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四十章 谋划辽西 (第1/2页)
京城。 树叶的繁盛,并没有显出京城的生机。 殿内。 皇帝大怒。 而满朝文武商量不出一个计策。 十余年的时光下来。 贬斥,下狱,罢职,剩下的要么能力不足,要么威望不够,要么不愿意担当。 忠顺王还活着的时候,皇帝疑心他,国内诸事不断,但是皇帝从来没有动摇。 突然传来他死了。 皇帝这才醒悟,叔叔在他心里的分量,是他的定海神针。 可惜。 悔悟又有什么用呢。 正如他叔叔上疏的密疏所言。 五年前没有全力应对金江军,五年后又没有全力应对贼军,皆抱有侥幸,必定埋下大患。 在朝廷还在观望拉拢平辽侯时,忠顺王坚定的要对付平辽侯,与金江镇割裂,封锁金江镇。 皇帝没有支持忠顺王。 到了朝廷要全力应对贼军的时候,又开始忽视平辽侯,忠顺王提出要封王平辽侯。 从道义上拉拢他,让他从仁义上无法背叛传朝廷。 但皇帝还是没有支持忠顺王。 忠顺王临危受命平叛贼军,结果皇帝又失言了。 导致忠顺王大军断粮。 皇帝后悔了。 悔不当初。 “诸臣误朕。” 皇帝冷冷的说道。 闻言,臣工们面色羞愧。 吴文华站了出来。 “臣请皇上允许迁都金陵。” 迁都还是不迁都。 一个月前朝廷还在争论,辽东的平辽侯突然上奏,反对朝廷迁都,让否定迁都的声音压下了支持迁都的声音。 否定迁都的主要分子,是京城的勋贵们。 就连平安镇节度使也不支持朝廷迁都,随着地方将领的态度,皇帝不敢一意孤行。 整整耽搁了一个月。 乱军攻入了是山东,形势更为危机。 现在迁都,路上充满了危险。 谁也不知道会不会被乱军截住。 皇帝不愿意落入乱军手中,而他又想不到办法。 深深的看了眼吴文华。 “诸卿呢?” “臣复议。” 有吴文华的牵头,不少的官员站了出来。 现在迁都,还有几分成算,否则再也没有了机会。 …… “皇上要迁都。” …… 一封急信,由桂勇亲自带出京城,快马加鞭未下鞍,到了登来渡船而往金州。 “等。” 唐清安力排众议。 王子腾在cao作金江军入关平叛,随便安个名头,就能让金江军获得大义。 抢占登来,占据登州,来州,秦州三府,为金江军打下先机。 即可让金江军先在国内站稳脚跟,又可防备皇帝南下。 别小看这个名义。 有没有这个名义,对金江军未来的局势,有巨大的影响。 “只怕错过了时机啊。” 谢有成担忧道。 众人皱眉深思,想着完全之法。 “可把水师伪装成商船,从黄河口进入,呆在黄河河面,如果皇上迁都,就以护驾的名义,在黄河边上拦住圣驾。” “此计不妥。” 林如海摇了摇头。 各地官府又不是傻子。 “最好的方法,当然是拿下登来,不过此时贸然进攻登来,与造反无异。” 谢有成反驳道。 “两相其害取其轻,只要我们不攻城掠地就不算造反,哪怕官府看见,也无可奈何。” 在两人争辩如何阻止皇帝南迁的时候,贾鉴看着舆图,突然抬起头,一脸的严肃。 “诸位是否小觑了流民军?” “辽西,山东。” 贾鉴指了指舆图的形势。 “辽西军怎么办?是准备拿下辽西,从山海关入关,与流民军决战,还是渡海登来,在山东与流民军决战?” 众人怔了怔。 流民军带了个流字,很难让人提起重视,下意识的认为流民军战斗力不强。 贾鉴重重的说了句。 “当年有一支红巾军,可是转战了两千余里,从山东攻入辽东,从辽东攻入奴儿干,从奴儿干再转攻入高丽,如果不是元军的前后夹击,可就差点覆灭了高丽。” “现在的流民军,战斗力可不弱于红巾军啊。” 三大营的精锐,九边的精锐,流民军的精锐。 虽然只一年的时间。 流民军新王的根基还不稳,但是实力的确不弱。 贾鉴的意思很清楚。 接下来面对的事物很多,不光是皇帝南迁,其余的事情同样也重要,不应该只把目光放在皇帝的身上。 “要不要允许草原各部台吉?” 顾应时老话重提。 贾鉴的话提醒了他。 如果这般看来,十万金江军的规模,显得有些薄弱。 “有心的部落,居心拨测,没心的部落,力有未逮,我看还是保持现状的好。” 新合军中,有高达八九万的外族士兵。 草原,奴儿干,朝鲜,甚至还有琉球国的士兵。 整个草原和奴儿干才多少人口,抽调了如此多的青壮,很多台吉心中并不满意。 和前番西征林丹汗不同。 那是草原部落自己的想法,金江军不过是顺应形势。 所以按照常理,哪怕将军改变主意,愿意抽调草原骑手,恐怕很多台吉也是反对的。 而反其道提出愿意出兵的,不代表是抱着好心。 说明了对方有野心。 当年周廷入朝鲜平二十万倭军,老奴不也是主动提出要出兵协助作战么。 朝廷为什么不同意? 出兵协助大周是假,扩充地盘和实力才是真。 真同意了,才是引狼入室。 又例如前明。 借用了草原的势力,导致前明在草原上的布置毁于一旦。 虽然朵颜卫对前明一直忠心耿耿。 但是失去了辽河套,前明就无力控制更被的草原,对草原的管控,不可能越过辽河套。 正如为何罗刹国能不远万里出现在漠北? 因为草原上的人口,近九成集中在明朝北边的漠南。 其余的地方人口稀少,生产力低下,更加的原始。 无论大明还是大周,都不能跃过漠南蒙古,去管控千里无人烟的西伯利亚。 如果答应了对方的帮助,就要同意对方的要求。 “目前的形势,我们在草原的控制力逐步上升,不应该打断上升的态势。” “有些台吉心里虽然不满,面度当下的大势,又无可奈何。” 贾鉴最懂蒙古。 众人都仔细听着他的分析。 蒙古其实只是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