用,不大可能的,可说出来就知道二人的意思,因此“卟哧”一下乐了起来。

    “孟chun之月,立chun也,天子以元祈谷于上帝。仲chun之月,安萌芽,存诸孤,以大牢祠于高o。季chun之月,开仓廪,赐贫穷,布德行惠……是谓一年有十二月,但月与月之间不同也。这是时与势的转变关系。你说孤做得不好,可孤要做了,有可能反而害了你jiejie。”

    前面的话还是来自中的月令一篇,通篇讲每一个月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现在的人喜欢教条顽固不化,动辄是圣人之言,先朝大义,看到了,李威才恍然大悟,原来圣人并不是顽固不化的,包括孔夫子在内,顽固不化的是后人,或者统治者的需要。

    不过与徐俪之间,种种的误会,不知谁对谁错,忍了忍说道:“你回去对你jiejie说,只要她遵守承,孤还会遵守的。端午到来,孤会观舟,一道前来,但不能张扬了。”

    徐坚不知道什么承,可太子会遵守,对jiejie不会有错的,又忐忑不安地看了一眼李威,下了车。

    ……

    其实万般种种,却也有李威的责任,xg格温吞,不知道如何拒绝别人,特别是n子,是弱者吗,格外的心软。幸好是太子,普通n子没有机缘,无法接近,否则惹下的债会多。

    当然,也不算过份,只是他的婚姻岂是婚姻那么简单,也是政治。太子妃一天没有进入东宫,担心的人,算计的人,觊觎的人就不会少。

    ………………………………

    栀子hu开了,李威的最喜。

    牡丹hu固然丰腴妖yàn,可是栀子hu丰满芬芳,不比牡丹逊sè,而且又白洁,又普通,从黄河到长江,不论土壤féi瘦,皆能盛开。当然,这是李威个人的xg格使然。

    几朵栀子hu迎着夏风,泼烈地开着,迎着窗户,嗅着这一缕沁人的香气,李威终于开了口,说道:“多谢二位了。”

    “臣民哪里敢。”梁金柱与陆马长伏于地,说道。

    对于钱财,他们还没有李威看得重。钱财,这一辈子也算有过家财万贯,想吃的想穿的想用的,皆有过。只是地位低下,世人瞧不起。现在替太子做事,钱财无所谓的,是以后……

    陛下的体又不大好,太子继位,并不需要会等上二十年三十年的,继了位,不用说,他们的前程……他们还没有老,就是他们不会得利,他们的子n,太子关照一下,也就起来了。这才是莫大的机缘,时常想起来,恍惚如梦里一般。

    李威疏忽了一件事,没有询问即墨三人,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曹cào的种种不屑为之的。也有坏处的,如果用的人不好,会造成一些不好的后果。当然,有心的人,会尽死力。其实也无奈之,他现在依在成长,种种的机谋心智,与狄仁杰他们相比,仍有些差距,不是前世的一些知识,在这一群顶类的jg英人士当中,十分平庸。不得不如此。

    蔗糖与晒盐,只记得一个大概,如何去cào作,还是梁陆去做。

    这一次疏忽有些严重了。

    李威叩着桌子,说道:“就是这样了,做得好,不需要孤,说不定父皇就会给你们一些官职。”

    “臣民现在不要。”

    官职不好要的,一要再经商不行了。既然替太子做了事,与太子一样熬熬,熬出了头,才是大功名大富贵,现在的一个无关紧要,连实封都没有的闲置男爵,如同ji肋,没有这个机缘是好的,有了这个机缘,食之无味了。

    “那么就等,这是一个大时代,你们已经是其中最重要的开创者。”

    这倒是不假的,唐朝治武功虽然好,弊端却不少,至少在对待百姓上,不及宋朝。终唐一世,人口最顶盛的时候才不过六千万人,与隋汉顶盛时相仿佛。不算太好的。而宋朝很快过亿。唐朝最高税务不到三千万缗,还是剥削百姓连盐都不想吃,才获得的。宋朝一亿缗钱是正常的事,王安石搜敛了一下,一度达到了一亿六千万缗。而且象唐朝饿死人的事很少。

    记得不多,只是觉得不对,一步步在改进,并且这种改进,皆是几乎以多方赢利悄悄进行的。所谓的chun雨润无声,正是此意。现在看不出来,十年二十年后,必然能看出来。当然,需要李威顺利登基,其中陆梁二人的贡献,就非同xiǎo可。

    “臣民哪里敢当。”

    “不管当与不当,两三年后,朝廷每年能得几十万缗钱的税务,却是你们贡献的。”

    “可那是下……”

    “孤只是一个创意,既然你们来了,过了端午节再离开吧。”

    这个同样急不得的,从试验到投产,还要重上书,有可能到了今年的年底。况且也知道了一些,江淮海滨之地的地jiàn)不假,可是黄准多次改道泛滥成灾,许多地方是沼泽,还有一些地区随时能遭受到洪水的威胁,甚至因缺少海堤,海水在cháo汛大的时候会倒灌。所选择的地点并不多。

    “喏。”

    “吃些酒菜吧,”李威又劝道。

    心中有些不平的,替国家在办好事,替百姓在办好事,还要偷偷oo的,不能曝光。自己是太子,生受一些无所谓,对陆梁二人未必不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