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吃rou算什么罪过 (第2/2页)
他福童的小师弟,师父的宝贝徒儿,小桃树没有“杀心”。 简单说,就是两个字,“不杀”。 福童回忆当时的情形,第一次见到师父春秋道人,忧心忡忡。 那时的福童并没有意识到,小师弟的“不杀”是什么大问题。 说到底,一个小娃娃,懂什么杀与不杀,正是吃喝拉撒睡,啥都不管的年龄。 后来,还是师父的一番话,让福童猛然惊醒。 师父说,这是“心障”。 福童记得,师父很严肃,说福童不能把小师弟单纯看成个小娃娃,因为小师弟生而知之,不是普通的小娃娃。 关于“心障”,其实涉及到儒家的两种相对学说,一种主张人性本善,称之为“性本善”。另一种,认为人性本恶,也就是“性本恶”。 具体是什么理论,福童没听太懂。 师父说,人之初,性本善和性本恶,都有,似乎并不认同儒家的那两种说法。 福童听师父讲,小师弟应该是本善的那一种,但是,陷进了一个怪圈里。 “杀”和“善”,是不矛盾的,杀恶即是行善。 然而,小师弟把“杀”和“善”绑到了一块,有点类似佛家的“皆不杀”,“杀即罪过”。 不止如此,小师弟还把“弱rou强食”这种自然法则,看成了“杀”,“不善”。 师父说,这是小师弟看书看得多,读杂了。 桃祖教授小师弟百家典籍,本意是为了开阔小师弟的心胸,眼界。 用师父的话说,桃祖是在塑造小师弟将来,放眼天地,山海入腹,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见道道来的煌煌格局。 一个字,“容”。容得下,不狭隘。 见得人好,见得人强,见得英雄气,不卑不亢,有那大肚子,大肚能容。 福童只是记得师父的话,没太明白话的意思。 师父说,小桃树走进了一个死胡同,可能小桃树还是太小了些,不应该读那么多的书。 福童嘀咕说师父说的对,读那么多书做什么,可怜小师弟都读出“心障”了。 当时,师父眼神冷冷的,剐了福童一眼,福童记忆犹新。 师父的脸色很不好看,福童怯生生问师父,小师弟是“得病”了。 师父轻轻点头,告诉福童,他福童的小师弟,病得不轻。 似乎,小桃树走到了佛家的“赎”。 大约,是在桃祖给小桃树讲解佛家典籍的时候起。 听师父话中的意思,福童应该是“罪魁祸首”。 按照腴洲西南那座大灯寺的说法,“沾荤即杀生”,就是罪孽深重,小桃树跟着福童吃了那么多的rou,那罪孽应该是洗都洗不清了。 所以,小桃树开始“赎”,不再杀。但是,却又禁不起“rou”的诱惑,于是,便造成了小桃树现在的心境。 一边吃rou,一边“赎罪”,以小桃树自己的方式,也就是所谓的“不杀”。 这种“造罪又赎罪”的心路,如在泥泞中,最是要不得。 抱着“不杀”之心来练拳,练的什么拳? 长此以往,小桃树的拳头只会越来越软,提不起,放不下,必然是废了。 所以小桃树为了“不杀”,一直藏着力气,一直“偷懒”,一直“装”。 一直走在那条泥泞不堪的心路上。 这无异于,就是在闯心关。 而且,是小桃树独自去闯,悄悄地,谁也没有打扰。 福童不明白小师弟那么小,怎么会“闯心关”。 师父说,小桃树太聪慧,什么事都有自己的想法,看的书多了,想法就多了,心里面就开始有歧路了,自然也就有“心关”了。 福童满脸忧愁,问师父怎么办。 师父说,原来怎样,以后还怎样。 福童明白了,小师弟的心关,得自己闯,别人帮不上忙。 福童突然觉得小师弟有点傻,从古到今,人是怎么活下来的,不就是靠着一张嘴,还没有五谷杂粮的时候,吃啥,不就是吃rou。 吃rou算什么罪过? 这么简单的道理,小师弟咋还放到了心关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