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二章 你情我愿,各取所需 (第2/2页)
终于找到了根结,势利局势的变化决定了自身价值的变化,只要端木启赞一直保持威胁,那么李隆基就不可能轻易对自己下手,第一是没有理由,第二局势也不允许。与此同时,李跃已经隐隐间猜到了端木启赞的进攻目标,陇右边境对于吐蕃最有利并且最容易拿下的目标。端木启赞此人李跃与他打过交道,但从当时白沙城两千吐蕃军被李跃杀死之后,端木却并没有冒然派兵来袭击报复,李跃从中得出端木启赞用兵比较保守,并不是一般的吐蕃将领那般鲁莽。 想清楚这些之后,李跃不假思索地决定悄然离开瓜州城,赶往廓州,他将五千援兵依然留在瓜州,掩人耳目,迷惑敌军,另一方面隐秘地行动,与郭子仪道别,带着几个亲兵在敌人毫无察觉下,已经悄悄的回到廓州。 终于在过了几天之后,端木启赞率领的两万大军浮出水面,唐朝与吐蕃石堡城之间,曾经被皇甫惟明用千里远袭战术夺取的洪济城,吐蕃的前哨据点外,终于看到了吐蕃的身影,唐军在洪济城留守的兵力是三千人,依据城墙的险要,再加上储粮充足,是可以死守几天的。 端木启赞此刻就坐在距离洪济城不足三十里的平原上,身边猛将如云,都跃跃欲试的想要做先锋攻打此城,吐蕃两万人马,城内的唐军只有三千兵马,力量悬殊,胜负只是时间问题,但是端木启赞并不愿意在如此明显的优势下还选择用这种最不划算的方式来夺取洪济城。 兵法有云:“不战而屈人之兵。” 力量悬殊,而且唐军内部不稳,端木不愿意搭上本方士兵的性命,他不想损失一兵一卒拿下洪济城,这才是最完美的胜利, 洪济城内的唐军主将在第一时间将敌情传回凉州,但是洪济城与凉州上千里的距离,消息一个来回至少也要六天时间,这六天仅凭城内的三千将士在敌军的两万人的强攻下还能剩下几个,就算拼尽最后一兵一卒,洪济城也恐怕难以保存。 洪济城已经成为一座孤城,所有人都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主将已经做好了号召将士们为国捐躯的准备,明知是死,但是放弃洪济城,私自逃脱回去也是死罪一条,而且死的没有脸面,已然是必死之局,既然都是死,还不如拼死在战场上,死在敌人的尸体上总比死在亲人面前要好得多。 整个洪济城被吐蕃大军团团包围,但是所有洪济城的唐军都在纳闷,吐蕃围而不打,不知是什么来路,驻守洪济城的唐军主帅更纳闷,因为就在他发出求援信不到两天的时间,凉州的军队信鸽就到了,无论怎么算,都不可能是实现。 他有些颤抖的打开信封,纸条上面只写一个字。却让主将刘封看到洪济城内所以将士生存的希望。 “退!下方的提款龙飞凤舞的写着李跃两个字。 刘封狂喜之下立刻组织士兵准备突围撤离,与其以卵击石,不如保存实力。 洪济城被围的第三日,忽然城门大开,三千唐军所有人都骑着马,无论是骑兵步兵都分到了战马,不带辎重,所有人的身上都只有一样东西,就是武器,生命的希望在此刻迸发出强大力量,然而出乎意料的是,吐蕃军竟然没有阻截这三千名突围的唐军。原本心里憋了一股子狠劲的刘封一时摸不清敌人的意图,就好似拳头打在了棉花上,天上掉馅饼一般。 困兽犹斗,人在绝境之下会迸发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勇气,这是端木启赞没有阻截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是在距离洪济城一百里的平原上,出现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军旗上打着李跃的名号,数不清的骑兵奔驰着赶来。 端木启赞在收到斥候的命令之时也是很震惊,李跃会出现在这里,难道他早已经料到自己会攻打洪济城?这个念头着实震惊了端木启赞一番,他不敢冒险,也不能冒险,就在这个虚实不定,摸不清李跃这个煞将的真正意图之时,端木启赞看到了惊喜的一幕,洪济城的唐军选择突围,就是将洪济城拱手相让。 端木启赞坚定地制止了手下众将请求阻截这股唐军的请求,无论李跃是出于什么目的,至少端木启赞的目的达到了,兵不血刃地拿下洪济城。当刘封率领着三千人马完好无损地穿过敌军,而且是主动让出来的缝隙,刘封情不自禁地大笑起来,这是劫后余生的发泄,殊不知他的后背已经惊出了一声冷汗,无论如何,这三千手下算是成功地活了下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