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战神马孟起_第一百八十六章 组建商队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六章 组建商队 (第1/1页)

    三国战神马孟起虎牢关下,小将扬名第一百八十六章组建商队初平四年六月初,马超在祁连山下圈下了十万亩草原,建立起了五个大型马场,负责为他麾下的部队培养战马。

    而在此之前,在他一边和其他驯马人才实地勘探、商议计划、准备规划马场的时候,另一边已经派人前往西域、北方草原的匈奴和鲜卑等胡人,以及和他正在密切合作的羌人那里,引进了大批品质优良的马种。

    北方的匈奴、鲜卑等胡人非常缺少中原的盐、铁等东西,另外,由于他们是游牧民族,以放牧为主,平时不事农业生产,因此粮食也非常稀缺,否则的话也就不至于连年南下,劫掠边疆了。

    马超翻了这两年来储存下来粮食和其他后勤物资,拿出了三分之一,用来和羌人还有北方的胡人交换马种,总共得到了一万匹战马。

    至于西域那边,虽然距离西凉很远,但由于中原这边的丝绸等东西在那边非常值钱,因此马超也派人带了一部分重礼,远赴西域西域,前去交换一些优良的战马。

    尽管花费巨大,但涉及到未来十年甚至更远的时间里的争霸问题,扩张军事实力的问题,因此马超完全有足够的魄力,极为果断地大力推行了此事。

    对比,马腾也是极为支持的。毕竟,他经历过凉州更加动乱的几十年,对于这些情况的切身体会,比马超更多。

    派往西域的人还没有回来,毕竟路途遥远,几个月的时间都未必够往返一趟。那一批战马,只能等到明年再来培养了。

    不过羌人这边和北方部分胡人那边的战马,已经尽数汇聚于此。

    祁连山下的三个大型马场里面,此刻共汇聚了一万匹良马,由专门擅长管理马政和驯马养马的专业人才在进行管理和培育。

    同时,马超也下令招募民间擅长养马之人,给予优厚待遇,帮他管理马场,并招揽一千名愿意学习此项技术的人,由官方提供吃住,让他们免费学习养马和驯马,接受前辈的经验。

    至于条件,则是学成之后要为马家免费服务三年,并在此之后继续为马家的马场进行有偿的管理和服务。

    马超相信,在他的优厚待遇下,很快就会有不少人聚集起来,参与到养马的工作当中。而等到三五年之后,马家父子麾下,将会有几万匹新生的马匹。

    当然,并不是说选了马匹的优良品种之后,就一定会诞生下适合作战的战马,这就好比父母都长得不错,也有可能生下长相普通的孩子。

    但话又说回来,生出长相俊朗孩子的概率,肯定是远远大于长相普通孩子的。毕竟基因遗传在那里,人是这样,马也是这样。

    退一步讲,就算有两三成不适合做战马的,也可以拉过去驮运东西,依旧可以利用。到时候贩卖给其他诸侯或者治下百姓,就又是一笔收入。

    剩下的战马,就是完完全全的战略储备了。

    在冷兵器时代,尤其是封建军事帝国早期,骑兵是土豪兵种,也是最顶端的作战兵种。

    虽然说面对骑兵,并不是完全没有克制的办法,而且骑兵还有比较明显的适用范围。

    但尽管如此,骑兵强大的整体实力和迅速的移动能力,也足以使得他们碾压其他部队,成为战斗力非常强大的兵种。

    马家父子在地理位置上虽然偏居西凉,但在战马上,可谓是得天独厚。

    中原本身并不生产战马,甚至像南方一带,平时都很难接触到培养战马的地方。

    虽然说西南某些地方也有养殖马匹的,但那些马匹身形矮小,只能用于运货,减轻人力消耗,很难用来作为战马,组建大规模的骑兵部队。

    在整个中国的封建王朝冷兵器时代,想要获取足够的战马,基本上都是和北方和西北的游牧民族进行交换。

    当然,也可以交换了之后自己培养。但无论如何,马种不在自己这边、需要引进就是了。

    因为只有他们那里,才有适合战马大规模生存的草原和草场,才有足够优良的马种。

    除此之外,西域那边也有不少的良马,可是距离中原就比较遥远了。

    总而言之,离开了温带大草原,战马就没有了天然的生存空间,自然也不可能无法存在了,甚至无法大规模培育。

    历朝历代,培养战马的大型马场,都是在边疆附近的草原上。

    除了培育战马之外,为了强大己方的军事实力,马超在处理完此事之后,在下半年里,又将目光转向了另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振兴工商。

    商业是为了生产资金,为了收取商税,获得足够的金钱。如果治下商业发达,统治者就可以通过收取商业税来获得一笔不小的财政来源。

    虽说这个时候收取商业税的思路并不明确,甚至到了明代,还有不少商人不交税的情况。

    但如果这些商队直属于官方,也就是说,由马家自己来主持的话,那么他们就可以直接通过商业来取得利润。

    在战争中,拥有足够的钱才是王道。谁都知道,军队是一个非常烧钱的玩意儿。

    稍微熟读历史的人也都知道,在原先的正史之中,曹cao早期尽管英明神武,麾下部队和将领也算得上骁勇善战,但却发现迟缓。

    除了大义、声望和出身之外,钱粮也是困惑他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为了获取足够的金钱,曹cao甚至还有一个摸金校尉的称呼。

    也就是说,他曾经派人大规模挖掘中原一代的皇帝陵墓,和以前的王公贵族的陵墓,从中发掘出金银珠宝、珍贵古玩来,然后把它们变换成钱,用来筹集军队和给军队发军饷。

    连曹cao这样的大诸侯都是这样,更不要说其他地方的小势力了。

    要知道,曹cao可是官方人士,而不是后世那些墓葬探险者和盗墓贼,一个官员还是一个诸侯,私下里做这种事情,可见真是被没钱花逼到头了。

    毕竟,挖人家祖坟,实在是一件太缺德的事情。这种事情都能干出来,那实在是太败坏名声和人品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