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零三章 民情 (第2/2页)
各地因为赋税之重,导致民逃田慌,一二两银子就能买上田。可是在江南,哪怕徭役也重,但是一亩田能卖到十两以上,而且还极难买到上田。如果三年后,真如将军所言的税赋,那么金州各地将会是最好的地方之一。别说十两银子,估计就是十五两银子,也买不到上田,因为没人会卖。因此关于对军士的田亩奖赏,不但弥补了对军士半饷的弊端,反而能获得所有军士的响应。还有一层不名言的意思。在座的官员都能看透。家中十一亩田,再配十亩军田,还有哪个士兵不对将军忠心耿耿。士气,忠心都有了。一箭三凋。分田之事,不是一日就能谈完,其中的细节,每个人都在勘酌,最后用了三日,才敲定了分田。既然没有了疑问,将军府下发了公文到各地和军队中。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地都沸腾了起来。哪怕最畏惧官府的百姓,都会向身边的公差打听,这是否是真的,一脸的惶恐。田亩。真要是自己能得十一亩田,就算自己死后,见到了祖宗也能脸上有光啊。自己可是为子孙挣了一份家业。多少农户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十亩田,多少百姓想都不敢想想的事。衙门口公示牌下,几名差人被问的口干舌燥,几日来,哪怕解释了又解释,还是要翻来覆去的问。眼前这黑黝黝,满脸褶子的老农,差人认出了他,他每日都来问一次。“你这老者,怎么回事啊?已经回答了你不下三四回了,都像你这么来问,岂不是烦死人?”原先。老农最畏惧这些公人,可是同样的语气,他反而一点都不畏惧了,竟然会露出讨好的笑容。“这..这……这,分田可是真的?”差人翻了个白眼。“去去去,再来我这里捣乱,可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把你抓进衙门去。”听到要被抓紧衙门,那老农才念念不舍的退了出去。他刚走,和他一般无二的个人,明明长相不同,却神态相似的紧,舔着脸上前。“你也滚,老子认得你。”官府还是那个官府。差人虽然都是新人,可是不要几年,仍然学会了对百姓的傲慢,居高临下之态。什么都没变。只发了一道公文。又好像什么都变了。同样的困苦,同样的分配不公,同样的有不言之事,但是百姓们却笑口常开。往常的时候。百姓们沉默寡言,在田里干活,就算碰到邻居,也经常一日不说一句话。而如今。每个人都主动的和别人说话。各地田间。谈的话只有一件事。那就是要分田了。只要说到分田。刚才还苦着一脸的老农,会情不自禁的展开眉头,露出泛黄,不齐整的牙床。“是啊,将军要跟咱们分田咧。”“十一亩田啊。”先说话的人感叹一声。“嗯,十一亩田。”随后的人,肯定的说道。十一亩田真不多。以现在大周辽东的气候,有的地方高产,有的地方地产。按照公告里所言。上田则七亩,中田则十亩,下田十五亩。平均下来,十一亩田,一年也才二十二三石黍谷,去掉田税还能有近二十石。可是有了这十一亩田,家里人就再也不用担忧日后,再也不用害怕饿肚子了。再也不用租别人的地,再也不用看别人的眼色,再也不用受别人的欺负。再也不用睁开眼,就犯愁粮缸无粮。有了这十一亩地,老农突然就觉得自己的腰杆子变硬了。而且不按人头收税。想到这里,老农怔住了。自己原来那个出生就被溺死的弟弟,真是薄命啊,要是晚出生三四十年,哪里还用如此。是啊。不用按人头收税了。醒悟过来的老农,心里五味杂陈,悔恨涌上心头。同样的衙门,同样的日常。彷佛祛除了锈迹一般,各处管理都顺畅起来了。官府说什么,百姓就做什么,竟然手脚麻利抢着做。巡视了辽左东岸南部各地的冯胜之,一脸感叹。那郑永廉,的确是个大才。等冯胜之回了金州,将军设立了一个新的衙门。税课司。放在大周州府则是从九品的衙门,各县则是未入流的杂官。之所以说它新。是因为这个衙门,在金州负责的事,可不是原来的事了。税课司大使。郑永廉。督查各地。这不就是御史的职能么?了不得啊。冯胜之回到金州,并没有见到此人,听说他才上任三日,就走马加鞭巡视各地去了。“将军。”将军府。见到了将军。冯胜之笑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