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三章 管理能手 (第1/2页)
第二十三章管理能手 往年南山县各个乡镇的农副产品,基本上是由商家收购装车直接运往外地销售,所以在农副产品收获的时节,那些收购商要牛B得很。有些商家在收购时就很喜欢拿腔拿调地找人麻烦,让乡农们不大喜欢。就比如贩卖冬笋吧,商家一般是直接将它长途运往外地市场,而且就在车上进行批发销售,所以他们对冬笋品相上的要求会高些。笋农的一挑笋上来,往往会有相当部分被当作次品打回来。尤其是在装车的时候,为了让自己的货物在市场上有个好卖相,在摆放上就有些讲究,普通笋要怎么码放,挑出来的面子笋要摆放在哪里,都会有一定的程序。 收购商大多不肯亲自动手,只是让卖笋人帮忙码放,自己则在旁边指手画脚。有时见人家摆放不到位,还要冷言冷语地加以挖苦,让笋农们感到很恼火却又敢怒不敢言,心里很是憋屈。 通达食品加工公司的利润主要是依附在加工过程及出口价格上,对原料的品相并没太高的要求。装车时,笋农们只要把农产品倒放到车上就行了,所以交易速度快,也没有其他收购商那么多的麻烦,在价格相近的情况下,农户们倒是喜欢跟通达食品公司交易。 赵子通在附近的几个乡镇上都设了收购点,因此原料供应相当充分。既使遇到供应不足的时候,方明的公司还能帮上一把,这样倒是让他们少了很多后顾之忧。 赵子通并不用为销路发愁。随着中日关系解冻以及中国内地逐渐开放,一些RB商人也到了本省来考察。RB人酷爱吃笋,平南作为中国毛竹之乡,是个很重要的竹笋产区,因此也吸引了不少RB食品商人。远在台湾的堂兄赵子明食品厂的罐头笋,主要是销往RB所以认识很多RB客户。经过堂兄的牵线搭桥,赵子通的食品厂,也同RB商人签定了供销合同。当地政府对通达食品加工公司这种出口创汇的企业就更加支持了。 赵子通要做的就是紧紧地把住质量关,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就可以了。 可是通达食品加工厂招募来的都是乌合之众,要在短时间内把这些拿惯锄头、自由散漫的农民,短时间内直接转型为合格的工人谈何容易!还没到开工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不少! 赵子通曾经借自己的婚礼大聚亲的机会,选定了八位亲戚作为厂里的管理骨干。现在厂房建设已经结束,企业就要进行生产了,他对这几位骨干稍微做了些分工:能说会道、学习能力最强的堂弟赵子城在厂里负责培训工人;小舅舅江亮负责安排其他六位亲戚,分头到各乡镇设点收购冬笋、香菇等原料。 准备工作似乎都已经安排到位,接下来就是等待开工了。可开办一个企业,头绪总是繁多得很,远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问题最早出现在赵子城负责的那一块上! “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说得没错!不过它所描绘的只是大家与世无争时的内心状态。一个人一旦从事了什么职业,也就具备了那种职业所附有的性格:做了商人就变得jianian诈,做了政客就变得阴险,做了军人就变得勇敢无畏…… 这些新招来的工人在家务农的时候,一切事情都由自己安排,干的也是自家的活儿,与他人无干,所以人人都显得善良质朴。到食品厂当了工人,就有预煮、剥壳、整形、分级、漂洗、装罐、常温常压杀菌、封口等好几道加工工序供人选择。工序不一样,工作就有干爽潮湿、轻松繁重之别。拈轻怕重、挑肥拣瘦是人的本能,因此在给她们做明确分工的时候,大家就开始争论个不休了。 赵子城被大家吵得没辙了,回办公室请示处理方法。赵子通也觉得如果作硬性分配,职工们也只能服从,只是心里难免存在些疙瘩,对以后的生产管理很不利。