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四章 由来 (第2/2页)
约。”已而皆如奎所料。 更多的情况是采取双保险,用通过不同途径获取的情报相印证来辨别情报的虚实,如: 熙宁五年,诏:“北界多不循旧规,近颇生事,虑别蓄jianian谋,可指挥河北、河东厚以钱帛募人深入刺候动静以闻。” 熙宁七年,河东谍知北界点集军甚急。 可令雄、定州并河北缘边安抚司经略安抚司,厚以钱物体问敌中动静以闻。 熙宁九年,契丹赈济两属户,宋方为了知道其目的何在,令探事人就此事“钩测其端以闻”。 元祐元年,枢密院言:“诸路探报夏国主秉常身死立嗣事不同,合行封册,要知的实。” 诏令赵禼选募信实之人,厚与金帛,各令深入西界,採探立何人为嗣,母氏存亡,何人同管国事,审问的确以闻。 其探人如有据,当议酌赏。 至于间谍的奖惩的话,的确,在宋朝当间谍是有奖励措施的。 因为间谍情报活动一种高危险的职业活动,为了完成任务,间谍往往会以生命为赌注。 特殊的职业性质决定了这也必将是一项高回报、高收入的工作。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夫践不测之戎,入万死之地,觇伺微密,探索机会,非有重赂厚赏,孰肯自效乎?” 因此,《孙子·用间》篇云:“赏莫厚于间。” 首先当然是物质奖赏了。 给与重金是最常见的一种奖励形式。 既然重赏,那么就需要有大量的资金用于奖赏有功的间谍。 这份资金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赋税,据史料记载:“太祖时,以李汉超为关南巡检使,捍北虏,与兵三千而已。然其齐州赋税最多,乃以为齐州防御使,悉与一州之赋,俾之养士。” 二是官库,王安石曾说:“雄州有官库,专给用间。” 三是度僧牒,熙宁七年,降度僧牒三百,与定州安抚司充训练义勇、保甲及募刺事人之费。 四是回易,熙宁八年,河北缘边安抚副使沈披乞钱五万缗收息酬觇事人,诏赐万缗。 元丰元年,鄜延路经略使吕惠卿乞以本司回易库抚养士卒等本钱别置库,不得杂公使钱,从经略司变易,止充抚养士卒及赏觇事人。 五是朝廷特别支出,元丰四年为了加强沿边的情报工作,宋神宗专门令三司拨银千两、金百两给知雄州刘舜卿用于间谍支出。 政府对间谍的奖赏标准是,人给钱三千。 如政府官派间谍“缘边州军主管刺事人……人给钱三千”。 普通百姓将外来间谍“用心缉捕勘鞫得实,支赏钱三千贯”。 北界探事百姓因编造假情报骗取政府三千赏钱而被斩。 可见宋朝政府的惯例是每条情报三千。 如果有特大功劳,政府也会以授予官职作为间谍的奖赏。 当然,除了物资的奖赏外,有功的间谍往往都可以获得加官进爵的机会,这比纯粹的物资奖赏更加吸引人。 在宋朝,间谍因任务完成而加官进爵的事例不少。 皇祐二年,河北人张用为奉职,张显、王昇并为三班差使殿侍。 原因是,河北沿边安抚司言用等各捕得两地供输人冯均,常往来边郡探事,以报契丹。 熙宁八年,治平寨蕃部阿克节探报西界人骑烧劫投汉蕃部有实,诏补阿克节为本族副兵马使,仍赐绢二十匹。 元祐元年,泾原经略司言西界蕃部哩博晋巴投报西界贼点集得实。诏:哩博晋巴与都虞候,仍于近里族分住坐。 绍兴五年,登州文学吴敦礼特许参选,敦礼以布衣为沿海制置使郭仲荀遣往高丽,伺敌中事,得其报以归,故录之。 同时,对于那些因身份暴露而不得不逃归宋朝的间谍,宋朝政府不仅会给与他们一定的官职,而且通常会将他们安置在远离北部边界的江南,以保障他们的安全。 皇祐元年,定州路安抚使韩琦言:“边人严政者,尝使刺事契丹,今其家忽为契丹捕去,必尽遭屠害。乞补政为三班差使殿侍。”从之。 至和元年,补易州民李秀为三班差使殿侍。 始,秀为雄州刺事,有边民遁入契丹以告秀,秀畏罪乃求归,特补之。 嘉祐五年,知雄州言:“幽州人杜清自来与雄州探刺事宜。今事觉挈家来归,请补外州一教练使,给良田数顷,仍以月奉赡之。”从之。 元丰元年,定州路安抚司言:“北界人于惟孝因传达边界事,为北人收捕甚急,今乞归明。望朝廷悯其累报北事,及尝告捕北界刺事人李景等,特推恩。” 诏于惟孝与三班差使,充江南指使。 元丰二年,录北界归明人武备为下班殿侍、江南东路指使。备尝为边臣伺敌中动静,事泄,惧罪来归,故录之。 同年十二月丙辰,录北界人翟公瑾为三班借职,差江南指使。以定州路安抚司言,公瑾屡泄契丹事,惧祸,挈妻子来归故也。 元丰七年,雄州主管觇事人马杰探报北界事有验。诏与三班差使。 被赏官的间谍多为平民。 三班差使、三班借职、殿侍等虽为无品武阶,官职很小,但毕竟通过政府的特别奖赏,这些昔日的间谍已经完成了由民到官的转变,社会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对于那些曾身处敌境的间谍而言,如今的他们不仅再也不用惶惶度日,而且拥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固定的收入,从此可以安全、平静地生活。 这是政府对于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员最好的奖励。 此外还有精神奖励。 的确,在宋朝间谍史中,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是在国史中为间谍立传。 这标志着间谍已经得到了统治阶层的完全认可,并被作为忠义的表彰来激励后人。 《宋使·忠义传》中就为间谍姜绶留了一席之地。 据《宋史·姜绶传》记载,姜绶是处州人,当金兵进犯京师时,内外不通消息,他以忠诩郎应募,带密信赴南京调兵支援京师,但出城后被金兵捕获骂贼而死。 《金史·忠义传》中也记载了间谍张顺的事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