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唐_第一百八十四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八十四章 四王看舟 裴炎上书 (第2/3页)

因此态度亲切殷勤。

    这是他的想法,其实陆马与梁金柱心中很感动,就差一点学习后世的那些倭人,来一个剖腹明心。

    陆马掏出一个纸盒,说道:“这是臣民买的虫子,给东宫那几只通灵燕子吃的。”

    李威呵呵乐了。

    楚王好细腰,天下多饿n,终于明白意思。东宫的几对燕子,没有传扬天下,京城肯定轰动了。喂养的人家多,燕子吃杂粮还是少的,主要是虫子,皇宫东宫中有许多植被,还有hu苑,又有一大群闲得蛋疼的太监宫n,捉一些虫子不难。可寻常的人家,那有那么大的院子,于是兴起了一种职业,捉虫人。到郊外捉虫子回来卖,价格很贵的。

    富贵人家无所谓,偏偏有的xiǎo户人家生活尚可,有的孩童与少n不依,父母咬着牙少购一些。

    看到这一盒虫子,李威想到此事,有些哭笑不得。只不知道,今年后,不知除了xiǎoxiǎo黑外,还有多少燕子,因为长得好,飞不动了,留在长安过冬。

    陆马存了巴结的意思,李威也没有点破,不动声sè地收下来。

    陆马又说道:“下,臣民还有一件事要禀报,有几个大食的商人听闻了后,要在明年与我们订下大单。”

    “哦,那好啊,”李威高兴地说。这可是赚的外国人的钱,自然多多益善。这个时代,不会存在贸易纠纷的,最好能将大食的金银铜全部赚来,反正唐朝金属稀缺。只可惜了,国策不让国人出国,不谈经商,无论怎么赚,bo斯大食商人,会拿走很大一部份的利润。

    当然,他不能说出来,即使是面对陆马与梁金柱。

    ……

    这一次接见很秘密的,知晓的人没有几个。

    端午节便到来了。

    年sè尚可,这不是重要的,夏收结果上来了。不是普遍的产量,是各州县一些试验田的产量,伺候没有皇庄那一处的好,可也不弱。大多数达到了两石多,还有少数达到了三石多。这个产量也是很惊人的,只是单季,两季加在一起,不要说多,能达到五石,唐朝的粮食产量就会增加一倍多。

    至于太子的那个六石六斗,官员不大敢想的,那是奇迹,是祥瑞,自己又不是太子……

    当然,xiǎo田是xiǎo田,大田是大田,就是这个李威很瞧不起的产量,也没有人当真。不过方法管用了,于是种豆的人多了。如果不损害地力,仅凭许多轮耕地种上豆子,就增加了无数的产量。

    现在看不出来,前景变得乐观了。

    加上自前年就大灾大害,关中的百姓很辛苦,却没有动àn,李治便下了诏书,对关中孤寡老幼,给一些抚恤。其中长安郊外占了大头。因此端午节喜sè便多了一份。

    太子要观舟,大臣也要观舟,取与民同乐之意。这一次仪仗因为节约,不算很大,可不是很xiǎo。

    ……

    杨敏看了看四周,将腰带束紧,然后抱着大树,爬了上去,借着树桠,抓住了院墙,扭头看着下面,说道:“二弟,替我遮挡一下。”

    “是,”徐坚无可奈何地答道。

    jiejie刚才这几下当真是动如狡兔,灵敏得象一条猫。一个是太子,一个是大臣的n儿,徐坚不住地摇头,象一个老腐儒一样,说道:“当真是世风下。”

    “下你个头,替我看好了。”徐俪说完了,一下子跳了下去。

    ……

    没有扰民,连清水洒街都没有进行,只是动用了一些车仪,这些东宫与皇宫本来就有的。再说了,太子重要,几位宰相同样重要。在无数百姓围观中,车驾驶向了渭水河畔。

    然后百姓看过后,也跟着过去。于是渭水南岸的百姓便多了起来。

    从车驾上搬下来胡chuáng,李威坐在正中,边上还有几位兄弟,王爷嘛,权利不大,可份尊贵,也坐在旁侧。还有上官婉儿、韦月与江碧儿,特别是韦月,人xiǎo地位同样尊贵的。还有其他几位王爷与堂兄弟,接下来才是几位宰相,各个大臣。

    除了他们外,李威后还站着两位éng着罗帘的曼妙少n。一个不用说,是杨敏,地位有些难堪,这个场合正规,于是只好站着。杨思俭看到了,只是闭着眼睛,就当没有看到。反正也不会有大臣上去将羃罗揭开。这个各位大臣也知道的,可不大赞成的,太子仁嘛,太子妃务必品德要贤惠的。杨敏太子妃无望了,可是在太子心中位置看来极重。这不大是好事。

    但杨敏这一次处罚有些过了,以前又éng受了一些人散布谣传的冤枉,不大好说。

    另一个少n是谁?

    有些人就将眼睛集中在徐齐聃上。

    徐齐聃早就看到了,别说隔着一层罗帘,就是隔着十层罗帘,自家的n儿,怎能不识。愤怒地盯着n儿,但到了这地步了,徐俪胆子反而大了起来,就当是没有看到父亲使过来的眼神,眼睛盯着河面。

    龙舟一排开,开始准备。

    李贤有一句没一句地与上官婉儿说着话:“上官良媛,待会儿,能不能作出一首诗出来。”

    听到这一句,大家一起盯着上官婉儿,xiǎo姑娘在少林寺写下的那首诗,很多人听说了。八岁的n孩子,写出来,委实不容易的。

    “能勉强办到,可妾写的,却永远不及太子下写的好,”上官婉儿很老成地叹口气。

    大家被她逗得一乐。

    其实对太子,许多大臣也是万分不解的,写得好无用置疑,诗与诗余作的不多,可几乎都是jg品,特别是诗余,气势很大的。但章嘛,也就那么一回事。章没有看到,可太子写的信却是看过的。

    xiǎo姑娘心气倒是很大,居然想在诗上与太子拼一拼。

    可多的人却将眼光放在两个éng面少n上,太子与这几个少n的“恩怨仇”,不知何时能断清。

    正在此时,一声号角响起来,近百艘龙舟开始比赛了,太子与众位宰相大臣观看,胜利者又有奖品可拿,于是一个个用了全的力气。近百艘龙舟一排开,奋勇向前,气势壮阔无比……

    戴至德忽然低声说道:“非下写不好。”

    这样的气势,用骈丽的词语来写,写得不好,只能象刘仁轨那次遇到的况,xiǎo粉ji滴滴地唱。只有太子的壮诗或者诗余,才能表达。

    不过李威反而这一次没有作声。

    ………………………………

    端午节过去了,天了起来。

    渐渐地百姓不谈端午节龙舟赛的闹,相反,开始议论太子。

    八卦,那个时代都有的。太子与几个少n的最终结局,因为中间“一bo三折”,格外引人注意。连洛阳的人都听到了一些风声。

    这是不对的,有一些大事已经发生或者将要发生,只是大家不知。无论是糖或者盐,对唐朝的重要xg远远胜过了太子与几位xiǎo姑娘的八卦。但就是知道了,恐怕八卦依不会少。

    裴炎连上了两本奏折,终于将这场变动推向了高cháo。

    首先弹劾是杨思俭,说杨思俭知书达礼曾与许敬宗、许圉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