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节《西周东周》下 (第3/5页)
规定。比如在打仗时,大家要堂堂正正地公平决战,如果一方用一个团,那么另一方也只能用一个团,而不能用一个师对一个团来以多胜少。这样,赢的一方才光明正大,输的一方才心服口服。后世的西方文明大多数情况下还是这样打仗,而东方文明马上就要全面进入阴谋诡计的时代了。从此东方的整体环境将对小人有利,而对君子不利。 宋襄公是春秋五霸之一,他就是凭借仁义当了霸主。他坚持不做小人,不愿意半渡而击(乘敌人过河的时候偷袭),所以最后他失败了。他的失败,标志着中原地区的人们开始抛弃礼义廉耻和道义,做事开始不择手段,礼乐开始崩塌了!从此,东方文明成了小人的天下,阴谋诡计大放异彩,仁义之人成了傻瓜,阴险小人和流氓得了天下。哪怕就是圣人孔子出世,也无济于事了。 公元前500年左右,是中原地区第二次礼崩乐坏的时代(商朝末年是第一次),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圣人孔子想通过复礼来整顿社会,复礼就是重新恢复周礼(周公仿照上古规范制定的礼法),但是礼法最终流于了形式,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比如,之前的人死了以后是不立坟头的,孔子在分析了古书以后,得知人死了以后要进入金字塔里,于是他让人们都按古书中描绘的金字塔的形状为死者立个坟头。普通人并不知道这么做的意义。(其实,这样做,对神灵有好处。首先,金字塔的形状有利于精神能量的传送。其次,由于坟头相当于一个私人场所,当时的人都有祖先崇拜情结,在私家场地祭拜自己的先人时心情专注且虔诚,产生的精神能量较多,而在公共的大型群体祭祀时,难免会有一些人抱着应付的态度,远不如在祭拜自家先人时产生的精神能量多。) 当时,还有一位比孔子更高明的圣贤——老子,他是接近神级的圣贤。他已经看透世人了,也不想管了,世人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老子就是无为!老子姓李名耳,担任过周朝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曾经掌管着大量的古文献资料。他用了数十年时间看了大量关于上古文明的古籍,最终悟道。他深知,人类文明是一个整体,有循环和轮回,这只有天道能决定和改变,人类自身是改变不了的。因此,他决定无为! 其实老子并不是完全的“无为”,他还是“有为”的——他留下了一本浓缩的资料精华——《老子》(后人整理为《道篇》和《德篇》两部分,并在唐朝时改名为《道德经》)。如果他真的无为、什么也不做,没有写出《道德经》,那人类就真的完蛋了!因为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大人物都受过《道德经》的影响。而且《道德经》还流传到了全世界,影响了很多世界级的人物。 老子写《老子》(《道德经》)的历史背景是什么样的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了这部既精炼又有着丰富内涵的作品呢?这要从《山海图》说起。 《吕氏春秋》记载:“夏太史终古见桀迷惑,载其图法奔商。商内史向挚见纣迷惑,载其图法奔周。”“图法”中的“图”就是《山海图》(地球使用说明书、全球藏宝图),“法”就是黄帝制定的各种规范和法度,只有正统传承者才有资格和能力保管这些重要资料。 在周朝的春秋末期,各诸侯国的国王暗地里都想得到代表最高权力的九鼎。传说《山海图》录于九鼎之上,得到了《山海图》就等同于得到了九鼎,其实鼎并不值钱,值钱的只是鼎上的数据——《山海图》。楚王最想得到《山海图》,为此,他和周天子景王的一个叫姬朝的儿子有所勾搭。 公元前510年左右,周景王去世,姬朝在楚国的支持下争夺王位,但是他失败了。晋国联合其他诸侯国支持周景王的另一个儿子姬猛当了周天子(即周敬王)。姬朝咽不下这口气,于是他就去国家图书馆抢《山海图》等重要典籍,图书馆的一些工作人员和官员都拦不住姬朝,又害怕以后被周敬王怪罪,于是加入了抢书、运书的队伍,追随姬朝而去。老子作为国家图书馆的馆长,没有走,也不能走,他只能把责任全揽了下来。刚上台的周敬王知道老子德高望重,不敢处死老子,只将其罢官了事。 (前面章节说了,《山海经》来自《山海图》,《山海图》又来自九鼎之上。要知道,古人是不会随便记录东西的,只有那些相当重要的东西才会被记录下来。用石头、皮、竹片、木板记录的东西已经很珍贵了,用鼎来记录的东西就更加宝贵和重要了!因此,用象征天下权力的九鼎来记录的《山海图》其实就是全世界的藏宝图。不过,原来的鼎在商朝东迁时已经被销毁了,后来的鼎是仿造的,只具有象征意义。《山海图》也早就被转录到木板上了,要是想运输得话,得拿马车来运。因此,只有国家才有能力(人力和物力等资源)去传承和保护《山海经》这类传世珍品,只有正统的王室才有资格传承《山海经》。《山海经》就像小说里的武功秘籍,只能被一个人得到,这个人在得到以后就会精心保存,绝不想被别人得到,所以世界上的其他地区都没有传承下《山海经》来。《山海经》也不会有很多副本和备份,这是因为,一方面,那个时代没有便捷的存储设备,造纸术也失传了,所以书很贵重,都是以手刻或手抄的方式流传下来的,书的内容都是被“写”在木头上、竹子上、石头上、金属上的,这需要动用大量的资源制作和保存,除了正统的王室,其他人根本没有能力和资源去拥有和传承它;另一方面,传承者为了保证它的唯一性和珍贵性,彰显自己作为传承者的唯一合法性的身份,一般也不会去备份。《山海经》等于《山海图》等于九鼎,它是最尊贵身份的象征。只有唯一,才会无比贵重。如果备份多了,就不值钱了,身份也掉价了,傻子才会去抢。后来有个故事,说有人有四张珍贵的同样的邮票,全世界仅存这么四张,但是主人觉得还不够珍贵,于是就撕毁三张,只留下了一张,于是这张邮票成了全世界唯一,价格一下就翻了上百倍。那么现在《山海经》为什么不值钱了?因为这是能随意备份书籍的时代,人们可以在网上免费阅读。) 话说姬朝带着抢来的《山海经》等贵重物品逃向了楚国,他走到半路时,多留了一个心眼儿,把其中最重要的典籍挑了出来,藏在了途中发现的隐秘山洞里。他打算在见了楚王后,先谈好条件再来取。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还没等他们到达楚国的都城,楚王就死了!楚国由于继位问题产生了动乱,在动乱期间,姬朝和其追随者被周敬王派来的刺客暗杀掉了,从此那些重要典籍的去处就成了谜。后来周敬王以重建周王室图书馆为由,向天下征集图书,以期回收重要典籍,但收效甚微。 数十年之后,才有人发现了楚国山洞里深藏的重要典籍。因此,《山海经》等重要典籍最初出现在楚国的民间,并逐渐在少数文人的手里流传。可以这么说,楚国是《山海经》民间版本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