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日月明空,弘治暗争五十二 (第3/3页)
主上英明,主上实在英明……依倭奴那般的欺软怕硬的劲儿,又怎会在我大唐与新罗两国联军正盛之时动手呢?必然得多候几个月,断定了我大唐撤军,自然便会急着冒出头来捡现成的便宜…… 到那时咱们与新罗以逸待劳,正是灭了这帮子无耻之徒的好时机呢!” 他说这话儿的时候,李治刚好起身,立在一侧大唐疆图之侧,负手而思,闻言便点了点头,然后突地皱眉斜睨他一眼,眯着眼转身看他: “你这话儿……朕怎么听得不是很痛快啊……” 德安咽了咽口水,正拼命想着该如何回答的时候,却听得李治摇头,叹了口气,伸手取了玉如意敲了敲疆图,清清嗓子才道: “朕既身为海内之主,自然不会主动去难为那些人,但是若他们一再进逼,朕说过,便是负滔天之罪,朕也要让他们知难而退! 何况……调苏烈回来,还有一个原因,是西突厥…… 眼下我大唐诸边之中,真正让朕觉得有问题的却是西突厥。” 李治摇摇头,看看面前疆图,轻轻道: “别的且不提,西突厥一部,早在父皇在时便已是微呈败象。眼下我大唐军势日盛,虽则对方也是武悍之族,可论起来也该是势均力敌,实在不该打得如此艰难……” 李治皱眉,好一会儿才轻道: “程知节的本事朕也是知晓的,此间只怕有些问题在……” 仰面想了一想,他忽扬手着德安去一侧架上查阅军表: “看一看当初支与程知节同征的副将名字。” 德安依言而去,不多时便奉了军表前来,看着李治,目光中满含钦服之色: “主上,是王文度。” “王文度?” 李治立时转身挑眉,看着德安,轻道: “太原王氏一系的?” “是。” 李治闻言,不由抽了抽唇角,冷笑一声: “果然。” 他再笑了声,轻道: “不是这样自命高华之门,有几分本事的氏族子弟,只怕程咬金那样的性子,那样的功绩,也是一般人压不住的…… 看起来此人倒也有些本事,否则程知节怎么会听他的?” “有是有……可是……” 德安皱眉,李治却点头道: “朕知道,不过将才之中的中品而已。可便是中品……便他是太原王氏……只要是人材,便得良用。所以……” 李治冷笑一声,轻道: “与他些磨炼,也未尝不可。再着人传密旨与苏烈,他当立时赴西境,一边儿做为副将相助于程知节,务使此战不可败于内耗,一边儿也要暗中留意这王文度,不得使他再继续牵制程知节,明白么?” “是!” …… 同一时刻。 立政殿中。 媚娘听得瑞安回报,一时间不由摇头苦笑,淡淡道: “罢了……他这是一发儿的性起了。” 瑞安眨眨眼,看看左右无人,好一会儿才轻道: “jiejie的意思是,瑞安所料,却正中了主上心思?” 媚娘看看他,摇头,叹了口气道: “你呢,猜对是猜对了,不过只是一半。” “一半?” 媚娘点头,淡淡道: “一半。” 她重复了一句,才缓缓道: “你可别忘记了,今日是何等时刻?海内同朝的大仪。这等时刻之前却要清理太极宫,还硬要让元舅公一道涉入……为何?” 媚娘看看他,瑞安一脸茫然。 媚娘再摇头,轻轻道: “既然海内大朝,那各国君主自然是都在皇城之中的。这样清理内廷的事情传出去的时候,原本是不利于我的…… 毕竟我大礼未完,便行此事…… 可若是扯上了元舅公,那便不同。在谁看来,都是治郎要借我之手,与元舅公之力清内廷之中那些盘根错节的各方势力了。 而这在他们各国国主看来,一,我是与元舅公无有任何矛盾的,某些不安份的,早就算计着要借我与元舅公之争来分我大唐一杯羹的,自然会在见识到我与元舅公联手的手段之后,自己熄了妄念。而那其他安份的,自然也会因着我与元舅公此番联手,更加坚定地认为,我这后位,却是大唐朝中上下皆公认的。反而是之前氏族出身的王氏,才是被朝中诸臣不满的那一个。 那么以后,这些国主邦君再与我大唐往来之时,必然就会慢慢地将原本被人捧得极高的氏族一派忽视,反而去跟随那些治郎力扶的臣子。氏族一派的势力,便从此裂了一个口,不再是坚不可摧。 二,此番我与元舅公联手清理内闱,主要针对的是谁,大家心知肚明。而若我所料不错,一朝内闱之中的那些势力眼线被剔除干净之后,原本一直将眼睛盯在我身上,寻机意图罢止立后之事的那些人,不是要转过头去回身自保,便是要为表其诚,而相助元舅公与我,在朝中也展开一番荡浊扬清之事了。至那时,自然是我立后之仪未完,却已尽得凤仪天下之威,百官自然也要臣服。 另外还有一点,也不知我猜得准不准……不过……” 媚娘垂首,沉吟半晌,才轻轻一笑道: “只怕他也是有着心,让我出一出这些年来,受尽那几位皇叔皇子们明里暗里编派算计的这口恶气的心思罢?” 嫣然一笑,明艳无方。却教瑞安听得目瞪口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