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五章万丈高楼平地起 (第1/2页)
上面几章里,我简单地介绍了七七事变前夜,石城国民政府的军备和战备情况。那么西北边防区和西北边防军又是什么样的状态呢? 当时的西北边防军共有六个现役的陆军步兵师,六个边防武装警察师;陆军师和边防武警师的训练装备及编制都是一样的,区别在于陆军师的办公费由石城国民政府负责发给,而边防武警师是西北边区地方政府承担所有费用。这十二个师每个师配备了24门民20博福斯75毫米山炮,大量的轻重迫击炮、战防炮、高射机枪。除了现役师的装备齐全外,西北边防军还储备了十八个师的轻武器及迫击炮、战防炮装备,后来我们用这些装备在动员后的两个月内,通过征召后备役人员,把西北边防军扩充为十六个步兵师、四个机步旅的部队,为第一年的抗战作出了很大贡献。 西北边防军有着强大的炮兵部队,1937年拥有240门民21博福斯150毫米*炮,这些炮兵部队被编组为6个野战重炮团(每团24门)和2个独立野战重炮团(每团36门)、1个教导团。高射炮兵当时有十个团。 所有弹药储备都按照两个会战份准备。 西北边防军还在世界上比较领先地开始了装甲兵方面的尝试,当时正在编组两个机械化步兵旅。西北陆航也是抗战中屡建奇功的部队,当时刚刚成军,有12个歼击轰炸机中队的实力,还编有有一个运输机大队,四个侦察机中队。 这些西北野战军抗战的钢铁巨流,完全建立在西北完整的工业体系基础上,正是由于西北具备了能源、电力、材料、机器加工等完整的基础工业,才有了抗战中为西北野战军提供了精良武器弹药装备的西北军事工业。 李兴中、陈常捷这次带着徐次宸率领的石城、晋省兵工代表团参观的西北第一、第二机械工厂,是西北边防区为抗战准备的核心兵工企业。该企业由西北开发集团公司下属的西北机械公司投资。西北边区为抗战的工业准备全面有序的,有着完整的配套,一切的工作都是根据西北边区开发设计委员会的长期规划而实行的。1937年主要装备年度最大产量是:150毫米*炮88门、75毫米山炮129门、步枪六万支、*一万二千支、*炮弹45万发、七五毫米山炮弹100万发等等。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西北边防区从建立到发展,直到成为抗战基地的大概过程。 1924年底,燕都政变后,冯基善、胡励生、孙禹行等国民军首领连电邀请孙义贤先生北上参与燕都新政府,但是奉系军阀却压制住了国民军,转为由段启瑞成立执政府,事情不顺利,孙先生病重逝世。当时我还在东征战场上,但是米哈伊尔马尔科维奇鲍罗廷先生早在1924年年中就策划了在把西北作为诸夏国革命新根据地的计划,并且与孙义贤先生做了充分交流,达成了一致。作为红色露西亚顾问团首席助理的我被孙义贤先生选为皇浦军校西北工作团的团长。鲍罗廷和TVSoong一起给孙先生起草了有关西北革命的遗嘱,直接写给我和于伯循先生的:西北革命,尽以付汝,越石(我的字)主军,伯循务党,革命未成,奋斗不止。 伟大的先行者孙先生在1925年3月中旬去世了,他临终前急电我北上赴豫省胡励生军中主持汴梁(开封)之北方联合军校,并与续桐溪、于伯徇等人共商北方革命大计。我乃在1925年三月下旬遵从孙义贤总理遗嘱,带领由部分皇浦北方籍师生组成的皇浦军校西北工作团北上,在红色露西亚顾问团和续桐溪、于伯徇等帮助下,取得了胡励生将军信任,我用爱国华侨提供的资金购买了红色露西亚军火,赞助国民二军。他任命我为校长,仿照皇浦军校制度,成功开办了北方联合军校,培养了一批忠于国民革命理念的军官;并把用我购买的军火装备的邓瑜部改编为军校教导师,将我任命为邓瑜部的党代表,负责建设邓瑜部为模范师。我与国民二军、三军中的进步左倾将领邓瑜、史可轩、续范亭等人有着相同的国民革命价值观,为国为民,情投意合,从此决心共同开展西北的国民革命。1925年六月,国民三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