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一章 屯垦戍边 (第1/1页)
三国战神马孟起虎牢关下,小将扬名第一百七十一章屯垦戍边屯垦戍边的人手组织好了,不再有问题。至于如何调动起这群人的积极性,让他们愿意免费给官府当临时兵,马超的解决办法也很直接:分地。 虽然金城、武威两郡远远算不上辽阔,但相对于稀少的人口来说,开发潜力还很大,而且还有一部分原先就开垦了,如今因为人手不足被废弃的荒地。 在农业社会里,土地就是最重要的财富。马家拿出五亩地,换取一个壮丁十年时间的民兵服务期,条件可谓是相当之诱人。 而且,马超还特意规定,武威、金城两郡加起来,名额只有五万个,而且一户人家只能出一人。 不过普通百姓自然想不到这是因为土地数量限制,不可能一直分地而做出的规定。而是将重点关注于名额有限,所以,两郡百姓报名当民兵的热情特别高涨。 而马超也说了,这些人日后若是觉得待遇不错,经过选拔之后,也可以成为正规军,原来的待遇不变。 这样一来,不但促进了生产,而且也加强了实力,更是常备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后备军。只要日后有需要,就能迅速召集起来,稍加强化训练,直接上战场。 屯垦这样的事情,汉代之前不是没有过,但是直到唐代才大规模发展起来。 汉代屯垦一般都在西域,而且数量、规模也都比较小,仅限于少数人知道。一般人就算知道,也是属于那种知识盲点,很容易忽略掉,也不知道具体该如何去做。 因此,身处历史下游,经过唐宋明清等朝,尤其是唐、清的屯垦戍边,再加上后世身为某边疆生产建设兵团之中一员的马超,对于屯垦的了解和掌握运用,怕是超过了目前大汉朝的绝大部分智者。 参考了诸多屯垦经验之后的马超,虽非专业人士,但做出来的规划也算是相当之成熟,对于稳定凉州局势,安心发展有着极大的辅助作用。 可以说,就目前的局势而言,马家治下的农业生产数量虽然在天下诸侯中排倒数,增长量也只是中游,但这增长速度,基本上算是冠绝各大诸侯了。 就靠这样的增长速度,尽管只是两三郡之地,但三五年后,马家也必将成为这天下诸侯中实力中等的一批。 更何况,只要经过一年的发展,能够稳住目前的局势,就可以向四周扩张,再夺取一两个郡,直至吞并整个凉州。 初平二年的下半年就这样在一片祥和中度过了,整个凉州乃至整个西北都没有再兴起大的战端。 不过,凉州之地祥和平静,却不代表中原之地也是这样平静。 除了前半年里大放异彩的曹cao,实力强劲的袁绍、袁术兄弟以外,右北平太守公孙瓒算是下半年最为活跃的一人了。 而被众人击败次数最多、几乎是用来刷功绩的,则是各路黄巾军余党。 黄巾军虽然在一年多时间里就被剿灭,起义以失败而告终。 张角身死,其弟张梁张宝二人也随之战死。各地的渠帅、大帅死伤过半,剩下的不是投降,就是归附其他军阀,或者逃进官府鞭长莫及的山沟沟里避难。 但黄巾起义算是搅动了整个大汉天下的百姓。一场轰轰烈烈遍及中原和周边各地、涉及人口上千万的起义,怎么会在一年之内彻底平息? 因此,各地黄巾军余党以及与黄巾军有关的大小流寇,一直在黄巾起义失败之后继续作乱,持续了十来年才被彻底剿灭。 除了前半年里,曹cao大战黄巾军余部,在东郡、陈留、内黄、顿丘等地屡战屡胜,击败数路黄巾军,此外还有应劭和公孙瓒击破青州黄巾。 初平二年十一月,青州黄巾军三十万人进入泰山郡。 泰山太守应劭亲率文武与黄巾数次交锋,前后斩首数千级,获老弱人口万余人,辎重银二千两。 青州黄巾数战不利,退出泰山。 上半年曹cao在兖州清理黄巾军的时候,公孙瓒则是在北方和胡人打生打死,其中最主要的,是胡人中的乌丸人。 不管是苏仆延,还是丘力居、蹋顿等人,几乎都遭到了公孙瓒清理地图一般的攻击,两万白马义从来去如风,甚至比常年在马背上驰骋的乌丸人还要矫健灵敏,杀得乌丸人头滚滚。 遭到重击之后的乌丸人,不但迅速退出了幽州地界,甚至还退出了柳城等盘踞多年的地方,向北向东迁移两百多里。 大战了半年,确定今年秋天胡人不会南下犯边之后,公孙瓒终于带兵返回了右北平,休养生息。 而同样是在初平二年十一月,青州黄巾军三十万军从乐陵港攻入渤海郡,准备与另一农民军黑山军会合。 部队已经修整得差不多的公孙瓒,得知消息后,率领步骑二万人,从驻地幽州右北平出发,迎击黄巾。二军于东光展开激战。公孙瓒大破黄巾,斩首三万余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