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三国_卷八:刘曹联盟 第十二章 收降吕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八:刘曹联盟 第十二章 收降吕布 (第2/3页)

天下,将广阔地山河重归一统,这便需得不少时日,就算有刘晔的全力帮助,这个过程也不会短,到那时本就不年轻地曹cao又还有多少日子?

    当他感到自己寿元将尽,而天下已在手中之时,最先也是最重要考虑的是延续他的强硬政策,还是先稳定内部,保全基业使得他曹家之人能够权力稳固?

    这个选择题是极为简单的,放在古时任何一位上位者身上,他都会选择先保全基业,使子孙能够顺利登位。为此,杀功臣、改政略就变得极为正常了。事实上,曹cao原本也就是这么干的,在他晚年时候,杀人更是毫不手软,哪怕是对曹cao集团作出极大贡献,于其有起死回生之恩地许多重要谋士,也未能幸免于难。

    建立起一个经过波折后,必然又会是士族全面掌权,百姓遭殃的政权,有这个必要么?

    刘晔选择了没有,他现今对于陈宫的再次安排,同样也是他为了实现自己理想地一项重要举动:

    “吕奉先虎狼之辈,其人心思反复,无法放心掌控,这是必然之事!再教公台在其身边,实际上却是又置汝于危险之中,晔之心情实是不忍,公台能毫不犹豫地答应,已经能算得忠心可鉴!劳苦功高之辞,只有不够,哪会嫌多?”

    人一旦尝试过占据高位,权势尽在股掌,要想再回复本份之心,不说没有可能,但却是极难的。哪怕是有貂蝉的关系,刘晔依旧对于吕布私心中抱着不小的戒备。究竟是如虎添翼还是引狼入室,决定的主动权终究还是在吕布手中。“主公与温侯之妾有师兄妹之情,这已是不少人知晓。难道凭此依旧不能使其真正归心,愿为主公效力么?”

    陈宫是知道吕布对于貂蝉地言听计从的。今见刘晔如此担忧,自然也就奇怪地问了出来。

    “晔前时失忆故事,公台是知晓的,平心而论,吾与她便如陌路之人,又哪来地实质情感?再说便算得有她时常提醒,如何行事依旧是在吕奉先一念之间而已。他也不可能事事尽问于内室。”

    刘晔摇摇头说道,对于貂蝉这位名传千古地奇女子,说他完全没有想法,那是自欺欺人。但正如其所言,此刘晔非彼刘晔,而女性的直觉感一向极强,信书上不见端倪。亲见未必不会招她警觉反感,刘晔也颇有些头疼必然免不掉地相见之事。

    说到这里,刘晔却是再叹道:“以公台身份,实际上再去辅佐吕奉先是有些尴尬的。然而徐州众人,一则不熟悉吕布其人,二则未必能真正起到辅佐作用,三更是难得随机应变。今次见面详议。晔自会与温侯先作些试探,若其能够主动投诚,那便极好。公台再赴其身左,则是以同僚之上下级关系而已。如若其多有犹豫,那也只能休怪晔之多作提防,小心戒备!故而公台此次,便需得多费些心思了…陈宫是个真正有节气地士人,一旦认人为主,则忠习不贰,就算赴死也不背叛。想当初刘晔仅仅是郡守之职,而陈宫投曹cao后。给他的待遇却是众多谋士之首。再加上曹cao一贯的笼络手断,换了其它心志不坚之人。在看到曹cao成就比之于刘晔更大,而自己更得重用后,只怕纷纷会“弃暗投明”。

    但陈宫依旧坚持了自己看法,不仅是曹cao,就是后来的吕布,他都从未认其为主,更显难得!

