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宋_第二百六十八章 诗酒财气大词人(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八章 诗酒财气大词人(二) (第3/3页)

,忠义填骨髓的东坡先生怎能不悲伤叹息

    1084年,谪居黄州五年之久的苏轼,接到量移汝州安置的命令。

    所谓量移,并非平反复官,而是就近安置到河南临汝。

    告别黄州的父亲乡亲时,他写了这样一首词满庭芳。

    词前有小序

    元丰七年四月一日,余将去黄移汝,留别雪堂,邻里君子,会李仲览自江东来别,遂书以遗之。

    归去来铣兮

    吾归何处,

    万里家在岷峨。

    百年强半

    来日苦无多。

    坐见黄州再闰

    儿童尽楚语吴歌。

    山中友

    鸡豚社酒

    相劝老东坡。

    云何当此去

    人生底事

    来往如梭。

    待闲看秋风

    洛水清波。

    好在堂前细柳

    应念我

    莫剪柔柯。

    仍传语

    江南父老

    时与晒渔蓑。

    这首词,真情流露,不加修饰,脱口而出,无穷清新。

    “归去来兮”,是陶渊明的句子,作者想学陶渊明回家隐居,无奈量移汝州,是不可抗拒的君命,欲归而不得归。

    作者已年近半百,来日无多,更有落叶归根感。

    词人在黄州五年,对这里的山川秀丽,民风纯朴,有深厚的感情。

    楚语吴音,犹响耳畔,鸡豚社酒,

    宛然在目,父老乡亲,来安慰老东坡,劝说老东坡。

    人生往来如穿梭。

    想到了汝州后,闲看秋风洛水,又会想起黄州的风景人情。

    嘱咐邻里,莫折堂前细柳,经常晒晒渔蓑。

    有朝一日,还会回来看望这里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

    1076年,苏轼任密州知州时,这年的仲秋节,苏轼怀念远方的弟弟子由,写了一篇水

    调歌头,既豪迈,又飘逸,被后人称为“只有天仙化的人才能写出。”

    小序是丙辰仲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

    低绮户

    照无眠。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诚如序中所言,是苏轼通宵饮酒,大醉后遣怀之作,兼怀弟弟子由。

    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勾勒出一幅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数句排空直入,笔力奇崛,跌宕多彩,想象丰富。从地上,

    想到天上,又从天上,回到人间。

    月光转过华美的楼阁,照进雕花的门窗,照着不眠的词人。恼恨“月圆人不圆”是不应该的。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改变不了。

    所以还是彼此多保重吧,但愿人长久,相隔千里,共赏一个月亮。

    苏轼晚年,对官场生活无比厌倦,有强烈的隐退愿望。

    他把人生看得很透,在香行子词中有明白表达。

    清夜无尘

    月色如银。

    酒斟时需满十分。

    浮名浮利

    虚苦劳神。

    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

    开口谁亲。

    且陶陶乐尽天真。

    及时归去

    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夜静无尘,月色如银。

    美酒盈杯,独自一人,仰望天空,遐想无穷。

    追逐名利是徒劳的,万物在宇宙里都是短暂的,人的一生,只不过是隙中过驹,击石闪火,春梦一场。

    庄子曰“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隙,忽然而已。”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是古代士大夫“宏才乏近用”,不被知遇的感慨。

    苏轼晚年,虽受朝廷恩遇,实际上却无所作为,“团团如磨牛,步步踏陈迹”,加以群小攻击,所以有此感慨,“且陶陶,乐尽天真”。

    是眼前的快乐和享受。苏轼对逆境的态度是,眼前能够快乐且快乐,以后等待回归田园,作个闲人,有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也就足矣。

    苏轼不仅酒诗酒词写得好,而且他还会喝酒,他还会酿酒,也正常,毕竟现在咱们探讨的就是宋朝的酒文化嘛。

    而苏轼的话,要知道在当时,他可谓是酿酒专家了啊。

    比如他在黄州酿造过蜜酒,在定州酿造过松酒。

    在广东惠州苏轼酿造过桂酒,就是用生姜、rou桂作配料酿成。

    这种酒温中利肝,轻身健骨,养神润色,常服可延年益寿,苏轼称这种酒是天神的甘露。

    而且苏轼在海南时还酿造过“真一酒”。

    “真一酒”就是用白面、糯米、清水为原料,酿成后呈玉色,酒性温和,是上等好酒。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