考虑片刻后,赵子通决定先让工人自由报名,如果哪个工序的人数超过需要了,在开工前再抽出点时间进行业务比赛,按照优胜劣汰办法留用,被刷下来的人员再由厂里作安排,以后还可以再根据每个人工作的具体表现作进一步调整。 这样做下来,一方面能让那些得胜的职工安心地工作,又能让那些在比赛败下阵来的员工死心蹋地地听从厂里安排。大家的心理都平衡了,不但有利于管理生产,还便于厂子发现、培养业务尖子。 这一招还真的很管用,只用了半天的时间进行比赛分配,就把这件事情摆平了,让那些女工们再无怨言地到各自的岗位上去。赵子城也很容易就在其中发现了些业务能手,任命了几位业务组长。 赵子通总算凭着自己的能力,顺利地把这件事处理完了。可在企业组成之初,总有些新问题不断地出现。 “三个女人一台戏”。食品厂的女工多,自然热闹得很。刚招来的近两百名女工都来自四乡八村,素质参差不齐。喜欢热闹原本就是女人的天性,这么多人聚在一起,自然是从始至终都欢声笑语不断。 大家在工作中虽然不好演戏,但她们却可以用嘴巴讲戏,用耳朵听人家讲戏。有的女工讲到入情处,甚至会停下手里的活儿,站在那里手舞足蹈起来,逗得大家哈哈大笑,严重地影响了厂里的工作秩序。主管生产的赵子城多次制止,效果却不大明显。 赵子通让堂弟给那些多嘴女工调整工种,先让她们到前两道又湿又累的工序上去。可能这种做法让她们的心态很不平衡,有些人反而说得更凶更热闹了。赵子城又把其中闹得最厉害的两位,调到最后两道工序那儿去,因为在这里工作需要戴口罩。尽管戴着口罩说话吃力,她们还是喜欢聊个不停。 在多次劝说无果的情况下,赵子通只得自己站出来处理。他找来干活时说得最欢的李亚玲、李亚珍堂姐妹,说道:“我们厂里各道工序的活儿都比较单调,干久了让人觉得枯燥无味。从近段时间的表现来看,你们姐妹能说会道,很有些文艺才能。能不能再找上两位性格活泼的女工,组成一个文艺队,当大家干活的时候,你们找些段子在旁边表演,给她们打气长精神,这样也能从另一个方面,提高厂里的工作效率——就好像电影里解放军的文工团一样。当然,只要你们的表演精彩,让大家觉得有意思,能够提高职工们的生产效率,你们就是厂里的文艺骨干,以后就不要站到工位上去了,就在这儿做专职表演。厂里将视你们为特殊人才,给你们的工资翻倍,年终时,再发给特殊贡献奖金。而且,这笔奖金将是年终职工最高奖金的双倍。” 姐妹俩人听了,眼里闪着亮光,还真的跃跃欲试。于是大家商量好了,给几天的时间做准备,下周一时开始试演。赵子通让人在厂房里腾出块地儿来,搬了几根木头摆放在地上,再铺上些板子,搭起一个小站台,请她们上去表演。李亚玲、李亚珍姐妹还真带着两位多嘴女工上去试演了。不过,她们也只是平常喜欢聊天而已,并没有什么表演才华,上台之后,说不上几句就卡在那儿了,只好灰溜溜地走了下来,第二天却再也不敢上去了。 赵子通随即召开全厂职工大会,让员工们学习了厂里的规章制度。赵子通还告诉大家,不是厂里要压制自己的职工,只要大家的所为有利于生产,有益于职工,厂里肯定会创造条件支持她们尽情地发挥。但其所为如果会影响生产,而且又屡劝不改,厂里可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了,只是到了那个时候,大家的面子上都不会好看。 施展过这种软硬兼施的手段,职工们终于在工作时,管好了嘴巴上的那道阀门。经过了这么一番的折腾,总算让这群女工很快服从管理,进入了正常的生产状态。 赵子通在这段时间里,对在外采购原料的七位骨干也产生了怀疑。通常在外采购,商家多少会做些手脚。到最后,进仓货物的重量肯定会大过账面的收购数。可赵子通choucha过几车货物,其实际数都少于账面数。如果估计没错,每购进一车原料,就相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