    如有可能,刘晔也不会选择将其置于危境之中。但有些事情是不能以自身主观意识来决定,吕布既然来投,这就代表了一个机会,无论是收服其人,还是在他有别样心思,被刘晔剿灭吸收,都是一件好事……

    “以属下之见,温侯未必没有真正归降意向,稍侯便由主公多作努力,宫亦可旁敲侧击。若能成事,主公也不必如此难以安心了。”

    真切地感受到了刘晔的矛盾心理,陈宫心中极为感动,脑中却不停地想着如何能够真正说服吕布,口中也如此答道。

    “此事晔自当竭尽全力,无论结果如何,公台都需牢记保全好自身,留待有用之身自然有更多大事责任需你来办理担当。汝归来之时,无论成败如何,晔自会虚位以待,以功为赏!”刘晔以这句话结束了两人的交谈,然后便各归位置,先后进入州府中议事正堂。

    “温侯有天下莫敌之勇,于领兵作战更有独到天份,天下少有英豪能及,但前时所托非人,或是不能尽展才能,或是主上行径可耻,这才有颠沛流离数年之事。现今汝客军来投于徐州,晔作为暂管此地之地主,自然也会尽一番礼仪相待。”

    依旧是寒喧两句后直入正题的风格,刘晔先将自己开场好话说出,让吕布面上颇有些舒缓,可未得其表示谢意,刘晔接下来地话语则更是让他颇有些招架不住----

    “然则无规矩难成方圆,有些话尚得先作说明才好:便问温侯一句,此来徐州,准备呆等多久,今后又打算何去何从?”

    天下虽大,但吕布实际上再无容身之地,这一点所有人都是清楚的,而刘晔不似前时袁术、袁绍两兄弟那般讲面子,好示宽容,故而明面上对于吕布客气有加,私底下却打着择机铲除机会。相对而言,将丑话说在前面的刘晔,便算得颇让吕布吃不消,倒似乎更显得真诚了一些。

    重点也就在此处,若吕布不表明愿居为属下,那他便是客军暂入徐州,依着刘晔话语意思,便是要他说明离开时日,到时便可再次“欢送”。

    “请神容易送神难”与“不请自来”还是有着极大区别的,也正因为这样,刘晔如此问话,也无人觉得他这是有失礼仪之道。

    “先时布有与曹孟德相争之事。却未知会否为明公带来麻烦?”

    吕布短时内并未想到合适言辞,便先转移话题。借机多作思索。

    “无妨,孟德与晔前时虽有些误会,但我等皆非小器之人,自然不会当得真。至于温侯来投之事,孟德不怪于晔是可以肯定地,倒是不知他是否会提出直接来与温侯清算旧帐。吾已闻得前时张孟卓逃避于淮南,曹孟德便直接打着讨伐叛逆旗号相攻。袁公路倒是见机得快,也装聋作哑不闻不问。故而有得前时庐江县被破,连同张孟卓在内,不少于先前兖州背其投奔温侯以及张孟卓之臣被带回许县,具体处置措施倒还未闻得消息。”

    曹cao在大军往攻吕布同时,也在兵分两路,由乐进。李典统领着过豫州直接攻打庐江,将措手不及的张邈顺利击败俘获。这个消息与曹cao正面作战中地吕布自然是不知晓地。如今听闻刘晔这般平静地讲出,虽然认为刘晔不会如同袁术那般小人嘴脸,但吕布还是感到一阵心惊,更不知如何应答刘晔前时所问。

    见到吕布眼神没有半分平日的盛气凌人,显然他还是并未作决心投靠刘晔,而正在想着如何应付前时问题。将一切看在眼里的刘晔。心底微叹一口气,面上却不动声身地继续努力道:“可能温侯初来却也难以知晓何时能够顺利离开,而对于将来也并未有着明确打算。便先放过此问。晔再问温侯一句:当今天下群雄并起,天子蒙尘,未知温侯究竟其意所属,是有意兴扶汉室,亦或独善其身?”

    刘晔地立场,即使他不说,只从他的“刘”姓,旁人就会知道清楚。

    而吕布若是“同道中人”,那么刘晔无偿支持也算合理。但若并非如此。刘晔又凭什么去供养“只吃不作”的大批军士?在这种情况下,吕布又一次被刘晔问到了痛处。这是个简单地选择题。而非前时那便自由命题,只有“是”与“否”两个答案,又关系到自身立场,当然没有想像不出之理由。

    “当然是兴扶汉室,使得天下早日重归正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