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一十四章 敦煌军的落幕 (第1/1页)
三国战神马孟起虎牢关下,小将扬名第二百一十四章敦煌军的落幕对于马超来说,张辽能够答应在这河西之地继续待两年,其实也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结果了。 因此,他就没有再苛求,而是直接同意了这个条件。 和张辽协商完了之后,就是这次的重头戏了。马超下令,此次由张辽带领五千名骑兵先行,前去追击和包抄敦煌军,马休、马岱二人贬为军侯,随军出征,戴罪立功。 正如上次马休所说的,尽管马超跟敦煌军约好了给予他们半郡之地并放他们离去,但却并未说会在之后不攻击他们。 没有了休战的限制,马家若是再次强袭攻击,就算在信义上有亏,但也不会亏得太多。 况且,如今天下大乱,实力才是王道,利益才是根本。各方诸侯为了自身利益,干一些没下限或者下限比较低的事情,也并不罕见。 至于敦煌军自己,恐怕也没有想过能够就此安生。相对而言,他们更多的其实还是在乎能否活着从马家军的包围中走出去。 如今既然最关键的目的已经达到,那么剩下的就只能看天意了。若是他们运气好,马超比较守信,给予了他们较长时间来喘息,那自是最好。如果不是,那也只能再次迎战了。 至少,如今战败之后,还可以逃跑。 不过,他们没有想到的是,马超不但没有准备放过他们,甚至还是那么的直接果决,等他们走了一两天后,就直接准备出兵了。 但是,马超也没有想到,敦煌军在经过了大战消耗,实力已经比较弱小了之后,依旧会发生内讧这种事情。 由于一开始就没打算彻底放过这些人,因此,马超在放他们离去之后没多久,就派了一些精锐斥候,远远地吊在敦煌军的后面,负责刺探军情,帮他掌握敦煌军的动向。 由于要避免被人发现,避免打草惊蛇,因此,这些斥候非常谨慎,跟敦煌军之间的距离也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远的程度,只能把握他们的行动方向,不可能在第一时间发现对方有内讧的迹象。 这也就导致了,马超在派张辽出兵的时候,也还不知道敦煌军居然已经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此刻的他,已经和张辽、马休、马岱等人分道扬镳,带着剩下的五千人马,向着酒泉郡的方向赶去。 候选和典韦在敦煌县那边,大概有着接近五千的人马,再加上张辽统帅的五千骑兵,两面夹击敦煌军绰绰有余,在歼灭了敦煌军之后,剩余的兵力继续镇守敦煌,也毫无问题。 而如今的时节已经步入了深秋,敦煌酒泉一带的冬天,比金城还要寒冷得多,那些剩余的士兵反正也是要撤回去的,不如趁着这个时间点早点撤回去,也减轻一下后勤方面的压力。 至于为什么不是派其他人带兵返回,非得马超自己去,其实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毕竟,典韦、候选在敦煌,成宜在酒泉,马休、马岱是带罪之身,不可能领兵。 因此,身边武将缺乏的马超,思来想去就只能自己去了。不过这样也好,至少清闲,省的老是在战场上搏杀。他的武艺虽然顶尖,但战场上刀剑无情,可不会因为你武艺高强,就不会砍到你。 说到底,高强的武艺,只是大大增加了自己在战场上的生存力而已。不死这种事情,哪怕你武艺再高强,也是不可能面对千军万马、枪林弹雨的。 马家的事业如今虽然蒸蒸日上,但也只是在发展期而已,若是这个时候马超不幸挂了,那可就是巨大的损失,会彻底影响到马家的根基。 虽说马腾才是这一方势力之主,但马腾的能力已经被自己的儿子赶超了。若是论威望和权力,自然是超过马超,但在一些有前瞻性的发展问题和战略眼光上,马腾远不如马超。 因此,若是马超没了,马家不会乱,但发展和壮大的进程,怕是会受到严重影响。 至于为什么不派张辽去做这件事,一来么,张辽的身份地位已经比较高了,自己又刚刚表现出了那么器重人家的样子,怎么能让人家去干运兵的这种活儿? 二来,也是避免张辽反悔,直接将他派往最西面的敦煌郡郡治所在。若是让张辽回去一趟,再召唤他去原本就不情不愿的河西,怕是难免在情绪上有别扭。 而张辽、高顺二人在投奔马家之后,其实还没有作为一方主将单独指挥过大战。这次马超派张辽去彻底解决敦煌军的问题,收服敦煌郡,而自己却选择了去运兵,无疑也是一种信任的体现,和一种收拢人心的方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