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中秋佳节(上) (第2/2页)
宛宣还跟柏氏她们了解了一下这边中秋节的习俗,这边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赏月、吃月饼、水果。 柏氏还和宛宣讲起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传说,让宛宣汗颜了好久,想着,虽然自己穿过来的架空的国家,可是,还是有好多习俗是一样的,看来,以后的自己还是要好好地了解下这里,不要搞出大乌龙来啊! 到了第三天,童生试的成绩出来了,里正他们早早的就派人去镇上看成绩了。果然,不负所望,子涵考过了,而且还是镇上第五,苏博文是镇上第十四,齐浩宇排在比较后面,不过,幸好也过了。 村子里面的人都特别的高兴,又恰逢中秋节,所以,里正他们决定,邀请戏台子来村子里面,等到大家拜完月神之后,在来听戏。 村子里面的人都特别的高兴,一般在村子里面没有什么特别的活动,是不会请戏台子来的,而且古代也没有什么娱乐的活动,大家一般做完活后,就早早的睡觉了。 宛宣也感到特别的兴奋,自己来古代还没有参加过什么娱乐活动哪,而且这边的业余活动怎么少,难得有一次,好期待的。 到了中秋节那天,宛宣他们早早的就在院子里面摆上了大香案,在上面放上月饼、水果等等,在夜色暮烟之时,就点上红烛,对着圆月如盘的月神,依次拜祭。 但是,子涵和三郎却不能够拜祭月神,这边有“男不圆月,女不祭灶”的俗谚,所以,子涵和三郎只能在屋子里面等到柏氏她们依次拜祭完,才出来和她们一起吃月饼、水果。 大家其乐融融的围坐在一起,月饼nongnong的香气伴着家里面喜气洋洋的气氛,使人感到惬意极了。 宛宣惬意的坐在石椅上,感受的带着桂花香气的微凉的微风拂过脸颊的温暖,凝望着碧空中那一轮皎洁的中秋皓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这是宛宣来到古代之后,第一次与家里人共度佳节,听着柏氏絮道着特有的神话,吃着王氏切的nongnong的香气的月饼,看着桃花和梦瑶的浅笑晏晏,还有子涵和三郎独有的孩子神态,淡淡的温馨的亲情围绕着。 来到古代也已经有大半年了,已经慢慢的学会去融入这边的生活,学会把一个小孩子扮演的更加惟妙惟翘。而且也用自己力所能及的去使得家里面的生活条件好起来。想着房子有了,面包也有了,自己家,也在不是刚开始可以任人欺负的了。 说真的,宛宣感到特别的骄傲和满足,宛宣是个很容易满足的人,有个安身之所,自己所爱的人,都平平安安的在一起,不需要怎样的大富大贵,小家小户是最惹人羡慕的。 偶尔,宛宣还是会想起现代的家人,想着,那一个自己对爸妈好嘛,爸妈的身体还好嘛。明知道,自己已经回不去了,想念却越来越深,特别是在这样的一个时间,几千年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我们看到的月亮真的还是一样的嘛? 柏氏看着宛宣露出沉思的小人儿模样,突然有点儿害怕,自己的女儿不是一般人,从她清醒过来自己就知道了,以前姥娘与自己说的“唔家的女娃会有一个是有使命的”,这个使命娘亲、我都没有,没想到是在宛宣身上,或许都是命。 柏氏紧紧的把宛宣抱起来,宛宣楞了一下,感受到柏氏身上有着nongnong的不安和关怀。心里似乎有一块地方给融化开了来,有点酸酸的,甜甜的,不管怎样,自己现在还有柏氏他们,他们对我的爱也是有增无减的,不能让他们担心的。 赶紧紧紧的抱着柏氏,甜甜的一笑。叫道:“娘亲,咱们快点吃完,宛宣好想看大戏啊”。 柏氏他们看着大家都吃饱了,就稍微收拾收拾,锁上门,带上宛宣他们,往村子里面走去。 ————————————————————————————— 亲们,强烈要求推荐,不然竹子都快没动力写下去了~~~~(>_<)~~~~呜呜。。。。。。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