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三国_卷八:刘曹联盟 第十二章 收降吕布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八:刘曹联盟 第十二章 收降吕布 (第3/3页)

不论吕布真实想法如何,他都得如此回答,否则刘晔便有了将他们“扫地出门”的正当理由。

    “那好……既然温侯与晔是为同路之人,便可继续详谈。晔再问一句,温侯自认为强项何处?”

    这等话语,实际上也只能由刘晔与吕布两作能够作答,他们身边的心腹们也只能听在耳中,同时也不断整理起他们所说过的意思,以备稍后用处。

    “布匹马冲阵,厮杀疆场,临敌战阵之变了然于心,自认若条件足够,天下无有任何可于正面争锋之敌手!”

    说这些话之时,吕布眼中的冷厉、霸气又重新现出,显然在这个问题上,他有着足够的自信。对于刘晔地用意如何,他实际上也是心知肚明地,但要收服他这等英雄,不拿出让自己心服口服的实力以及理由,他显然不会甘于认主,从此再无别样心思……

    “嗯……虽然晔之属下众将或有不服,但此项上吾有眼见为实,可以证实此言!而温侯又以为晔之才能所长如何?”

    刘晔见到自己属下赵云,太史慈,管亥,典韦等将都是微露出不屑表情,显然是吕布“常败将军”地实际经历使得他们认为其言过其实,多有夸大自诩。

    但战术强,只能代表局部战场上之强,同霸王项羽的道理一样,只有真正强于战略,通局谋划,而不以一城一地得失来衡量最终胜负,这才是真正的用兵之道!

    在吕布又在考虑着刘晔下个问题又是否会再让他难以回答之时,猛然间听得刘晔竟是问起自己来。稍稍整理下思绪,吕布方能答道:“明公强于谋略之术,以自出道以来,并无败绩,便可知谋略之强,只怕少有人及。更有知人善用之明,诚实守信之义,故而属下兵精将广,粮饷不缺。”

    说刘晔粮饷不缺,这点吕布是有把握的,原因便在徐州这休养生息近十年之地为刘晔所得之上。而说谋略强。那也是有着他自身地亲身体验,故而有据可依。至于其余诸如知人善用、兵精将广这倒是道听途说地恭维之辞了。

    “有劳奉先夸赞。汝之所言却也算合理,晔自厚颜愧受了。既有如些诸多利处,吾又正强于谋略天下之能,且奉先与晔同为想兴扶汉室之人,为何不能同心协心、强强联手,还天下太平?!”

    刘晔出人意料地不计较面子上地谦逊与否,再次抛出招纳的橄榄枝。顿时令吕布有些跟不上他地这等跳跃思维。

    “便算明公真正强于谋略,兵精多而粮食充足,但幽、徐两处分隔千里,以布之意观之,一则需要守备长城边塞,一则地处一马平川,易攻难守之四战之地。而袁绍虎据河北,更有渐得当地士族支持之曹孟德在西,此等强敌环伺情况下,又怎能尽言前途无忧?既然明公坦诚以待,如此详作说明,布亦直言想告想法:某投错两次主上,已背负不小骂名。却不想再错一次!”

    入徐州之前,早在濮阳之时,吕布就知道当他决定撤往徐州。必然会遇上选择这一幕。原本他以为会是在等他安定下来,见识到徐州实力以及刘晔表现出来的诚意之后,才会有此事。

    来得如此之快,便在他初来乍到之时,刘晔便已作出问话,这确实是极大的出乎他的预料。但话已到这个份上,他显然也无法逃避,便将自己想法如实道出----君择臣,臣亦择君。刘晔想招揽于他。却也得表露出能给予他何种东西。以及前途若何……

    “吾之实力若何,以及对于幽徐两州现时尴尬情况有何布局。当然不可能详尽说于奉先知晓,这点还请见谅。但军事实力,却可表述一二,子龙,你来说吧。”

    真正到了刘晔的位置,面对地是现实而非游戏,对于吕布这等用处虽大,却非必须不可,掌控难度太大,未知其忠心的人物,他们的看法都会是一样的---若不能用,时机允许,则除之;若不许,则避之!

