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淞散文随笔集_新官制之争(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新官制之争(上) (第2/4页)

,心里舒服了些,掏出雪白的丝绸手帕,擦了擦眼角的泪珠。“作为掌控朝纲的太后,我当然希望国家强盛,这样我国能少受列强欺负,我也能少受些气。所以对改革,对办洋务、兴新政、建立宪,我都是支持的。”

    “是,太后圣心明慧,高瞻远瞩。”袁世凯又及时跟上一句暖心的话。

    慈禧脸上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容。“你作为朝廷重臣,能一心进取,兴办洋务、新政都很有成绩。现在对筹建立宪体制、改革官制又很用脑,用心,这都很好,是张居正所说的能臣、循吏。希望你再接再厉,继续为大清国多做实事、好事。”

    袁世凯受宠若惊地站起躬身:“臣感谢太后对微臣的褒奖,但微臣愧不敢当。今后微臣定当遵照太后指示,扎扎实实办事,为直隶献力,为朝廷献力,为太后献力、尽忠。”

    “好、好,你坐下,坐下说话。”慈禧向下摆手。

    待袁世凯又坐下后,慈禧又说:“你这些年为朝廷尽心尽力办事,业绩颇佳,朝廷是了解的,我也是知道的。你这次提出的改革官制方案,是一件大事,还需要召开朝廷会议讨论,征求各位大臣意见。”

    “是。”袁世凯又躬身。

    “不过,只要是对国家对朝廷有利的事,我都会支持的。你提议兴办新学,废除科举,我不是支持了么?你提出的训练新兵、建设铁路等新政我不也支持了么?”

    “是,多谢太后支持,扶植,微臣感激不尽。没有太后支持,微臣就是费尽牛马之力,也万难奏效。”

    “还有,变革官制是一件动根本的大事,会影响到群臣的地位和利益,反响将会很大,你头脑中要有个准备。”

    “是,兴新政,建立宪步步都会遇到坎坷,臣一定小心从事。但也万难不辞。”

    袁民凯心里有个数,慈禧会支持立宪的,因为她预感到执政时间来日无多,不想在身后将权利交给势如水火的光绪皇帝。实行立宪,就把光绪架空了。所以他把立宪进程定为十二年。时间过短,慈禧会怀疑逼她交权,时间太长,慈禧又怕挺不到那时。果然如他设想,慈禧对十二年这个进程很满意,认为不快不慢。

    其实,袁世凯心里也有同慈禧差不多的想法。他主张立宪,是为了国家进步,也是为了自己的未来。他在八年前光绪维新变法时,得到光绪帝重视,密令他出兵软禁慈禧,而他最后权衡利弊,倒向了慈禧太后一边,使光绪帝反而遭到软禁,因而光绪恨透了他。实行立宪,可架空光绪,这样慈禧即使不在了也可无虞,稳坐钓鱼台。

    慈禧看看身旁摆放的西洋进贡时钟,对袁世凯说道:“我们谈得时间不短了,我也有些乏了,你退下吧。”

    袁世凯跪下告别:“是。微臣向太后告辞,还望太后多保重贵体。”说罢他起身弯腰慢慢后退。

    “我再跟你说句话。”慈禧又叫住了袁世凯。“袁世凯,你尽心为朝廷办事,朝廷也待你不薄,你心里明白吧?”

    袁世凯连忙深躬回答:“朝廷、太后对臣深恩,臣铭刻在心,日日思报,不敢稍有松懈。”袁世凯此话并非虚与委蛇,他知道太后确实对他不薄。自己三十岁出头就被委任三品驻朝鲜商务大臣。三十八岁被委任二品山东巡抚,四十二岁又被委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官居一品,为外官之。以后又6续增添他重要的兼职,达八个之多。他实实在在对慈禧太后心存感激的。

    “好,你心里明白就好。你要知道,我心里也是有数的,于公于私,都是有数的。”

    “臣知道,太后向来眷顾、爱护臣子,对微臣更是呵护有加,微臣一定终身做太后忠实犬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好,好……”慈禧太后眼中闪出感动的光芒。

    袁世凯走出养心殿,在紫禁城的路上想,慈禧所说的于公于私心里有数,这私是指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化装成村妇逃往西安。袁世凯马上派人送上白银二十六万两,绸缎一百六十匹,衣服四十套,及大量食品。为各省督抚中援助最快者。西太后甚为感慰。慈禧七十大寿,他又献上寿银四十万两,为督抚中最多。太后甚为高兴。所以太后对他也很关照。在官场中周旋二十余年,一个重要心得就是公私两路都要打通,公就是要为国做些大事、好事,私就是要笼络好各位权要,以为奥援。这些年他给庆亲王、慈禧红人大太监李莲英等权贵都送了大笔银钱礼品。

    这次搞立宪,改官制是为公办大事,但也需要在私路上疏通、铺垫,还要准备大量银子呀。

    三

    慈禧估计得不错,改革官制会在群臣中引起很大反响,但袁世凯没想到,反响会这样强烈,差点闹出人命来。

    按照慈禧吩咐,朝廷举行朝议,讨论官制改革事宜。庆亲王奕劻、醇亲王载沣领头,奕劻以外的五位军机大臣,各部、院尚书、侍郎等京内重臣都参加,外臣则只有袁世凯一人。

    会议先听袁世凯宣读官制改革方案。袁世凯声音宏亮地宣读着,但他读了一会儿就感觉气氛不对。醇亲王载沣双目圆睁盯着他,眼中放出怒火,军机大臣瞿鸿机面色严峻,冷若冰霜。军机大臣铁良面色黑,似有不平之气。还有几位大臣脸色也不好看。但袁世凯还是沉着地把方案宣读完了。

    醇亲王载沣先难:“袁世凯,你这个改革方案是要推翻祖制呀。我大清国开国二百余年,一直是皇上执掌朝纲,本朝又由太后垂帘听政。可你却提出什么立宪,什么内阁总理制,你这不是要架空皇上、太后么?你提出让庆亲王当总理大臣,庆亲王又提出让你当副总理。方案中总理、副总理只三位,你们两个就占两位,人人又皆知你们两人沆瀣一气。你们这不是要把朝廷大权延揽在自己手里么?”

    袁世凯辨道:“国家要展,就得跟上世界潮流,不适合的地方就要改革,否则难以前进。西方列强及日本就是在近些年厉行改革,建立共和或立宪制,才富强起来,称雄世界。我大清国如不改革,跟上世界潮流,只一味固步自封,保守旧制,只会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来的教训难道还不深刻么?何况兴新政、建立宪,也并非下臣和庆王独持主张,太后也支持,内外大臣中也有若干附议。至于下臣提议庆亲王为总理大臣,是因为庆亲王原就是席军机大臣,理当承续。如果对我任副总理大臣有异议,我可以退出人选。”

    军机大臣铁良这时插上:“原来军机大臣有六位,你却提出裁减三位,又要裁减吏、礼等五部院,那裁减下来的臣工去做什么,去喝西北风么?”

    袁世凯辨道:“要兴新政,就要精兵简政,提高办事效率。至于

    裁减下来的人员,当然会有安排,量才适用。”

    “由谁安排?由你和庆亲王?你们成了施舍的菩萨,裁减的臣工成了乞丐,要靠你们施舍了。”铁良出哂笑。

    几个附和的大臣也跟着怪笑。

    “都说你袁世凯野心勃勃,我现在也看透你了,你就是要把朝廷大权揽在自己手里。司马昭之心,昭然若揭呀!”醇王指着袁世凯的鼻子骂道。

    几个大臣又跟着附和。七嘴八舌,嘲讽、斥骂。

    袁世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