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三帝传_日月明空,弘治暗争四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日月明空,弘治暗争四十四 (第3/3页)

丽一事……朕所求者,非军功无边,而是天下太平,也希望诸位谨记。眼下既然边民安平,新罗王之请,朕亦尽如其意,遣师相助,那么就不要再说什么出征高丽之事……

    若是诸位忠相仍愿为朕共兴大唐而议事,那便且说一说,论一论如何丰入歉平,想一想如何能让天下百姓,都过上平平安安的好日子罢!”

    言毕,起身拂袖而退,却不理身后传来禇遂良阵阵哀呼“主上”之声。

    ……

    片刻之后,太极殿往立政殿之间的路上。

    李治坐在玉辂之中,支手撑额,沉默不语。

    突然间,一个小侍急匆匆奔向前来,向着他行了一个礼,说了几句话,便让他的脸色更加难看起来。

    可他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反而只看着驾往前走,好一会儿才对跟着自己的德安道:

    “听说禇遂良此时竟是在太极殿前脱冠置圭,以额叩之,欲力谏废后与罢征高句丽之事呢!”

    德安犹豫了一下,却道:

    “只怕与高句丽之事无关……”

    “无关?无关那为何偏偏挑在今日行此大谏?”

    李治冷笑:

    “昨日里上遗旨之时,他为何不开口阻止?”

    德安张口,欲言,却终究沉默:

    是的……只怕禇遂良此举,却是终非李治所言,是为高句丽之事。毕竟此属国政,又确是劳民伤财,李治如此,实在也是应分之为。禇遂良便是要谏,也不必行此大谏。

    而至于为何要今日才止……

    他多少也明白何故。

    不止是他,李治也清楚,所以他只是摇头,轻轻叹了一叹,才道:

    “朕明白……他昨日里,也如你一般,根本没有想透父皇这一旨遗诏,到底是要将谁置之死地……

    所以他也根本不曾想过要制止。毕竟他一直以来,都是渴望着看到媚娘落入舅舅制中的。他也比谁都清楚,媚娘是真正适合后位的人选,只要她能够为舅舅所制。

    可是……”

    李治摇头,目光复杂地看着前方,半晌才轻道:

    “人,到底还是摆不脱一个情字。他与舅舅多年情分,一朝看透这父皇遗诏中的杀机血影,如何能再忍下去?如何不想尽力保下舅舅?

    而他对父皇之忠,其实也不少舅舅些许。所以他更加不能去将这遗诏内情一一公言而明,毁了父皇之名。所以……

    所以他只能选择将这道遗诏证伪,选择让媚娘彻底无缘后位,来保住舅舅……

    他……他也是个重情之人。只可惜……”

    李治垂下眼来,轻轻道:

    “只可惜他到现在还没看清楚,他所救的,却是一个自己都不愿意再活下去的人。他所反抗的,却是一个连他无法仰及的英国公李绩都要尊重信爱的真正的好皇后……

    所以,他只有一条路可走。”

    李治的声音,渐渐淡下去。

    德安垂目,点头,示意明白,便转身交代了个小侍几句。

    大唐永徽五年五月初五。

    禇遂良因触天颜,逆先帝密旨,犯大忤之过,故革职留府,且观其悔态。

    五月十二。

    贬韩瑗,来济。

    五月十五。

    升李义府,许敬宗。

    五月二十。

    逐裴行俭。

    五月末,再贬柳奭。

    六月初三。

    因巫蛊之事坐证已实,帝旨,杖毙禁于冷宫的皇后王氏近侍一十二人,婢七人。

    六月十二。

    再发淑妃萧氏谋害帝五子李弘之前事,帝怒,着旨废其淑妃号。是夜,着令近侍德安密入其幽禁之所,赐白绫鸩酒,以绝其后事。

    雍王素节闻,乃股栗难当,竟昏绝于弘文馆。后长病不起,卧榻难立。

    李治闻言,虽微有慰言,却终不似以往怜宠。后廷流言,道皆因诸事之中,颇有许多素节涉手之故。

    素节更惊,再三拜请,离宫入府,自此闭门,非诏不出户。

    六月十七。

    萧氏前罪尽昭,谋帝三女安定,害帝五子李弘,毒诸妃嫔,更有暗害前朝太妃太嫔等诸事,一一被发。

    帝震怒难当,前朝诸臣亦是满朝怒议之涛。

    李治着令,诛尽其身侧诸侍诸婢,更着夺萧氏母族诸士员恩荫之贵,夺其三世入仕之格。一时间,太极殿上,兰陵萧氏竟无一人再可入班。

    六月末。

    皇后王氏生母柳氏,因巫蛊之罪已定,着帝旨,夺其诰封,打入天牢,只待后审。

    另传旨,收后玺印,夺后冠帔,王氏打入冷宫,待大理寺审定之后,一着发落。

    七月初。

    巫蛊一事,渐有着出,其间有帝高宗之生辰八字祭人偶,与昭仪武氏祭人偶等,尽皆现出。

    再发,乃出太子生母刘氏为其所毒杀,以求杀母得子之意等事。

    七月中。

    帝阅大理寺审定巫蛊一案折,乃怒不可遏,更下诏着宣被废尽在家中之禇遂良等臣,一朝入朝,闭太极殿,展以后手书与朝中某王之密函,内里机密,震动人心。

    诸臣默然,再不能言。被夺冠剥袍的禇遂良,更是颓然长叹,垂首耆耆。

    七月末。

    李治再诏,着问废后一事。朝中高员无一人回应。唯有许、李、崔、袁等诸中臣大力赞颂昭仪武氏之德之功。

    李治不置可否,只看廷下所列长孙无忌与李绩。

    然两人尽皆无言。

    八月初。

    秋报已至,一朝突有前番麟游等地所受洪灾困囿之百姓,联名贡入新稻新果等物,以谢帝恩,更言感德昭仪武氏慈悲之怀。

    万民表置于李治面前时,李治却不闻不看,只问满朝默然的百官一句:

    “易后之事,诸卿以为,可还有所不妥之处?”

    诸员默然,李治再问长孙无忌,长孙无忌却只行礼不答。

    李治目光转向李绩,李绩一片茫然之中,轻道:

    “此乃主上家务事,何须问臣?”

    一时间,朝中哑然无言。

    ……

    大唐永徽八月十四日,唐高宗李治诏告天下,中宫王氏女善柔,多年来无有所出,妒毒流延,后宫妃嫔,多受其害,着废其后位。

    大唐永徽八月十五。

    唐,长安。

    太极宫。

    太极殿。

    唐高宗李治,诏告天下,今有立政殿昭仪武氏女昭,性婉淑坚贞,怀感天下百姓,其德其行,可堪为天下女子之表,又有先帝特具表赐之与今上,当可立为中宫!

    着令礼部依礼处置,佳期,则定于两个月后的十月二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