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零五章伐缅与康熙的不甘 (第2/4页)
,天下官员皆望风归附。 这里边的原因除去朱宏煜是大明宗室,身上肩负着大明的统治正统性可谓大义,让这些人投降起来没有心理压力。 且朱宏煜对投诚官员可以做到宽厚以待之外。 谁敢说没有天下人都觉得朱宏煜国运在身的原因在里面? 李定国对此是否深信不疑不知道,但军中的将士,天下的百姓,对此却大多都是深信不疑的。 这便是如今朱宏煜之统治基础! 有此基础在,朱宏煜又怎么会忌惮一个李定国呢? 李定国再怎么英明神武,再怎么富有韬略,又岂能敌得过天下大势? 若他真有如此之能,也不会在吴三桂的面前屡战屡败,甚至败退缅甸,永历也不至于经受咒水之难的羞辱了! 至于说何为天下大势? 简单! 人心也。 当天下人都认为你天命所归之时,那你也便真的是天命所归了! …… 没让朱宏煜等多长时间,李定国便也来了。 “启禀陛下,晋王在外求见!” 贴身伺候的小太监来到朱宏煜面前汇报道。 朱宏煜微微颔首道。 “传召!” 不多时,李定国便被传了进来。 在前些日子郑成功病故之后,李定国便成了朝中硕果仅存的一位亲王。 因为现在诸位皇子皆年幼,是故都还未封王。 李定国这个唯一的,且还是异姓的亲王,便显得有些扎眼了。 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是那么的扎眼,且打消皇帝的猜忌,李定国这段时间一直都是称病在家,连朝都不上了。 今日也就是皇帝传召,他才会离开自己的府邸,前来皇宫觐见。 李定国大步走进了朱宏煜的书房,只是其脸上却是rou眼可见的拘谨。 朱宏煜却是不见外,起身相迎,笑呵呵的开口说道。 “晋王来了!” 其实现在朱宏煜对李定国是真的并无多少猜忌,身为大权在握的开国之君,朱宏煜有信心镇压天下。 自信有他在一日,则天下无人敢反。 一切都只是李定国自己的脑补而已。 李定国略显拘谨的作揖行礼道。 “微臣参见陛下!” 朱宏煜上前来,搀着李定国走到了沙发旁,示意他坐下。 然后便命人上茶。 茶水端上来之后,朱宏煜一边示意李定国饮茶,一边开口说道。 “当年咒水之难爆发,缅甸国王莽白叛乱,以至我大明之中枢一战尽没,就连皇帝都沦陷于敌手。” “是为国耻!” 朱宏煜一句话便将调门定的很高。 此言一出,李定国脸上也满是感怀以及愧疚。 “当年之事,责任皆在于微臣未能护卫好先帝,实在有愧于先帝圣恩……” 李定国虽然是流寇出身,但永历帝对其却是相当的信重。 加封晋王爵位,对其言听计从,且托付天下兵权,可谓是恩宠冠绝天下! 是故,李定国有感于永历厚恩,对大明也是忠心耿耿。 即使大军溃败,被迫逃离中华神州而至缅甸避难,他也一直打着大明的旗号,拥护永历的统治。 咒水之难发生之后,李定国也是数次发兵南征缅甸,就是为了营救永历。 可见其忠心! 虽然咒水之难的责任完全在于永历自己跑的太快了,以至于和大军脱节,而落到了缅甸国王手中。 但是,李定国对此事却是一直耿耿于怀,心中满是愧疚。 他觉得咒水之难之所以发生,完全就是因为他辜负了永历的重托,没能保护好圣驾。 如今朱宏煜重新提起咒水之难,李定国也是感觉相当的难受。 朱宏煜闻言,开口温言安抚道。 “晋王何出此言?” “当年之事朕也是有所耳闻的,要怪也只能怪缅甸枉顾我大明二百多年之国恩,胆大包天敢对天子下手。” “晋王何必要替缅甸那些狼心狗肺之徒分担罪责呢?” 李定国听闻此言,感动的同时心中也是有了明悟。 如果他没猜错的话,皇帝这次估计是准备对缅甸动兵了。 他心中略微有些激动,若朝廷发兵伐缅,说不定就能为当初永历所受到的屈辱报仇了。 当初虽然他也曾经数次攻伐缅甸,甚至轻松攻破缅甸国都。 但由于兵力有限,最多也就是劫掠一下缅甸地方,而无法形成有效统治,或是真的灭掉缅甸。 但若是朝廷发兵,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李定国觉得,如果朱宏煜愿意,那即使彻底覆灭掉缅甸也不是什么难事。 想着这些,李定国开口试探道。 “陛下的意思是?” 朱宏煜端起茶杯喝了一口,慢条斯理的开口说道。 “朕准备要发兵伐缅!” “以天子诏令,传召天下,发王师十万,征调藩国从征,以讨不臣,雪咒水之耻辱,扞卫汉家威仪!” “不知晋王可愿为朕分忧,担任此次伐缅之大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咒水之难便是永历之死的导火索。 正是因为咒水之难的爆发,才会导致当时永历政权的中枢被一网打尽,沐天波,马吉祥等四十二名官员将领遇害。 随后,永历随从队伍近三百人宗室以及官员家卷遇害,更多的女卷惨遭蹂躏,惨死缅兵之手。 甚至就连永历这个帝王都沦为俘虏,被羞辱之后转交给了清军…… 这对大明来说,完全就是不吝于当年北宋靖康之耻的耻辱。 而耻辱,只能由鲜血来偿还! 大明朝廷是出了名的睚眦必报,咒水之难之绝对不可能被翻篇的。 现在朱宏煜作出要伐缅的决定,属于是李定国的预料之中。 但朱宏煜准备要让他李定国为将,却是李定国的意料之外。 “微臣老迈昏聩,且身患重病,实在不好带兵出征了!” “还请陛下另选良将!” 李定国的身体不好是真的。 历史上的他就是在咒水之难爆发后,没多长时间便忧愤病逝了。 虽然有永历之死而导致其忧愤至极,情绪变化剧烈的原因在里面,李定国的身体不好却也是真的。 这些年来他一直都在调养,可即便如此,他也是时不时的就会病上一场。 对此,朱宏煜是知道的。 说来也是巧合,明末之时,大明的两只擎天柱石,郑成功和李定国皆是身体不好,壮年逝世。 历史上,若两人的身体能健康些,坚持到三藩之乱爆发,然后他们两人再策应三藩起事,共击清廷。 则天下局势或许还会有变! 但是,李定国之所以拒绝朱宏煜的提议,却并不只是因为他的身体问题。 而是担心自己此次立下战功之后,皇帝会封无可封,赏无可赏! 到时候,皇帝免不得会感到为难。 皇帝要是不痛快了,底下的臣子们自然也不会好过。 见李定国拒绝,朱宏煜也并没有强求。 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