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尖兵_第二十三章火红的第五乐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三章火红的第五乐章 (第2/2页)

结晶,经离心机分离即得碳酸氢铵产品。脱除二氧化碳的原料气,经过进一步脱除残余二氧化碳与少量一氧化碳后,进入氨合成系统。干燥的碳酸氢铵在室温下,有一定的稳定性和良好的流动性。西北有些碳酸氢铵厂采用气流干燥的方法将产品干燥;后来更多的工厂采用添加结晶改性剂的方法,使碳酸氢铵的结晶生长得比较粗大,从而改善了液固体分离的cao作条件,使产品的含水量由5%~5.5%减小到2.5%~3.5%,对减少产品的分解损失和结块现象有显著效果。当时的这种小氮肥厂,对西北农业生产曾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通过对碳酸氢铵物性的改进和施肥技术的不断完善,它在西北获得了迅速发展,20世纪30年代初产量约占西北氮肥总产量的一半以上碳酸氢铵其具有速效、价廉、经济、不板结土壤、适用于各种作物和各类土壤、既可作基肥,又可作追肥等优点,受到农民的欢迎。每年的用量约占到氮肥总产量的1/4,是我国除尿素外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氮肥产品。

      侯德榜完成了小化肥厂的设计和工艺研发后,他和范老板向西北边区政府表示,愿意免费协助西北开发集团迅速建设,一切以救人要紧。西北军政委员会对永利化工的这一善良举措,回信作了高度赞扬,但是西北军政委员会坚持一切按照商业法则运行,西北军政委员会的回信后来在诸夏国企业界广为流传:“企业应当担负必要的社会责任,然则必须以生意法则运营之,否则即为杀鸡取卵之举。凡来西北发展之守法企业,西北政府人民当全力相助实现可持续发展。”。1927年西北开发银行给永利化工提供了300万元贷款,由永利化工在西北各地迅速建设了六十个小化肥厂,这些化肥厂的建设地址都是由西北农业合作社与永利化工根据抗旱规划和原料、运输等条件精心挑选的,侯德榜设计的这种小化肥厂,对机器加工没有太高要求,即使是1927年西北的手工业作坊也能完成设备的制作,基本每个工厂有年合成氨1500吨的产量,这相当于6000吨碳酸氢铵。永利化工在西北紧急招收了一万二千名员工并加以培训,在永利化工和西北石化的大规模尿素生产厂投入使用以前,尤其是抗旱期间,这些小化肥厂生产的碳酸氢铵是绝对的主力氮肥肥料。

      除了氮肥,磷肥也是必不可少的,银河系地球二十一世纪一亩农田需要30公斤磷肥,而磷肥的生产依靠磷矿。磷矿是诸夏国的优势矿产之一,蕴藏量相当丰富。随着地质工作的深入发展,储量还会有新的增长。但诸夏国磷矿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保有储量的78%集中分布于西南的滇省、黔省、蜀省及中南的鄂省和湘省。除去蜀省产磷大部分自给外,全国大部分地区所需磷矿均依赖滇、黔、鄂三省供应,从而造成了中国“南磷北运,西磷东调”的局面,给交通运输、磷肥企业的原料供给、成本带来较大的影响。凤县草凉驿磷矿是秦省唯一的磷肥原料产地,该地在宝鸡南50公里处,西北开发集团根据我提供的信息,找到了矿藏,与永利化工合作生产,满足了西北农业需要。

      永利化工在救了西北农业的同时,也迎来了自身的飞速发展,由于需求巨大,永利的化肥畅销,他们很快还清了贷款,并用足够利润开办了更多的化肥厂,抗战中,永利化工承担了大量军工生产任务,战后继续飞速发展,成为了诸夏国民族化工业的支柱企业。

      范旭东、侯德榜也财源滚滚,功成名就,不过,他们对功名金钱都不看重,二五计划期间,永利化工出资在长安设立了西北化工学校,侯德榜先生任校长,为诸夏国培养了大量人才。1931年国庆节,西北军政委员会宣布一五计划顺利完成,为了庆贺抗旱救灾的胜利和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长安市组织了花车游行,西北农牧人民委员带领着来自秦省北部的娃娃们给李仪祉、范旭东、侯德榜等抗旱有功人员送上了自家制作的白面饼,给侯先生献上面饼的是个七八岁的女娃子,她拿着面饼盘子不放手,瞪着亮闪闪的一双大眼睛盯着侯先生半天,侯先生以为她是太紧张了,弯下腰对她笑着说:“孩子,你把盘子给我就好了,别紧张。”那女娃子忽然把盘子递给了老侯,就地磕了三个头回答道:“额来之前,爹爹要给你老磕头咧,爹说三年前大旱,额娘就饿死咧,爹说娘是自己绝食的,为了给额省出口饭来。你老是天上的星宿,作出的肥田粉后来送到合作社,让地里多产了庄稼,救了额村全村人。”侯先生拿着盘子楞在了那里,过了几秒钟,他说:“孩子快起来,我做得还不够好,没能把你娘救下来。”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侯先生落泪,像雨一样的泪水,侯老不必有愧,西北人民会永远感谢你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