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八章 诗酒财气大词人(二) (第2/3页)
在前赤壁赋里,苏轼首先写月夜里与客人乘舟,泛游长江,饮酒赋诗,沉醉在美好的景色之中。 酒喝到高兴时,有的唱歌,有的有节奏地敲打船梆,有客吹洞箫,“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第二段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叹人生的短促。 曹cao、周瑜等,曾是一代英雄,他们在这里导演了威武雄壮的赤壁大战,“而今安在哉,”人生渺小,像沧海之一粟;短暂的人生,像朝生暮死的蜉蝣。“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文章的第三段阐述宇宙间变与不变的哲理,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人类和万物在发展变化中永恒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最后又重新喝酒,杯盘狼籍,相枕睡在舟中,不觉乎东方已白。 这篇散文表现了苏轼贬职黄州时,放荡的生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 后赤壁赋是苏轼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作。 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在气氛上,前赋安谧幽静,后赋惊险恐怖、迷离恍惚。 苏轼月夜与客再游赤壁,还是离不开酒。苏轼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苏轼回家与夫人商议,夫人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苏轼谪贬黄州时,常借酒消愁。 他写下了一首临江仙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这首词记述苏轼在深秋之夜,开怀畅饮,醉而复醒,醒而复醉,当他回到寓所时,自然已经很晚,仿佛已经三更。 词人在寓所门口,敲门没有回应,听见家童鼾声如雷,只好拄着拐杖,听大江的流水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是化用庄子知北游“汝身非汝有也”句。 “何时忘却营营”,也是化用庄子庚桑楚“全汝形,抱汝生,无使汝思虑营营”。 是说一个人的体形精神是天地自然所赋予,此身非人所自有。 为人要守本分,保其生机,不要思虑百端。 诗人静夜沉思人生的哲理,豁然有悟,眼前江上的景致,是“夜阑风静縠纹平”,心与景会,神与物游,他要趁此良辰美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他要将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化在无限美好的大自然中。 苏轼谪贬黄州时,写了不少激情山水的诗文,风景优美,诗文也美,如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就是一首很有特色的佳作。 曾选在中学课文里,许多人都能背诵。 词的开头有段小序,叙事简洁,描写生动,是一篇写得很优美的散文。小序是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 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桥 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 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 杜宇一声春晓。 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至一溪桥上。 月光照着辽阔的原野。广宇天空,雾气隐隐。 马肚下面的障泥未解,骏马也跃跃撒娇。 词人叫酒拿的,只想在方草上睡一觉。 美丽的夜晚,月光如水,流水如玉。 不能让马儿撒娇。踏破这翠玉琼瑶。 词人曲肱醉卧缘杨桥上,醒来天亮。 杜鹃声声叫。 苏轼谪贬黄州时,写了一首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词坛上最引人注目的作品,被誉之为“千古绝唱”。 苏轼是宋词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豪放词的代表作。 这首词,许多人都能背诵,此处不引叙。这首词的最后两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作者对江山如画,对千古风流人物和如梦的人生既无限感慨,又无能为力,只好把樽酒浇在地上,祭奠这东去的大江和永恒的明月。 苏轼谪贬黄州,第一个仲秋节,天上云遮月,他把酒独酌,凄然北望,写下一首西江月 世事一场大梦 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叶已鸣廊 看出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 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 把盏凄然北望。 世事像一场大梦,人生能有几个仲秋,夜里廊上西风飒飒,落叶萧萧,感叹光阴似箭。 不觉眉毛鬓发已斑。 负罪放逐,有酒少客,门庭冷落。 天上云遮月,把酒独酌,凄然北望。 浩气贯长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