    被点到地赵云立时肃容答道:“除却守备之兵,徐幽二州一共有可用之兵近二十万,其中骑兵近万……”

    具体地细节不用再多说,只是赵云这简单而有力的一句话,立时便让包括吕布在内地所有对方之人面上齐齐变色。想袁绍雄据于河北三个原本人口极多大州,又有天下大部份士族们的支持。可他却总共兵员约在二十五万左右,可用之兵也仅在二十万这个数字!

    刘晔在徐幽实行严禁敌方势力渗透,暗下练兵的策略,两年间已充分利用了幽,徐二州充足的人力资源,大加练兵,再皆配以不惜花大价钱打造之精粮装备,其之实力比诸于袁绍绝对不逞多让!

    明白了这个道理,吕布方众人再看向刘晔的眼神明显就有些不对了。仅在总计三年之间,而得到徐州仅是一年之间便干出如此众多大事,实力成为实际上诸侯之首,却还不被外界所清楚知晓。

    停留在对方心目中的,依旧是那个多受守士思想束缚,难以征集足够兵员的两州之地风貌,刘晔地手断如何,便可从此清楚知晓!

    “明公之实力如此强盛,布以为足可与袁绍争锋,以南北夹击之势,其必不能阻挡,为何却要隐藏实力而不作为?”

    吕布已完全将那一丝认为刘晔年轻,还不够成熟的轻视感觉抛去,脑海中已将他放到了一个手段通天的强势上位者位置,话中语气也更添一丝恭敬。

    确如刘晔所想,吕布也意识到了如果刘晔想对付他,或者是置之不理都是易如反掌,并非少他不行。但刘晔依旧如此放下身段来招揽于他,不惜多有辗转引导之言,已算得是仁至义尽。

    在这个“看谁地拳头硬,就是谁有道理”的乱世年月,刘晔已不能再与吕布这等长于一处,只限于局面,以及大势影响下改变了历史走向而闻名天下之英杰所能比于一处……

    “相争无名,且未必会不损失太多,吾何必多此一举?选择合适时机,一击即中,这才是应当作之事!袁本初与晔不是同路之人,前时更多暗下有耍弄些手断于我不利,与其争战是迟早之事罢了!”

    刘晔淡然说出这等话语,这时他第一次在外人面前表露出自己对于袁绍的明确敌意,将其列为“死敌”自然更引得再是一阵惊讶莫名,而他却接着再对吕布说道:

    “奉先曾经为将,亦曾为一军主帅,更掌过一州大权,个中滋味如何,不必晔来多讲。但凭心而论,一个人之成就如何,最终取决的除了时机以外,更重要的却是本身的性格以及才能。奉先是天下少有之将帅之才,这是晔所作出结论,如若能同为汉室效力,自然少不得一番光明前途。少了知人善用,汝并非能够在如此乱世中谋得一席之地的争霸之才!看来你我双方交流于此份上,却显得有些意外,究竟如何选择,这中间又代表着何着后果,不需晔来讲明,便请奉先自己多作思量,慎重选择!”

    刘晔也不想再如此拐弯抹角下去,却是如此说辞,自然是要吕布好生表态了。“明公如此身份,不仅先迎布于城外,更有直言指路,吾非不知好歹之人。通过前时征战,亦明白了吾确非有面临争霸局势,能笑至最后机会。今便愿投身于明公属下,尽为汉室效全身之力,以报前时助纣为虐之过!”

    “末吕布拜见主公!”

    当机立断投靠于刘晔,这是吕布在清楚的发现了刘晔的实力城府就已非他所能猜度后,认为其比诸于早前被认为天下诸侯实力居首地袁绍更强后,脑中那一丝幻想破灭,立时便作出地决定。

    十月,先有飞将入徐,而在此时秘密投于刘晔属下,出于其它考虑,刘晔并未公之于众,那还有献帝之事,如会如何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