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娘的决意之晓的水平线下_新武器设定:火炮篇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新武器设定:火炮篇1 (第10/10页)

:Spr.gr.Kz(弹头引信榴弹)L/4.7(使用延时信管/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4118lb、装药357lb)

    穿甲弹:Psgr.BdZ(风帽穿甲弹)L/4.4(全重4501lb、装药70lb)

    炮塔:Drh.LC/44连装炮塔

    定位:超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40°~ 140°

    回旋速度:3dps

    俯仰角度:-3°~ 30°

    俯仰速度:10dps

    装弹角度:0°~ 5°

    防护:正面22.9“/530mm、侧盾9.8“/250mm、后盾7.5“/190mm、顶盖10.9“/280mm、座圈16.1“/410mm

    全重:2948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两座3.7cmFlaK.M42FlaKzweiling.LM44或博福斯二连装机炮,不计入炮塔全重

    ※※※※※※※※※※※※※※※※※※※※※※※※※※※※※※※

    【305mm三连装炮→305mm三连装炮(mod) 76mm高射炮34-К(集中配置)】→305mm三连装炮(mod) FCS、深海305mm三连装炮

    305mm三连装炮(mod)的全称为305mm/52в1907МК-3-12(mod),字面意义上的1907年型305毫米炮改,仰角提升到了40°。该炮在苏德战争开始前只有巴黎公社(塞瓦斯托波尔)赶上了换装,此外,甘古特级残存的三舰在30年代的大改装中均在炮塔顶加装了防空武器,视野较宽敞的1号、4号炮塔顶加装的是三座76.2mm/308-К“伦德”高射炮或76.2mm/5534-К单装高射炮(后者在30年代产量极少,具体何时更换完毕也无从查考)。不过,无论是哪一种,实际上都缺陷极多。

    ——而2号和3号炮塔则是加装的37毫米70-К单装机炮了。以这样的炮塔为基础(不过也有修改,炮塔的正面和顶部防护大幅提升,护甲之间充入了发泡水泥),使用膛线镀铬的新炮管、加装巡洋舰斯大林格勒的全套火控系统(包括岩窟Грот火控雷达)及供弹设备,可以发射和斯大林格勒级的1948年型重量大致相同的5crh硬被帽穿甲弹,并添加GTU和日式的延时射击装置。这样设计出的新炮塔才是大改后甘古特级真正适重的主炮,比强行焊上去的喀琅施塔得炮效果好得多——顺便一提,在魔改这门炮的思路上库兹涅佐夫倒是和十月革命混元体狗熊所见略同了,后者表示非常自豪!

    305mm/52В1907(mod)

    炮管重量:50t

    总长:624“(15.85m)

    炮管长:607.1“(14.42m)

    理论射速:3rpm

    装药量:346lb/157kg

    高爆弹:М1928(使用延时信管/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6921b、装药121.7lb)

    破片高爆弹:深海対空散弾改(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1038lb、装药91lb)

    长射程弹:ДГ-022(全重10381b、装药105.6lb)

    长射程弹:全重508lb

    长射程弹:飛び魚成型炸藥弾(全重1030lb、装药79lb)

    照明弹:М1915(全重731.31b、装药6.8lb)

    毒气弹:М1918(全重1038lb)

    半穿甲弹:全重1030lb、装药130lb

    穿甲弹:全重10301b、装药28lb

    穿甲弹:劣化徹甲弾(全重10381b、装药28.6lb)

    炮塔:В1957三连装炮塔

    定位:大型巡洋舰/小型战舰/战斗巡洋舰主炮

    回旋角度:360°

    回旋速度:4dps

    俯仰角度:-5°~ 40°

    俯仰速度:6dps

    装弹角度:0°~ 20°

    防护:正面9.8“/250mm、侧盾6“/152mm、后盾6“/152mm、顶盖7.1“/180mm、座圈8“/203mm

    全重:859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三座37毫米70-К单装机炮或博福斯单装机炮,不计入炮塔全重

    ※※※※※※※※※※※※※※※※※※※※※※※※※※※※※※※

    试制456mm三连装炮

    苏联在23、24号计划战舰的设计阶段确实曾经检讨过18寸级的主炮,但也仅限于检讨而已,最终通过的还是16寸的Б-37。库兹涅佐夫因为甘古特级改二而转生之后,不是没有尝试过设计本炮,但事实证明苏联的炼钢技术在制造16寸炮时已经大大力不从心,即使换了18寸炮,能力提升也极其有限,加上本炮设计完毕后不久前卫就在日本设计出了比起本炮也不逊色的Б-37魔改,故而本炮仅完成了一座就被束之高阁,甚至连炮弹体系都没有完成。选择456毫米这个口径,倒不是库兹涅佐夫想要特立独行,只是实际造出来之后用妖精的尺子测量就是这个数而已。实际上,当这个数字被量出来之后,库兹涅佐夫当机立断中止了本炮的研发。照他的话讲“连炮管准确内径都把握不了,就不要谈什么炮弹品控了”。库兹涅佐夫不愧为一代名帅,一针见血。

    ※※※※※※※※※※※※※※※※※※※※※※※※※※※※※※※

    【16inch三连装炮Mark.I】→16.5口径三连装炮Mark.G3

    16.5寸炮是一战后英国原本就成熟的舰炮工艺加上德美新创举的一系列计划之一,这一系列计划最终指向的是18寸MK.II和16寸MK.II炮,以及N3、G3级战舰。16.5寸炮原本是打算应用于G3级战斗巡洋舰,计划中也有50倍径和45倍径两个版本,但最终还是使用了传统的16寸45倍径炮。实际上,由于其对炮管的磨损,16.5寸炮被认为比16寸炮没什么优势,因此也没有进一步的研究。前卫这次是采用了全套新技术,炮身自紧并轻量化、炮管镀铬、延时射击装置、AGTU、MK.X火控系统、274型雷达,包括炮塔和6crh炮弹都是独自设计,实际上等于是个完全全新的炮……缺点就是依然很重。

    Vickers16.5“/L50MK.B

    炮管重量:132t

    总长:846.5“(21.5m)

    炮管长:825“(20.955m)

    理论射速:2rpm

    装药量:660lb/299.4kg

    高爆弹:(使用近接信管时即为对空弹)全重2700lb、装药136lb

    穿甲弹:全重26501b、装药71lb

    炮塔:MK.I三连装炮塔

    定位:大口径主炮

    回旋角度:-150°~ 150°

    回旋速度:3dps

    俯仰角度:-3°~ 40°

    俯仰速度:8dps

    装弹角度:-3°~ 15°

    防护:正面17“/432mm、侧盾12“/305mm、后盾11“/283mm、顶盖8“/203mm、座圈14“/356mm

    全重:1621t

    *备注:一般顶部炮塔会自带两座2磅四连装砰砰炮或博福斯二连装机炮,不计入炮塔全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