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三十九章 黛玉生气 (第1/2页)
“贾府不愿意来,太太们回去了金陵。” 侍书脸色复杂的说道。 “挺好。” 探春面色平静的说道,只有看向摇篮的目光,尽是温柔之色。 “听说珍大爷还是愿意来金州,但是大老爷和二老爷不愿意来,所以珍大爷改了主意。” “正经的老爷们都不来,他怎么好意思” 宁国府和荣国府隔了一层,将军又是荣国府的姑爷,荣国府不来,宁国府当然没道理。 翠墨鄙视道。 探春的手段,到了金州,连外头的执事媳妇们都服服帖帖,何况自己的陪嫁丫鬟们。 赵姨娘的死,虽说是急病,真实情况如何,谁又不清楚呢。 府里规矩森严。 那般糟践人,岂不正是把人往死路上逼。 几名丫鬟同仇敌忾。 和当初在贾府的时候,仿佛彻底变了个人,站在自己小姐这边,心里恨急了。 众人水涨船高。 她们的家人也被贾府放了,送来了金州。 贾府府邸虽高,多年来却没什么进项,靠着济州岛的海贸挣了不少银子。 一则受到王子腾的侵蚀,海贸的份额都这么多,王子腾占多了,贾府就变少了。 二则贾府的里里外外上上下下,皆习惯了大手大脚,多少的银子也存不住。 几年的时光,越发显得手紧。 钱财是如此,权势上更是与金州不能比。 金州多年的发展,又是金江镇的中枢,人口近百万,已经和当初的军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 京城来的丫鬟们,已经心向了金州,自然也就帮自家小姐说话。 “他们不会来。” 探春说话声音轻柔,众丫鬟虽然不明白小姐为何会猜到,但也没意外。 三小姐从小料事准。 “将军为他们准备的宅子,本是好意,但是他们习惯了贾府的奢靡气派,府里人手又多。” “金陵的祖宅虽不如京城的府邸,但多年的修葺,有人专门看护,还是老家。” 探春仔细教丫鬟们。 以势压人不是持久之道。 老话常言狐假虎威。 更有不堪之言,狗仗人势。 但两者都离不开对方。 没有狐狸的散播,谁又能知道老虎的威严。 没有狗的犬吠,谁又能知道人的势。 同样的道理。 探春虽不会欺凌人,但也需要一帮自己的心腹,才能让人惧她,不敢轻易违逆她。 没人教她这些道理。 而道理却经不起人的揣摩。 思虑多了,见识多了,也就慢慢的懂了。 丫鬟们能办好事,也能办坏事。 也就更需要调教。 众丫鬟没探春这份品性,但是听到小姐的话,直觉恍然大悟,越发佩服起自家小姐。 “薛家的人应该会来,史家的人不会来,王家的人早就来了。” “那咱们怎么办?” 侍书焦急道。 几名陪嫁丫鬟中,侍书和小姐关系最亲,知道的也最多。 王府野心大,从来不会做无用的功夫。 虽然小姐没有向她明言过,内心有些朦胧的见识,感到了其中的危险。 “什么都不用做。” 探春摇了摇头。 “有些事看得见归看得见,也只能顺势去做。” “你这些时日多去外头看看,金州和京城不同,宅子里的东西,你去看看有没什么要布置的,或添或减。” “既然人家来了,我们也要礼数周全,不能失了主人的风范。” 侍书点点头。 一旁的蝉姐低着头不语。 这种云里雾里,说话一下子东,一下子西,她想破了脑袋也想不明白到底在说什么。 另外的翠墨虽然不如侍书,却也能勉强跟上她们的思路。 “我写了封信,你拿出去让人送去给环哥儿。” 探春说道信的时候,脸色变得珍重。 她已经压了宝。 金州各文武家中,探春为贾环选择了周士昌家的女儿。 周士昌是林如海从江淮请来的大才。 整个辽东的水利,奴儿干的开垦地区,以及从沉阳贯通镇江,连接奴儿干的道理等等。 诸事的实际工程,皆出自此人的手。 在他的调度下,诸事尽然有序,丝毫不错。 不显山不露水。 金州到了如今的局面,像刘承敏武震孟顾应时冯胜之谢有成等元老人物,反而不适合靠近。 与他们交缠过深,不但不会有好处,反而会引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思前想去。 探春看中了周士昌家。 她在赌。 通过对夫君的了解,金州的观察,金江镇的未来,认定了周士昌的成就,定然后来居上,不落于人。 赌赢了。 为贾环找到新的靠山。 赌输了。 日后只能她自己出面,帮助贾环求前程,一次两次可还行,多了反而害了她们姐弟。 …… “和记送来了新的缎料。” “小姐。” 几名丫鬟兴奋的走进来。 “是吗。” 薛宝钗拉起林黛玉。 “我们去瞧瞧。” 林黛玉被薛宝钗拉起来,新衣服谁不喜欢。 外间。 几名嬷嬷抱着锦缎放到桉台,丫鬟们小心的掀开一截,叽叽喳喳的好不热闹。 “这颜色适合你。” 薛宝钗拿起一角比了比,又往林黛玉身上试了下,笑着说道。 成了亲和没成亲之间的变化很大。 薛宝钗虽然只大林黛玉三四岁,两人的气质已经有了不小的变化。 林黛玉性子未大变。 随着锦缎的送来,还有几名做针线活的嫂子们,因为针工好,名气大,是府上惯请的人。 “李嫂子,你看看林meimei适合什么花式?” 薛宝钗问向旁边的一名妇人。 妇人满脸笑容,熟练的揪起一端,感受手里的细腻,又打量了林黛玉两眼,心里就有了主意。 “这一缎适合跟林姑娘做身交领中衣,这一匹做外面穿的对襟褙子。” “王大姐针线活最好,就请她秀上圆点红梅花。” “如果有胭红色锦绢更好,可以再做一条大红撒花百褶裙,穿在林姑娘身上,那可了不得。” “嘻嘻。” 李氏说话的语气,令丫鬟们纷纷发笑。 “去年从南方送来不少的料子,我记得正好有。” 薛宝钗拍手笑道。 “文杏,你赶紧带人去翻出来,免得还有等下回,不知又要耽搁多久。” 文杏连忙带着两名丫鬟,去库房里翻找。 每年京城王府,还有贾府的王夫人,金陵的薛大爷,都会送来不少的东西,堆满了几间房子。 “明明是你要做衣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