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6章 跑堂上任 (第2/2页)
市一送,换成堆成堆的牛羊皮草,或是白花花的银子……” “那这贩边的货在哪里买?” “那得看你要买啥了?西街的顾老板专门卖茶叶,南街的孙老板卖布,东市口的李员外卖粮,但都是成批成批的卖,一般人的生意可不做…… “卖粮?粮食也能卖给辽人?” “有什么不能的,只要能得银钱……”王二栓嘟囔道,又说:“这贩边也不是想贩就贩的,得有官府的批条才成。” “批条,”那大汉沉吟道:“那这批条要怎么弄?” “我们文水的乡绅手里便有,也有几家小商贾合在一起做,共用一张批条的。”王二栓答道。 那大汉想了一会又问道:“这贩边都要做哪些准备?” “这可就说来话长哩,这会怕是不得空与客官细说。”王二栓应了一句,却又说下去,看了看店里三三两两的几个客人,脸上挤出为难的表情。 那大汉见了,随手掏出一枚碎银子便抛过去。王二栓伸手接了,轻轻一掂便喜上眉梢,行云流水的收入怀里。 “这贩边,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首先得有货,锅碗瓢盆啥都成,辽人什么都买,哪怕是用过的夜壶,摔过的碗,辽人中也有当宝贝的。再就是要有批条,若没有官府的批条,便过不了关,连人带货给边军端了去,货,他们留下;人,把头砍了,拿石灰腌一腌便可以当一份军功,可比腌大白菜容易。或者从山里走,那土匪可多,凶的很,白石寨的赵大彪子您听过吧,爱把人皮剥……” 大汉不耐烦的摆手打断他,问道:“有了批条以后呢?” “那然后就简单了,得有熟悉的向导,护卫要多,七月里出发,九月前能到辽边,然后在雁门等开市,该打点的打点,该疏通疏通。等开市了就能把货换成牛羊皮货人参鹿茸什么的,可以在当地换成银子,也能拉回来卖,我们太原就有收这些的集市。不过这一路上凶险也多……” “这向导怎么找?” “那可不好找,首先要识路,再者要在道上有二分面子,手上还得有几下子……马上五月份了,好的向导都给各家打点过了……” 那大汉又从怀里掏了一枚银子丢过去,王二栓轻巧的接了,露出一脸讨好的笑。 “大爷您要是有意思做这门生意,我给您联络西街的顾老板……” 那大汉摇摇头,问道:“我在太原城,听说你们文水有个徐铁,人称‘雁客’,走边三十年未有出过差池,你可认得?” 王二栓道:“我当然认得。” “哦?” “您说的便是我们的老东家……” “人在何处?” “三年前便没啦,”王二栓带着哭音说道,“我们老东家走南闯北,一身的本领,能说契丹语、女真语、蒙古语,能看天象而知风雨,能望星辰而知前路。一手‘朔风刀法’斩尽匪徒,保境安民,如此英雄了得的人物,谁曾想,最后被jianian贼给害了……” 林启转过头,看向徐瑶。她戴着面纱,看不清表情,但拔算盘的手却停下来。 徐瑶轻轻咳了两声。 王二栓不敢再多说,垂着手站在那大汉跟前。 那大汉又问道:“那还有谁是经验丰富的向导?” “我那峰哥……“王二栓转头看看柜头,岔开话,“再有就是东市口的傅老头,不过他今年已经和李老板定好了……” “这样吧,我先在你们店住下来。一会你带我到集市转转,收些皮货药材。”大汉说着,掏了一锭银子放在桌子,道:“住店钱。” 王二栓收了,送到柜前给徐瑶。 徐瑶朗声问道:“客官住几天?” 那大汉答道:“不知道,多几两月,少则几天。” 徐瑶轻轻拔了一下算盘,收了银子,从柜里拿出两贯钱递给王二栓。 “这是按两个月的房钱先收下了,若是未住到两月,到时再退给客官。”徐瑶朗声说完,又对王二栓道:“这两贯钱你找给他。” 那大汉站起身,把身上的行李往桌上一扔,对林启说道:“帮我行李收好。” 说完便拎着王二栓往集市去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