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兵出击_第181章 伶牙俐齿的女交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81章 伶牙俐齿的女交警 (第2/2页)

     当然,也有人会问,同样建设高速公路,为什么美国不需要通过政府向银行贷款,只需要收取燃油税就能解决问题?

      现在美国的高速公路建设体系来自1956年经国会和艾森豪威尔总统批准创立高速公路信托基金,这个基金的主要做法就是使汽油税(以及轮胎税和卡车税)被专门用来资助建造高速公路和其他联邦政府资助的公路,这个办法解决了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这个基金的资金87.6%来自机动车燃油税。

      为什么要采取燃油税的方式?一个最基本的逻辑是,对于公路的使用,如果采取公路上设卡收费,不仅成本高,还会给行车带来诸多不便。而征收燃油税是最有效、最公平的方法,谁开的里程多,使用道路多,谁缴的税就多。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方案出台之前,美国朝野为如何筹措高速公路建设资金也大费周折——既要考虑到农民的利益,还要照顾货车运输成本,经过多方利益博弈,终于选择了这个方案。

      这个方案最大的好处是照顾了各个阶层的利益。那么中国当年在建造高速公路的时候为何不以这个方案为蓝本,而是要向银行借款?

      我不知道在当初建设高速公路的时候决策层有没有考虑过这个方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方案并不能够帮助中国解决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这个方案要得以实行,汽车保有量是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如果没有足够的汽车,那么燃油税就不可行。

      在创立高速公路信托基金前的1950年,美国的汽车保有量为4000万辆,这个庞大的基数保证了高速公路信托基金会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

      那中国的汽车保有量是多少呢?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仅有554万辆,其中私车保有量为82万辆,占14.8%。

      如果也学美国的高速公路信托基金,一年又能筹措多少建设资金呢?这些资金对于高速公路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来说,确实是杯水车薪。

      ‘要想富,先修路’,无论是政府为了发展GDP,还是居民想着更为便利的出行,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和居民的共识,但是在财政能力不足的时候该怎么办?向外借款就成了一个非常自然的选择,而各个地方政府在解决建设资金的来源时是费尽心机:财政投入、银行借款、国际借款、BOT等模式无所不用其极。

      不过无论是采用哪种筹措资金的方式,但最后的成本都是由高速公路的使用者来承担,于是向行车人收费就成为一个自然而然的选择。

      地方政府一旦解决了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筹措问题,困扰已久的行路难问题就并不困难了。

      1988年中国的高速公路里程数还是0公里,但是至2011年年底中国高速公路的总里程为8.5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二位,短短20余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不少国家需要五十年才能完成的任务。仅在2011年,新增的高速公路里程数就达到1.1万公里。如何评价这个数字?一个可供参考的数据是,即便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美国高速公路发展的黄金时代,平均每年建成的公路也就只有3000公里左右。

      不得不说,中国高速公路的投融资体制有着它的独特优势:它调动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通过向未来融资的方式解决了钱从何处来的问题。

      那么,我们现在如何看待这种投融资体制?由于早期中国缺乏财政资金,同时也没有足够的汽车流量,“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的方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而且从近二十年的绩效来看,确实功勋卓著。

      但是“事异则备变”,现在的情况和20年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第一,政府的财政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第二,中国机动车保有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截至2012年7月,全国机动车保有量达2.33亿辆。尤其机动车保有量的增加,使得中国有改变目前收费模式的可能。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汽油表观消费量为7738万吨,以每升1元的税率计算,1年汽油的消费税将近1000亿。如果再加上增值税,那么这个数目更加惊人。

      如果学美国把所有与汽油相关的税收都用于高速路建设,估计可以满足今后高速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当然,目前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很多高速公路建设和运营过程中的信息不透明:收费的数额、流向等信息均不透明,甚至即使贷款还清了,过路费却照收不误。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高速公路成为各个权势部门的香饽饽,建设和维护的成本奇高。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民众对于高速公路收费的质疑,并不是真的希望“免费”,而是希望这种费用更加效率和公平。

      从这个意义而言,单纯地讨论高速公路的‘免费’并无多大意义,所有的公路都需要成本,只不过大家的缴费模式不同而已:在美国使用高速公路就像使用一般消费品,成本从油价中支出;而中国的高速公路更像是宗资产,行车人的每次付费就像是买房付按揭——都是为过去借款的偿还。前者是量入为出,成本支出比较明晰;而后者则可以通过向未来借钱的方式达到快速扩张的目的,只不过在目前的情况下由于缺乏审计,从而使得使用者的成本过高,而被相关利益主体吞噬。

      如果说中国的收费模式有什么问题,这才是真正的问题。我们要达到免费的局面,还有着一段路可走,我们也急之不得。”

      没想到这名女交警,长了一张伶牙俐齿,她那张小嘴巴啪啪一说,司机们却彻底无语了,也无力反驳,一片哑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