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三十二章 都在吸贾府的血 (第1/2页)
红楼从辽东开始正文卷第四百三十二章都在吸贾府的血京城。 虽然各衙门还没有放假,实际上已经人尽散去,各赴宴请,京城酒楼皆满。 贾府更是忙碌。 外面爷们的宴请,府里内眷们和各家的走动,送礼请客丝毫都不能出错。 与京城外仿若两个世界。 目前的陕西民乱最烈,吸引了朝廷的目光,但是不代表其他地方没有流民。 多年前两广民乱那般的浩大,多少当时两广幸存下来的官员还记忆犹新。 陈德言多年的努力,编制了一张网。 其实也没那么神奇。 也就是收集一些信息罢了。 桂勇从辽东回来,把在辽东见到的事详细的告知了一番,特别是金州的军学堂。 听到桂勇参与了编书,陈德言忍不住笑骂。 “你才认得几个字,竟然去编书,不怕误人子弟。” 桂勇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又一脸的自豪。 每当想到自己,竟然参与编书,那套书成为军学堂学生们的读物,这种滋味他就难以忘记。 一种莫名的激动,让他无法冷静。 陈德言嘴上笑骂,心中其实也是忍不住的羡慕。 书他虽然没有看到,这种书当然管控严格,不会轻易在民间散发,不过他听了桂勇告知了一些。 很快就明白了大哥的用意。 大哥做事,向来是走一步,布局三步,用意颇深,非常人所能及。 “我说服不了贾政。” 闲聊一番后,陈德言开始谈起正事。 “贾府三小姐如今是我们的主母,难道政老爷不懂厉害?” 桂勇纳闷的说道。 陈德言点点头。 桂勇做事牢靠,但是勋贵之间最讲背景,桂勇只是小头目,勋贵不会与他打交道。 所以他不知贾政的为人,所以才纳闷贾政的行为。 自己也是背靠大哥,随着大哥地位的提升而水涨船高,加上贾府当年的引荐。 才顺利敲开了勋贵的大门,到如今成为各家的座上客。 “人人都知道朝廷必定会对付金江镇,贾政平庸,同样有此认识,却没有更高的眼界了。” 说来说去。 如今金江镇和朝廷之间的往来推手,其中蕴含了巨大的风险,一个不好就是山崩地裂。 贾政此人,虽然知道风险越大利益越大的道理,却怎么会有这等胆量呢。 “那怎么办?” 桂勇担忧起来。 陈德言思考一番后,决定去找王子腾。 贾政开拓之心不足,只想守成。 王子腾却不同。 京城虽大,位置却少。 贾府兴,重稳首位,王府则从王子腾归京后,势力越来越困顿,至今未得实职。 王府可没有贾府那么深厚的根基。 贾府哪怕没了实职,但是根深蒂固,连远在天边的广东,都能有关系极深的故旧。 王府。 王子腾出门归来,从管家口中得知,陈德言递了拜帖,明日来拜见自己。 “他找我会有什么事?” 王子腾去了书房,招来弟弟王子仁,两兄弟商议此事。 把京城最近发生的事思考了一遍,王子仁还在头疼,王子腾却想到了贾政。 “应该是关于贾府的事情。” 王子腾越来越肯定。 “贾府怎么了?” 王子仁还没有想透彻,好奇的看向大哥。 “哼哼。” 王子腾露出了冷笑。 有时候。 他很鄙视贾政,但也不得不服,他也经常羡慕贾政。 自己为了家族,用尽了心思。 当年趁着贾敬之事,从贾府接过京营节度使一职,让王府获得了实职。 为了避免到头为他人做嫁衣,想要把借来的权利归笼到自家,他以京营节度使的职位为条件,换取了他到九边的机会。 可惜。 贾敬当年让他留在京城,他嘴上没反对,转过身就背叛了,结果竹篮打水一场空。 不但京营节度使的职位没了,连九边的职位也没了,如今在京城高高挂起。 贾政呢? 如此迂腐的人,高坐楼台。 只要贾府的旗帜不倒,至少还有几代人的风光。 王府却不同。 王子腾知道自己死后,家族很难再保住门楣。 林如海,柳湘莲…… 这几家开国之初,实力与王府差不多的家族,皆已败落。 贾,史,王,薛。 四大家族同气连枝。 王家也正是靠着此势,才能让家族的门楣延续至今未倒。 还有锦乡侯府,虽然门楣比贾府要差点,但是有北镇的实职,仍不受影响。 史家有史鼎得当今皇帝的信任,未来几代人不愁。 史鼎投靠皇上,也是贾敬的谋划。 王子腾有些后悔了。 当初应该听贾敬的,老老实实守住京营节度使,以贾府当前子弟之风气。 哪里是一时半会就会还回去的,王家也不至于此。 还有平辽侯。 不光锦乡侯府确认了唐清安不会造反,王子腾让王仁去了金州,也得到了保证不会造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