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六 家乡的变化 (第1/1页)
我的家乡是山西运城的一个普通小县城,与河南交界,山区比较多。曾经的家乡,非常穷,一直都在贫困县的名单里面,当然现在也没摆脱贫困县帽子。不过相比较以前来说好的多了。 我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的家长的路还是土路,由于没桥,和隔壁村的交流也很困难。每年到了夏季,虽然水量不是很大,不过想过去也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或者需要绕一公里才能有个小桥过河。当时非常麻烦,改变来着于我7岁的时候。哪一年的夏季,经常下暴雨,河道都满了,都溢出到路上了,很多看热闹的人都来了,其中也有镇政府的工作人员。看到这种场景,他们的脸色不太好看,于是就开启了造桥之旅,花了一年多时间,桥终于完成了,从此我们出村就变得很容易了。 第二个改变很快也来了,桥造好三年以后,村委会改选,新上任村长花了大力气开始修路,用了几年时间,把村里的路修了。然后村里的农产品什么的也开始买了,比以前方便多了。要想富,先修路不是一句假话,路通了,一切都慢慢往好的方向发展。 第三个改变应该是学校的变化吧,我记得以前的学校很差,特别破,刚开始的房子是砖房,没暖气,没电扇,窗户也没玻璃。每到雨天或者雪天的时候就特别难受,经常需要修窗户,记得经常需要从家里带肥料里的塑料袋修窗户。冬天的时候经常手脚有冻疮,夏天的时候又热的要命,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我们上三年级的时候吧。 哪一年秋天我们搬进了村里的庙里,我们刚开始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不过我们也不管这个,毕竟都是孩子。在庙里整整呆了一年,我们又搬回原来的学校,这个时候才发现,一切都变了,原来的两三间砖房变成了6层小楼,几十间教室。这个事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不错的,毕竟谁也不愿意一直待在漏风还冻手冻脚的房子里。后来我们得知是有好心人出资帮我们建立的新学校,不过他并没说他的名字。 等到上初中以后,收割机开始流行,收麦开始用收割机,我们这群小孩子就不用跑地里捣乱了,以前还得割麦子,拉回来,然后打麦子。等收割机开始流行以后,我们只需要在地里收就行。当时感觉这种事太幸福了,不过我发现时代的变化比我想象的更快。收玉米现在也有收割机了,一切都可以做到机械化,我们现在正朝着大农业,机械化方面发展,一家一户几亩地,投入大,产出少,而且还耗费太多功夫,如果能形成大农业,那农民将会迎来新的方向。不过几千年的土地情节不是那么容易就改变的,得看时代变迁和国家的引导,以及思想观念的变化了。 现在走出去的人也越来越多了,以前一个村也就几户出去打工的,大部分还是在周边煤矿上班。现在几乎家家都有人出去工作,而且很很少去煤矿上班了,虽然工资高,但确实危险,人们哪怕工资低点,也愿意找个安全的工作,毕竟生命第一。也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想的,还是有人愿意拼高收益高风险的。 当然说了好的方面,也有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现在的农村教育做的不如十几年前了,当时村村都有孩子。现在家庭负担的增大,很多人都不愿意生孩子,很多村里都没多少孩子,于是开始撤,很多村里的学校都撤了,现在我们这边只有乡里有小学和幼儿园,初中的话就得到县里去了。教育资源的集中,导致县城房价的飞涨,以前一平1400,现在都快到3500左右了,我们还是四线小县城啊,现在都还算贫困县啊。不过这个事短时间是解决不了的,只能看后续国家如何解决吧,希望能有更好的发展吧。 现在的村里状况比以前强了许多,有了长足的发展,不过问题也是很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少子化,农村无人等情况越来越严重,只能说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烦恼吧。努力加油,争取早点解决这些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