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女之间 (第2/2页)
众人正听得投入,林黛玉突然中断了。 “小姐,还在生气呢。” 雪雁忍不住笑道。 林黛玉听到雪雁的话,仿佛生气了的小猫,嘴巴一张一合开始了抱怨。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着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他们的心思不放在国事上,只念念不忘我们女儿的事,一丝本事也没有。” “哈哈。” 还未说完,林如海笑着走了进来。 “老爷。” “爹。” 几名丫鬟眼神藏不住的紧张。 前两日她们拦不住小姐,在大街上抛头露面,昨日得知有人去找将军告状。 虽然小姐一脸的无所谓,但是丫鬟们担忧不已,林黛玉昨晚失眠,今日抚琴,实际上也有所畏惧。 只是林黛玉傲娇,岂是轻易服输的性子,以前寄人篱下都不让人,何况今日,实则不愿意让人瞧见。 她也不信,平辽侯会把她怎样。 如果他斥责父亲,那以后自己再也不去平辽侯府了, 林如海本来就爱女,从小培养女儿,自从幼儿夭折,更是把全部的关爱留给了黛玉。 “你现在名气可大了。” 林如海装模作样的说道,故意逗女儿。 林黛玉听到父亲的话,脸色忍不住通红,但还是不服气的说道,“他们可以讨论我,我还能拦住别人说不成。” “唉。” 林如海不想委屈女儿。 读书明智。 圣人言严宽交替,唐宋风气开放,妇女地位不低,唐有武则天,宋有俩宰相争一寡妇。 物极必反。 前明乃至本朝,对女子逐渐苛刻。 但是三四十年前,福建新学的兴起,而且传播越来越广,连金陵都已经有了学生。 他林如海就是在扬州接触到的新学。 新学能保持活跃和传播,说明了世人转变了态度,开始追求宽松的环境。 要知道宋理学也是从地方到官学,被多数的世人所接受,才获得了正统地位。 福建大贤离世三十余年,新学不但没有消亡,反而壮大了起来,林如海因此极为看好。 根据他的推论,这股态势只要继续保持下去,新学终将在国内也会成为官学。 春江水暖鸭先知。 金陵江淮扬州的名妓们,影响力越来越大,地位越来越高,虽然不好听,实际上正是女子风气松动的开端。 “以后出门归出门,大街上也不要太招摇,终归是女孩子,外人看到不好,对名声也不好。” 林如海提醒说道。 几名丫头听到老爷仍然允许她们出门,各个喜不胜喜,离开了笼子后,谁还愿意被关回去呢。 前两日多么畏惧离开笼子,现在就多么怕回去笼子。 林黛玉白皙的脸蛋上浮现出红晕。 “平辽侯是怎么说的?” 她想看看他的态度,到底是真英雄还是假英雄。 自己只是女儿家,军国大事她不懂,但是她知道,只盯着女人那档子事,禁锢女人的男儿,绝对不是真英雄。 林如海瞅了眼女儿,内心犹豫。 他如今的名声在金州不好,很多人认为他只是会拍将军马匹的小人。 名声是很重要的事情,名声臭了,做事难上加难,有个好名声则事半功倍。 自己的女儿品性,林如海是极为自豪的,但如果被将军收入房中,恐怕自己的名声彻底败坏。 而把女儿嫁给旁人,林如海又不敢。 现在金州的风气很微妙,本土派势强,外来派势弱。 他不可能把女儿嫁给本土派,会引起将军的忌惮,也不可能把女儿嫁给外来派,会引起本土派的敌意。 “唉。” 林如海叹了口气。 父亲的叹息,让林黛玉内心一颤,低着头不向继续询问。 “女儿吧,闲着没事做,爹也常跟女儿说新学,所以才想出门,倒是没想到会引起这许多的事。” 林黛玉委屈的说道。 “此事无关。” 林如海安慰了女儿一番。 …… 送走了父亲,林黛玉也无心抚琴,经过庭院回去屋中,拿起了几本书读。 自个心不尽,翻了几页一个字也未看进去。 十九岁的林黛玉,闲静下来如姣花照水,神仙似的又有秉绝代之姿容,具稀世之美颜。 举手投足之间,无不散发精华灵秀的魅力。 “你的安哥儿。” 在贾府时,打趣薛宝钗的话,在林黛玉耳边回荡。 她一生没有接触外男。 在贾府时也是如此,年节祭祖的时候,她不是贾府的女儿,所以是不参加的。 只是留在老祖母的身前,偶有见舅舅们。 宝玉,平辽侯。 一个儿时的玩伴,一个青春期遇到的浪荡子。 想起在平辽侯府第一次遇到平辽侯,无礼放肆的目光,林黛玉突然放下书忍不住捂住脸。 好羞人。 他怎么能这样。 都说他是伟岸的大英雄,哪里是个英雄的样子。 突然又想起,自己和他还是乘一艘船去的京城,只不过自己那时还不知道他。 “真是奇妙。” 林黛玉放下手,轻声的叹道。 “姨娘那边来人请,等小姐过去吃饭呢。” 紫娟走进来,打断了林黛玉的思绪。 林黛玉起身跟着紫娟离开,一路上都是平辽侯府的回忆。 …… 林如海在书房吃饭,一边吃饭一边写信。 他从金陵请的大才来金州,治理辽东的水利,为金江镇的屯田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是个契机。 国内人才无数,正好借着此风,招揽那些个有抱负心的贤才。 金江镇的体量,麻雀儿小五脏俱全。 治国包含了方方面面,需要无数的人才推动事务的发展,金江镇武功强盛,人才辈出,但是在治理一道上还是大为欠缺。 虽然犹如一张白纸,但是根基浅薄,很多草创的制度,有些许不合之处。 例如金州的盐政,在林如海看来就太过粗鄙。 盐政带来的利润,不亚于海贸,更为关键的是,盐政也是官府对地方百姓的控制手段。 在政治稳定层面上,盐政大于海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