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卷八:刘曹联盟 第二五章 (第3/3页)
说法,也正是对于钟繇言论不满地百官们地统一意思。 “刘幽州虽然了解,虎据二州,兵员不少,然其问题也出在横跨数州之上!若幽州无刘伯安主事。这等飞地所属本就是无根之木!其四面受敌。自保尚可,若谈进取。只怕数年内无甚可能!而大将军却可先入豫州,再择机收拢洛阳杨奉将军部曲,最后兵向关中,将混乱争战的西凉余部剿灭,可算是所向顺利,现阶段并无明显敌手,与之相比较,就算刘幽州有心,也是能无力于大事也!” 钟繇自己本多受了些排挤,故而官职并不高,但他无论是文,还是精于统御之名声在外,当然没有人敢于小视他。而一朝得到发挥,颇有些将“舌战群儒”,将众人全数驳得哑口无言意思。 而他这个看似直言中刘晔地“软肋”举动,也使得最终杨彪与百官虽然多有反驳,却不能舀出实际有说服力的理由来证明此点,多少显得无力许多。 曹cāo)冷眼旁观这种争论,将杨彪与钟繇各自划分为区别对待目标,在争论靠一段落,龙椅上的皇帝已然露出少有的为难之色后,他终于再次进谏道:“复兴于丞相制,只能算为试验,若结果能令诸公,则可在以后行为正举,臣有何不妥之处,尽可任由责问,大过更可直接卸职!臣并无多余心思,所为者同样是为早收复乱战之地而已,还望皇上明察!” “大将军既然有此言语,众卿也不必争论,便依进言,由大将军任丞相之职,开府任用属下理事罢!” 龙椅上的“皇帝”用他那颇有些沙哑的语调说出了这句话,由此可见,他并不认为这是何等紧要之事----反正现今便无甚权力自由可由,那么曹cāo)进言求丞相制度复行,也是只为了名正言顺而已,既然对于他现时地影响可谓极少,他又何必纠缠于此事…… 一句看似简单地话语,不仅结束了杨彪与钟繇无谓的争执,更让曹cāo)极为简单的便在第一次得到了他想要的东西,对此他自己都未想到会如此之快成功。“总算将来可以推脱掉这些,否则便是任何有王位者便是见了丞相,只怕都得恭敬以加……” 杨彪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肃手回于列中心中默然想道。 “谢皇上隆恩!” 在随后进行的正式封册,并加以刻印等诸事上,曹cāo)恭敬地献出了他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这位“天子”面前的大礼。然而这等似乎是大喜之事也并未冲晕了他的头脑。 在皇帝示意免礼后,站起来地曹cāo)立时进言道:“前次付于安平王之礼仪,因为时间仓促,无论是安平国户藉,还是王者袍服印绶皆未付予,今应补齐。” “丞相补办即可……” 皇帝简略地挥手示意道。 “亦可加袁冀州为大将军,令冀州牧,代督于青,并二州以安其心。” “可……” “尚还有最紧要之大事,近大雪已停,不过一月之后必然天气转睛,此时便可为讨伐于逆贼袁术之机,却需得皇上诏书发于天下,约定于三月十五大军齐攻于淮南,将此叛党一网打尽,还望皇上恩准!” “丞相cāo)劳于诸事,只言于他人,却于自丝豪不提,果真高义也,臣请于皇上加于丞相武平侯之爵位,以彰其功劳!” 又是钟繇率先进言道,他倒是明明白白地显露出了自己地立场,而众多与曹cāo)结好的官吏也是齐声附和,一时声势极强,而杨彪一干对于曹cāo)渐渐转为极为戒备官吏,在这个问题上却是保持了沉默,爵位这些东西却都是作为奖赏之用,实际利处并不大,而这时反对未必没有将前面曹cāo)地进言请皇帝发诏书讨伐于袁术之事带了进去…… “既然众卿皆是如此意思,便加丞相为武平侯,赐锦衣一件,至于发诏令讨于叛贼袁术之事,请由丞相全权办理,只需最后由朕落印即可!” 这位不是刘协的皇帝,对于自的命运会有这般转折,可以坐看以前只能仰视的大官们跪拜于他,他是作梦都未想过的,而现今既然有机会将一切本就不存在的权力让出,使得大事小事不必劳烦于他,只需每抽些时间定时盖印,闲暇便可享受曹cāo)不惜血本收罗入宫中地佳丽们,而曹cāo)将嫁女于皇帝之事也渐渐传开。 与这些相比,他实际上对于曹cāo)是有不少感激的,而对于以前的上官赵明与田畴的安排,也成了他心中最大的隐秘和忌。 朝中虽然并不乏能看穿此点之人,但他们都清楚一个道理,朝廷君臣一体,若是这位皇帝名不正言不顺,那便失去了利用价值,连带着他们也会变得一文不值,故而这个秘密哪怕是有心投于曹cāo)属下之人,都未有过短时间内报于曹cāo)的想法。 不论怎样,这位不是皇帝的皇帝之言语以及随后的作为,终于使得大事件的发展变化趋于平稳。 公元197年三月十八,刘晔已经在三月初派出太史慈领水军将东海贼一扫而空,贼首王通战死,从此海路再无大规模聚集海贼之后---- 以刘晔、曹cāo)、吕布为主,三家各出兵两万五千,两万,五千合为一军从北面汇于沛国境内萧县,孙策,刘表都派出少量部队参与其中,各自在与袁术势力接临之地先驻守,却委使者前往萧县联军大营,商议选定主帅,以及各自分工等细节问题。 很快这次以曹刘孙共为一方盟友,讨伐于不知好歹地袁术之战便要正式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