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娘的决意之晓的水平线下_新武器设定:轮式机篇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新武器设定:轮式机篇 (第9/10页)

全重新设计的产物,可以视为一架大号的流星改,依然使用倒鸥翼,引擎换成了相对而言十分硕大的R-2800双黄蜂,挂载量高达1.2吨,但由于引擎质量的提升和排气口的改善,机动性不在流星改之下。相应地,也就是全装状态下的滑跑距离高达361米,即使在合成风下也需要100米以上的距离才能滑跃起飞,像护卫航母之类的船,即使装上助推火箭也根本飞不起来。

    和某所谓的震电一样,是是某位从美国来为“舰娘弹药”进行后门性质的调整的年轻设计员在留日期间,参考了A-1天袭者而擅自完成的重新设计。但是在作为“惑星”之前,还可以被视为“流星的后继型”进行改装,通过对流星改进行强化可以成功获得作为装备品的本飞机。

    D6A1仮称惑星一一型

    定位:可在轻型舰队航母上滑跃起飞的舰载鱼雷侦察机

    全长:12.5m

    翼展:15.8m

    主翼面积:39.3m

    机翼折叠形式:向上垂直折叠(折叠后全幅5.9m)

    自重:5.0t

    全备重量:8.8t

    最大离陆重量:10.9t

    发动机:美制普惠R-2800-57C双黄蜂(自带增压机的二重九缸18筒气冷星型引擎,2800hp/2090kw)×1(含整流毂)

    螺旋桨:二重同轴反转螺旋桨(均为4翅)

    最高速度:558km/h

    巡航速度:420km/h

    续航距离:满载1850km、雷击2020km、空战2670km、侦查(无弹、挂钩挂油箱)3100km

    实用升限:11360m

    滑跑距离:全备361m(合成风速12m/s下102m)

    着陆距离:全备372m

    武装:

    .5口径勃朗宁M2机枪×2(翼内固定,弹丸500发)

    .5口径勃朗宁M2机枪×2(后方旋回,弹丸300发)

    .5口径勃朗宁M2机枪或20mm口径机炮(HS.404MK.V、九九式五型、MG151/20、Б-20等)×1(机头固定,弹丸200发)

    挂载量:1200kg(1个机腹挂架 2个副挂架 8个火箭弹架)

    Hs293制导炸弹/(BT/SC/SB/PD/PC)1000航弹1枚,或含AZONVB-2和SWODMK.9在内的2000磅航弹1枚 三番爆弹/РС-82/R4M火箭弹8枚,或九四式二型酸素鱼雷/八十番爆弹/BT700鱼雷航弹1枚 六番爆弹/RP-3/HVAR/РС-132火箭弹8枚,或小蒂姆火箭弹/五十番爆弹/AZONVB-1在内的1000磅航弹2枚

    AN/APS-20预警雷达、31号磁探(KMX)、FuG203科勒指令制导工具

    乘员:2人

    ※※※※※※※※※※※※※※※※※※※※※※※※※※※※※※※

    【彩云】→试制彩云改三

    彩云改三是日本帝国海军对C6N彩云舰侦的一系列魔改计划中的一个,即彩云再武装案。据此案,彩云改三将成为一架高速鱼雷机,不过随着流星的出世,这一计划也被废止,并没有留下图纸。相比于田妈行空般的震电和惑星,在本图纸上某人放飞自我的程度相对很低:由于彩云具有完善的流体力学性能,机头一旦面积增大将会对飞行性能产生巨大影响,而英美气冷机基本直径都大于1.4米,相比于仅1.18米直径的誉二一型引擎来已经是庞然大物了,故而这次并没有使用盟军的大型气冷引擎,还是使用了日本本土的ハ44-12ル引擎(直径1.28米)。虽然挂载量仅为850kg,除了鱼雷什么都带不动,但是至少保持了优秀的运动性能,不带鱼雷的时候完全可以作为正常的侦察机甚至反潜哨戒机来使用。

    虽然彩云改三正常来讲还算好改,但是唯一难以获得的是其设计图纸上的3门勃朗宁/维克斯.3口径机枪。基本上,后来进行量产魔改的时候都是使用英国飞机来作为自卫机枪的提供者。后来堀越二郎和平贺让也都提出过用德制MG34 MG81Z来代替维克斯机枪,不过因为德系机也一样要靠买(至于养殖起不来神马的……今天天气真好!),加上本来彩云改三也不如流星,并没什么修改的必要性,也就作罢了。

    C6N5-B試制彩雲改三

    定位:可在任何甲板船上滑跃起飞的舰载鱼雷侦察机

    全长:11.4m

    翼展:12.6m

    主翼面积:25.6m

    机翼折叠形式:向后平行折叠(折叠后全幅4.0m)

    自重:3.2t

    全备重量:5.4t

    发动机:日制ハ44-12ル(自带增压机的二重九缸18筒气冷星型引擎,2450hp/1827kw)×1(含整流毂)

    螺旋桨:4翅

    最高速度:682km/h

    巡航速度:390km/h

    续航距离:满载2620km、侦查(无弹、挂钩挂油箱)5130km

    实用升限:10930m

    滑跑距离:全备288m(合成风速12m/s下81m)

    着陆距离:全备291m

    武装:

    7.7mm口径勃朗宁M1919/维克斯机枪×2(翼内固定,弹丸800发)

    7.7mm口径勃朗宁M1919/维克斯机枪×1(后方旋回,弹丸1000发)

    挂载量:900kg(1个机腹挂架 8个小型挂架)

    九四式二型酸素鱼雷/八十番爆弹1枚,或小蒂姆火箭弹/五十番爆弹1枚 RP-3/HVAR/R4M火箭弹6枚,或MK.24反潜鱼雷2枚 RP-3/HVAR/R4M火箭弹8枚,或各类深水炸弹8枚

    AN/APS-6监听雷达、31号磁探(KMX)

    乘员:2人

    ※※※※※※※※※※※※※※※※※※※※※※※※※※※※※※※

    ETF-51D野马舰战→试制ETF-51H野马舰战(试制海野马舰战Mark.V)

    美国陆军航空兵著名的野马战斗机以高航程和优秀的缠斗性能而著称,这样优秀的性能没有被航母特混舰队注意到似乎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才怪呢,对于美国海军来说,液冷机令人抓狂的维护难度和着舰事故是拒绝液冷机上舰极度充分的理由,何况在P-51打出名头的时候,海军航空兵已经拥有足够优秀的F4U海盗了。不过,鉴于美国海军航空兵的机型航程和高空作战性能还是不够高,在B-29轰炸日本本土期间,高空护航能力这个数值就很要命了。因此,在1944年,美国曾经试行过两次野马战斗机上舰的实验。第一次是使用P-51A添加着舰钩,结果在卸除了两门勃朗宁.5之后虽然成功,但却验证了两个坏消息:第一,P-51A的着陆距离接近1000英尺(305米)之远,对于航母来说太成问题了;第二,P-51A的着陆视野太窄,对于舰上着陆来说很糟糕。其后到了年底,重新经过改装的P-51D——这次有个专门的番号称为ETF-51D—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