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六十八章 尼山孔子诞生 (第1/1页)
一秒记住!!!【狂沙文学网】手机用户输入: , 三孔的直播很是成功,一天下来,直播收视率上升了近百分之二十,整个项目组都很兴奋,秦晨、徐校长他们也很高兴,功劳是大家的,但大家一致认为头等功应记在孔子的头上。在当今的社会,以孔子的思想为主线的儒家文化还是很受人喜的,他也确确实实给人以智慧,激励人进取,特别是对年轻人来讲。前几年社会上有一种说法叫“半部《论语》走天下”,意思就是说:你只要学懂弄通《论语》一半的人生智慧,你就可以任行天下。可见《论语》是何等的重要。所以介绍儒家文化,宣传孔子的思想,自然喜欢的人就多。刘小柳决定趁打铁,下一站去尼山。 尼山位于曲阜城东南30公里处,本名尼丘山。孔子父母“祷于尼丘得孔子”,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后人避孔子讳称为尼山。 尼山对于了解孔子也很重要,而且这里可游览的地方也不少,有人说应当与“三孔“并列,改“三孔“为“四孔“,这说法不无道理。考究尼山所以名声不如“三孔“之大,多半因为这里离城较远,交通又不甚方便。 尼山为孔子出生地,东临沂河,山上有孔子庙、尼山神庙、尼山书院,三级建筑组成一个群体,看起来很有气势。孔子庙内东南角有一座高高的观川亭,传说是孔子临川慨叹的地点。山东麓有孔子出生的山洞──夫子洞。 现存尼山书院占地25亩,周围数百亩古柏,景色幽美。古有文德林、坤灵洞、中和壑等八景,现又添尼山水库,碧波漾,与俱增增秀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就因为孔子,现在的尼山已经蜚声海内外。 相传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征在登尼山祈祷而生孔子,后世以建庙奉祀。此庙初名为叔梁纥庙。 尼山孔庙占地约1.6公顷,有、堂、祠、亭等大小建筑27座,81间,建筑面积1700平方米。整座建筑群横分三路,五进院落,堂共计80余间。前为石构棂星门,门前石桥旁建碑亭,立有《重修尼山孔子庙记》碑。 门前东侧临崖处,相传孔子在此观五川汇流,有后人建木构“观川亭”。《论语》载:“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即是此地。 观川亭东侧崖下有“坤灵洞”,因孔子在此降生,故称“夫子洞”。 大成5间,单檐歇山,顶覆黄琉璃瓦,虽系清代重建,仍保留元代木结构风格。 尼山孔庙之后便是书院。尼山书院始建于宋,原址在庙的西侧。金移于今处,后经多次重修,今存为明代建筑。明朝孔子六十孙孔承庆曾有诗曰:“盘石垂萝何处家,山深茅屋隔烟霞。幽人读罢无余事,纱帽笼头自煮茶”。似此幽雅清静的仙境,真是读书讲学难得的好地方。 书院主持人称为洞主、山长、堂长、院长、教授等职名,各个朝代不同。尼山书院设学长管理,为正八品,书院以《四书》、《五经》为基本教材,为一地方的教育中心,为著名学者研讨学问的胜地。 2006年尼山孔庙和书院作为明至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受人供奉了千秋万代的儒家大圣人孔子,查一查他的世,原来并不光彩。《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生鱼鲁昌平分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 孔子之父叔梁纥六十多岁时,在空桑看上了徵在,两人“野合”便诞生了孔子。孔子出生的年代,还保存着那种男女自由相的原始遗风,《周礼·地官·媒氏》所载:“中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就是说在一年一度的中之月的男女聚会中,男女可以自由地谈说,甚至发生关系也没人制止。孔子正是叔梁纥在自由聚会后的结晶,这种野合所生之子,在当时却得到了宗法、社会的承认,不会受到歧视。汉代画像石中就存有野合图。 孔子死后,逐渐成了世人公认的至高无上的圣人。人们对其“野合而生”的世,总觉得有些不光彩,于是,对孔子的诞生进行了美化、神化。 周灵王立二十一年,孔子生于鲁襄公之世。夜有二苍龙自天而下,来附徵在之房,因梦而生夫子。有二神女,擎香露于空中而来,以沐浴徵在。天帝下奏钧天之乐,列以颜氏之房。空中有声,言天感生圣子,做降以和乐笙镛之音,异于谷世也。又有五老列于徵在之庭,则五星之精也。夫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云:“水精之子,系衰周而素王”。故二龙绕室,五星降庭。徵在贤明,知为神异,乃以绣绂系麟角,信宿而麟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