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重春_第一百零二章 董氏事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二章 董氏事故 (第2/2页)

却在董氏当铺里,找到了里面的一些赃物,因此,董家就被抄了,不过董家的两位少爷都跑了,现在京师衙门正要发捕文捉拿呢。”说着,那人还指着一边码头旗杆上的一个榜文给元好等人看。

    元好朝那人道谢,拉着庸儿在一边看榜文,虽是捉拿两个,却只有一个画像,正是那董二公子,因为董大没人见过。

    “这案子,我怎么没听说。”庸儿皱着眉头看元好。

    “这案子应该是京师衙门处理,现在还在查案的时候,不可能报上来的。”元好道。

    “那我明天,把崔百岁传来问问。”庸儿道。

    “嗯,不忙,我们先找个人问问具体情。”元好道,那宋家货船显然正是宋哲的货船,这里到宋哲的小宅并不远。宋家即然出了这样的事,那宋哲肯定没有这么快南下,正好问问他这个事主。

    元好带着庸儿到那小宅门口,马公公敲了门,不一会儿,宋伯来开门,看到元好和小庸儿,刚要说一声沈先生好,随即却象是被定住一样呆呆的不动了,好一会儿,才手足无措的道:“太后,皇上……”随后便忙不叠的拜倒。

    “宋伯快起来,你家公子在吗?”元好一手虚扶的道。

    “在,陆大人也在。太后,皇上,请……”宋伯站起来,忙不叠的道,然后在前面领路。

    元好等人跟着宋伯进屋,刚进了倒门,就听到陆灿这家伙在那里气愤的喊:“杨老匹夫太猖狂了,他大儿子那么死了,叫我说朝廷就应该冶他的罪,没想,这老匹夫,不思已过,居然,还在想着让自家二儿子娶晴儿,开玩笑,他当晴儿公主是他杨家的囊中之物啊,那老二儿子自十五岁那年就长年卧病在床,我上次去找杨大晦气的时候,还见过那二儿子一面,哼,连喘口气都费劲,就那病痨子,能不能洞房还两说呢,居然想娶晴儿,气死我了。”

    “你在这骂咧咧有什么用啊,现在杨大死了,晴儿公主是自由身了,你可以让广平公主给你说说,投帖娶晴儿啊。”宋哲道。

    “你以为我没这意思,只是我家老爷子放出话来了,我要是敢投这个帖,他就打断我的腿,气死我了,真逼急了我,我就约了晴儿私奔。”陆灿说着狠话。

    元好听了一阵莞尔,这倒象是陆灿这小子会做的事情,只是元好对于大周这一条祖制颇不理解,驸马不能领朝中实职,仅这一条,就让许多青年俊杰对公主望尔却步,而陆灿是陆家这一代最杰出的人物,他若是娶了公主,则必须放弃现在朝中职位,陆太师自然不同意了。

    “好,明天我问问晴儿,看她是不是愿意跟你私奔。”元好笑着走上前道。一边的庸儿和小鱼则笑得一脸开心,

    “太后,皇上!”听到元好的话,宋哲和陆灿转过脸来,见到元好和庸儿,两人惊得下巴差点掉下来,随后才醒觉,忙不叠的行礼。

    “免礼。”庸儿道。

    几人坐下,而小鱼儿却拉着皇上熟门熟路的跑进柴房,从里面拿出两个小锄头,然后跑到一边的梅树下,开始挖了起来。

    突然的元好想起来,当年她还在这梅树下埋了一坛梅花酿,后来搬走,并没有挖出来。

    果然的,两个小家伙挖了一会儿,就从里面挖出了那坛梅花酿。

    “原来这里还藏了一埋酒啊,是太后当年酿的梅花酿吧,这小家伙记性倒好的很。”小梅说着,便接过那梅花酿,拿了块布将外面擦干净,又嚷着宋伯取了几只碗来。每人倒了一碗。

    宋哲还有些放不开,陆灿却是个随性的,大口的喝了一口,才苦着脸道:“太后,你真要帮我问晴儿公主啊?”

    “怎么,你只是嘴上说说啊。”元好笑着道。

    “不是,只是晴儿性子挺烈的,我怕你这么问她,她隔日拿着剑来杀我。”陆灿道。

    这小子倒是了解晴儿的个性,这次那杨大人是真不象话,居然已经为他二公子投帖到圣祖太皇太后那里了,结果,晴儿在知道这事后,居然发下誓言,要为死去的杨大守孝三年,她和那杨大一点感情也没有,就算是一般的情况,遇上这种事,那最多守一年,第二年就会另选驸马,晴儿是借这由头绝了杨大人的念头,再过三年,晴儿都二十出头了,谁知道会是什么情况。

    大周的公主,性子软一点的还好,那性子烈一点的,选婿从来都是个老大难问题。

    “呵,你倒是了解她,不过,我估计你是等不及了,晴儿在圣祖太皇太后面前发了誓,要三年来再谈招驸马的事情。”元好道。陆灿今年已经二十六岁了,再等三年,那都差不多三十了,再加上陆太师的极力反对,这两人在一起的可能性不大啊。

    陆灿听了元好的话,在一边大皱眉头。不知在琢磨些什么。

    宋哲在一边听了元好的话,对于陆灿和晴儿公主的事也不看好,三年的时间,会有多少变故,想到这里,宋哲不由的看了看元好,当年,她是自己的未婚妻,可如今,她是大周的太后,对于元好,宋哲总有些愧疚。

    别看好儿如今风光,可他不止一定的听自家老爹说过,如今,整个后宫,几乎就靠着她一个人撑了起来,还要时时想法了平衡朝中势力,所耗精力,心力,实在是常人难以想象。

    “对了,宋哲,听说你的货船叫人劫了?”这时,元好问道。

    “哦,是啊,我从杨州回来,路过九曲河段时,被人劫了,幸好我这大船后面都拖一艘小船的,趁夜,放了小船逃回来了。”说起这一事情,事后想来,宋哲直冒冷汗。

    “那查出是何人所为?”元好又问。

    “是董氏兄弟。”宋哲道。

    “有何凭证?”元好问。

    “最初的时候,是在董氏兄弟的当铺里发现了赃物,传了董二当家的问话,他说是别人拿来当的,可后来搜了当铺,却从里面又发现不少的赃物,所以,崔大人认为,董氏兄弟同这起劫案有着密切的关系,此时,再准备拘传董氏二兄弟,却发现他们失踪了,随后又去查易县董家,发现也人去楼空,这不是畏罪潜逃是什么。京师衙门已发了海捕文书。”宋哲道。

    这样啊,倒是确实是可疑。元好想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