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娘的决意之晓的水平线下_新武器设定:轮式机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新武器设定:轮式机篇 (第8/10页)

勃朗宁M1919机枪×1(机腹旋回,弹丸1000发)

    挂载量:1415kg(1个或2个机腹挂架 16个火箭弹架)

    含AZONVB-2和SWODMK.9在内的2000磅航弹/MK.25鱼雷1枚 HVAR火箭弹8枚,或小蒂姆火箭弹2枚,或MK.24反潜鱼雷/500磅航弹2枚 HVAR火箭弹16枚

    AN/APS-6监听雷达、磁异探测器

    乘员:2人

    ※※※※※※※※※※※※※※※※※※※※※※※※※※※※※※※

    【试制震电(武藏队)】→震电、深海迎击鸭翼机

    J7W震电,日本帝国海军在战败前搞出的末日设计,局地战斗机(截击机),系早期活塞鸭翼机之一(同时期的还有早些时候的美XP-55攀登者、英迈尔斯蜻蜓、意安布罗西尼SS.4、晚些时候的苏米格-8鸭子等)。虽然颇具创新性地使用了鸭翼和后置螺旋桨,但结果却使得飞机的机动性大大降低不说,巨大的螺旋桨和三排轮还令飞机的降落几乎成了地狱一般的困难,直到战争结束也没能试验成功。

    ……本机与该震电毫无关系,是某位从美国来为“舰娘弹药”进行后门性质的调整的年轻设计员在留日期间,参考了上述诸多设计(尤其是XP-55和SS.4),在只保留试制震电大略外形的基础上施加了暴行一般的彻底重新设计:延长后翼的长度、重新设计起落架(改为3轮)、调整后翼稳定翼和前副翼的位置,在后翼添加舰上使用的折叠器,最重要的是,把飞机后部的发动机改为巨大的美制R-4360四重七缸引擎,不设整流罩,螺旋桨改为5/5翅二重同轴反转螺旋桨并降低了其直径以便设置着舰钩。武装为四门缠斗用的西斯帕诺404厄利孔机炮MK.II(可以更换为九九式五型机炮或MG151/20)加上两门截击用的五式机炮(可以更换为MK108),具有了不弱的对战斗机空战能力,并把翼下的六番航弹挂钩改为双排式火箭弹挂钩,可以挂载4枚HVAR(140lb)或8枚其它小型火箭弹。经过这样的改装,全新的舰载机“震电”除了涂装之外可以说和真正的震电已经没有什么关系,即使从外形上也是差别甚大。

    正常来讲,这样完全相异的装备品并没有和二战装备的共同性,是不可能成为舰娘可用的具有灵力的装备的。但,因为是浅间丽华,所以即使是这样不讲理的魔改造也勉强成功了……反而占用了正常意义上的“震电”的位子。反过来说,这件装备之所以能够发挥强大的功效,也不是因为其本身威力超群,更没有什么辉煌的历史或信仰,因为“制造者是浅间丽华”,所以很强,仅此而已。

    相应地,本机也不可能由妖精以任何形式造出来,即使后来堀越二郎亲临研究,也没有任何结果。本机在前期只有由浅间丽华留日期间手制的两架,一队归横须贺(田中健助在佐世保上任后被作为平衡两派的礼物送给了他),一队归吴港(后来归帕劳)。在真正的“试制震电”(武藏队)因改装而出现后,浅间丽华又在美国手制了四架,分别是两架4九九式五型机炮 2五式机炮的纯日系版和2架四MG151/20 两MK108的德系版。

    即使机动性已经大大增强,转弯半径依然嫌大,整体来看绝不适宜缠斗。但考虑到其即使在高空也不减的高爬升率和失速性能,使用BZ战术一击脱离的话,将会发挥出可怕的战斗力。

    J7W2-A震電II

    定位:可在小型舰队航母上滑跃起飞的舰载战斗机

    全长:10.0m

    主翼翼展:12.8m

    主翼面积:22.4m

    机翼折叠形式:向上垂直折叠(折叠后全幅5.2m)

    自重:3.9t

    全备重量:6.3t

    最大离陆重量:7.2t

    发动机:美制普惠R-4360-51VDT巨黄蜂(自带增压机的四重七缸28筒气冷星型引擎,4300hp/3210kw)×1(后置,无整流毂)

    螺旋桨:二重同轴反转螺旋桨(均为5翅)

    最高速度:798km/h(7000—10000m海拔)

    巡航速度:450km/h

    续航距离:满载1400km、空战1900km、护航(满弹、挂钩挂油箱)2200km、空载2600km

    爬升率:1660m/min

    实用升限:13800m

    滑跑距离:全备233m(合成风速12m/s下83m)

    着陆距离:全备255m

    武装:

    20mm口径机炮(HS.404MK.II/MK.V、九九式五型、MG151/20、Б-20等)×4(机头固定,弹丸200发)

    30mm口径机炮(五式机炮、MK108等)×2(机头固定,弹丸60发)

    挂载量:320kg(4个小型挂架 8个火箭弹架)

    六番爆弹/HVAR/RP-3/РС-132火箭弹4枚,或РС-82/R4M火箭弹8枚

    AN/APS-6监听雷达、SCR-720对空搜索雷达、31号磁探(KMX)

    乘员:1人

    相比之下,深海迎击鸭翼机则完全没这么神奇,只不过是震电和XP-55的简单混合。虽然在离着陆方面已经有了长足进步,但仅仅使用帕卡德梅林V-1650-11(2240马力)和普通6翅螺旋桨的深海飞机终归还是不能在舰上起飞的。

    深海迎撃前翼機

    定位:单发轻型截击机

    全长:10.16m

    主翼翼展:12.1m

    主翼面积:21.4m

    主翼不可折叠

    自重:3.6t

    全备重量:5.2t

    最大离陆重量:6.0t

    发动机:美制帕卡德梅林V-1650-11(自带增压机的12筒液冷60°V型引擎,2240hp/1670kw)×1(后置)

    螺旋桨:6翅

    最高速度:772km/h

    巡航速度:450km/h

    续航距离:空载2000km、满载1200km

    爬升率:1200m/min

    武装:

    30mm口径五式机炮×4(机头固定,弹丸60发)

    .5口径勃朗宁M2机枪×2(机头固定,弹丸500发)

    挂载量:255kg(4个小型挂架)

    三番爆弹/六番爆弹/HVAR火箭弹总计4枚

    AN/APS-2对海搜索雷达、SCR-720对空搜索雷达、31号磁探(KMX)

    乘员:1人

    ※※※※※※※※※※※※※※※※※※※※※※※※※※※※※※※

    【流星→流星改】→惑星

    惑星舰爆,系日本帝国海军受到B7A流星舰攻成功的刺激而继续委托爱知飞机设计的专职舰爆案。但是由于流星的良好俯冲性能,该计划在第二年夏天就被完全废止了,也没有留下任何图纸,只能猜测将会使用中岛誉型引擎、机头有九九式机炮、设计速度和机动性高于流星。至于本机,则是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