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七章 重振手工 (第1/1页)
三国战神马孟起虎牢关下,小将扬名第一百八十七章重振手工同样用了两三个月的时间,在冬天快要到来的时候,马超处理完了商业的问题。 马家组建好的几支商队,已经初步开始运营,从中原诸侯那里购进了大批粮食和其他物产,运往北方的胡人那边,交换来了一批牛羊、马匹、rou食和奶制品等草原上盛产的东西。 这些东西在收购的时候,价格几乎是被压到了最低的程度。由于胡人普遍缺乏粮食,因此光是这一笔买卖,几支商队就已经大赚特赚。 即使是直接将这些物资纳入马家麾下的话,也足以化成一笔相当大的财富。然而,马超并没有这样选择。 与其直接在治下消化这些东西,还不如把它们用高价售卖给其他的中原各路诸侯赚钱来的实在。 毕竟,有了足够的金钱在手里,购买什么都将不成问题。而他们手中其实是不太缺这些东西的,毕竟,和两地通商的权力掌握在他们的手里。 如此一来,一个来回下来就能赚很多钱。 等到初平五年初,核对商业税收的时候,马家父子就惊奇地发现,虽然商队只是做了两趟生意,但是收入却让他们诧异。 他们用一定的价格购买的粮食,在胡人那里,几乎是价格涨了五倍才卖出去。除去中间的运输和人工的成本,相当于是多赚了原先成本价三倍的钱财。 即使将粮食的收购价和成本价等等加起来,也赚了一倍多一点的利润。 在这些钱币里面,由于商队是由马家直接任命组织起来的,并派军队进行了护卫,所以两倍的利润由马家拿去,剩下一倍的利润,则是奉送给商队的组织者和运营者。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这些商队用一百万钱从中原这里购买到了一定的粮食。那么,他们卖到胡人那里的时候,价格将会达到五百万钱。 而他们运输费和给那些民工发的钱以及各种消耗,加起来也是一百万钱左右。因此,这样子下来,就相当于是他们的直接利润足有三百万之多。 这三百万钱里面,有两百万直接为马家所用。剩下的一百万利润,则是直接由各个商队的组织者和运营者所分润。 即使这个年代交通不方便,运输过程中耗费的人力物力极为巨大。而且身为官方商队,又被马家抽取了不少的利润。 但是只是运转一趟生意,就能赚翻倍的价钱,对于这些商人来说,已经很不错了。 况且,他们虽然赚得多,但打的是跟胡人做生意的买卖。如果没有马家的军队在背后作为武力威胁和支撑的话,胡人肯定是不会老老实实地跟他们做生意的。 虽然目前赚的钱少了一点,但却很安稳。 商人在古代,一向地位很低,朝秦暮楚,奔波劳碌。除了巨大的利润会引诱他们之外,极度的安全感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非常致命的吸引和诱惑。 而现在,马家给了他们这样的安全感。因此在利润上损失一些,倒也可以接受。 而中原诸侯这边,则是以为马家在和韩遂的角逐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流民,荒地太多,粮食短缺,不知道有这么厚的利润,因此倒也没有哄抬粮食价格。 由于初次尝试就大获成功,在此后的几年里,在马超的重视和各项政策的运营下,他们逐渐吸引来了更大批量的商人。 同时,也和各地的一些著名豪商合作,共同赚钱,负责将中原这边的东西贩卖到北方草原的胡人和西域那边去。 对于北方的胡人而言,幽州、冀州、甚至是并州那边的商贩,同样有他们的人脉网络,不必专门依靠于马超。 但对于西域那边的利润而言,就不得不经过河西走廊,也就不得不通过马家了。 可以说,马家所在的地盘,是和河西走廊以西西域一带的人通商的必经之地。 即使是他们在这里坐收过路费,也足以大赚一笔,更不要说和中原的某些豪商合作,收购当地的各项资源,贩卖到西域,再在西域收购廉价的东西,返回之后高价卖给中原,这个过程中会赚取多少利润。 只此一项决定,就让马家在今后的十多年里,一直没有为军队的资金花销而头疼过。 不得不说,马超在初平四年做的这几个决定,都是非常有远见的。 除了发展商业之外,此前的马场计划在三五年之后已初见成效,每年能够出栏一万多匹战马。而在十年之后,由于规模扩大,每年更是至少能出栏三到五万匹战马。 这个数字,对于一方诸侯来说,已经是极为庞大的了。 毕竟,这是每年的出产量啊,可不是总共的生产数量,虽说总共有这么多骑兵也不算少了。 尽管在战场上,战马的消耗会比较严重,但是也不可能把每年投入的战马全都给消耗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