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车轮滚滚 (第1/2页)
抗战救亡,保家卫国;这八个字是我来到蜜儿克星系蔚蓝星球的全部使命,在那艰苦的八年战争中,也是西北野战集团军群的精神支柱,无论多么辛苦,多么危险,多么绝望的时刻,无论在飘雪的北国高山,还是大雨的南疆森林,只要你大声地喊出这八个字,勇敢的战士们就会奋起战斗到底,那个年代,诸夏民国抗战军队的将士们真的把自己的血rou作成了诸夏民族新的长城。 西北野战军是诸夏国抗战军队中战绩卓著的精华,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哪里有他们出现,哪里就有胜利!虹口大捷、血战娘子关、忻口反击战、归绥光复、豫东歼灭战……, 打得鬼子魂飞胆丧,为什么西北野战军能够取得比同样英勇的中央军、蜀军、桂军、湘军、滇军更为辉煌的胜利?因为西北野战军不仅有抗战救亡保家卫国的精神支柱,而且有着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充足的弹药、有力的后勤保障这些物质基础,可以说,武器弹药后勤保障是抗战胜利、民族尊严的基石,有了这块基石,诸夏民族就有了钢铁长城! 这个坚实的物质基础,是由西北边区经过一五计划、二五计划后重建的工农业、交通运输业体系提供的,有了这样的物质基础,西野成为了一支思想坚定、装备先进、保障有力的军队,这就是我在1931年为九一八事变答西北国民参政员之询问,在西北国民参政会上对西北人民的承诺:“九一八之国耻,时刻在心。借助一五计划、二五计划,我西北边区人民同心协力,卧薪尝胆,庄敬自强;这样必能使诸夏国再次成为伟大的中央之国,此即大唐贞观之中央之国,亦即大汉文景之治之中央之国,此等皆为胸怀理想、利剑在握之中央之国,让我们共同迎接这个伟大的日子吧!” 一五计划是在百年一遇旱灾(当然了,1926、1927年时候只有我心里清楚这一点)前夜制定的。西北的安危、几百万条性命能否挽回都看边区政府怎么做了。有些事情是边区政府在1926年就开始做的:动用海外资金采购粮食、在西北各县建设储备粮仓、为农村合作社化作好各项准备工作并有序强制推广、大举建设铁路、公路、勘探西北水利灌溉情况等等。我这里要略微谈一下铁路网络的建设。 铁路对抗战历史的影响无论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我前世乃一书生,当时读到了银河系地球孙文先生放弃民国大总统权位后,全力策划铁路建设,那时候十分之不理解。银河系地球的历史记载如下: 1912年的下半年,在宋教仁积极筹备组党、组织竞选时,孙中山则正醉心于他的铁路计划。早在8月26日,孙中山在与同盟会籍参议员汤漪谈话中即表示:“袁总统才大,予极盼其为总统十年,必可练兵数百万,其时予所为之铁路20万里亦成,收入可决每年八万万,庶可与各国相见。至铁路借款,须向欧美大银行直接议借,不必由在京银行团经手,袁总统意欲中美联盟,予不谓然。至首者地点,宁、鄂两处最好。无已,则宜在开封,容当与袁力商”云云。 在京期间,孙中山曾与袁世凯密谈多次,其中有一次即提及此事:“国家建设首在交通,兄弟打算在十年内造筑铁路廿万里,望君能练成百万精兵。如此,中国可达到富强境地了。”对于孙中山的倡议,袁世凯的回答是耐人寻味的,他微笑着说:“办铁路,我知先生是有把握的,若练成精兵百万,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袁世凯以练兵为出身,其中甘苦想必是身同感受的。 民国初创,百业俱兴,如何发展中国经济,意见纷纭。孙中山以先驱者的远大眼光,提纲挈领地提出建设铁路作为中国发展现代化经济的突破口的主张。 民国初年,“我国一般之舆论,能作务本之谈者,皆以为振兴中国惟一之方法,止赖实业。”但由于“实业的范围甚广,农工商矿,繁然待举而不能偏废者,指不胜屈。”因此要发展实业,必须抓住重点,寻找突破口。孙中山指出只有大力发展交通,尤其是发展铁路运输,才可能使中国经济腾飞。“今日中国既贫且弱,曷克臻此,故欲能自立于地球上,莫如富强,富强之道,莫如扩张实行交通政策。世人皆知农、工、商、矿为富国之要图,不知无交通机关以运输之,则着着皆失败。……则交通不便,实业必不能发达,可以断然,……今预谋富国之策,非扩充铁路不可。”孙中山从西方各国的经验中敏锐地认识到了交通和铁路在现代化中的重要地位,提出了:“交通为实业之母,铁路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路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路远近计之”的著名论断。 孙中山指出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在发展现代化经济的时代,长距离、大运量的运输异常重要,现代化的工、农、商业生产必须依赖于铁路运输,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今当国疾民贫之时,我国立国之本,当以修筑铁路为第一政策。⑨“虽然铁路顾可冷淡视之,以为置之于实业中,仅占区区部分乎?请问苟无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