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危机时刻(1) (第6/8页)
姓家破人亡啊。” 韩生的话瞬间点醒了我,他作为在市井集市成长起来的人,更能观察到秦王朝“统一货币”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影响。 在现代,很多人认为秦王朝二世而亡是因为秦始皇大兴土木、秦二世昏庸无能,然而,今天韩生的话把秦朝的短命指向了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秦朝末年爆发了全国性金融危机! 作为一个现代人,自然对金融危机的历史略有所闻。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伴随着人类发展史,一直都是真实存在的。 然而,两千多年前的秦国会发生金融危机?这多多少少,都让我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我转过头问韩生,为什么秦始皇统一货币为害最深?韩生就把他看到事情,讲给我听。 原来,秦国统一六国后,按照秦始皇“统一货币”的设想,原六国货币被废除,在极短时间内就被踢出了流通领域,被秦朝官吏统一收缴,停止使用,如果发现民间私铸钱币,一经发现,那就是实打实的重罪。 然而接下来,问题就出现了。 原六国货币不让使用,但秦朝政府推出的秦半两又没有那么多,人与人想做买卖,交换物品,突然发现没有铜钱来进行支付,进而影响了正常的商品贸易、生产投入以及政府税收,铜钱太稀缺,导致物价非常便宜,这种现象换个大家能理解的现代词,就是“通货紧缩”。 紧接着,可能是秦二世胡亥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决定加大了铜币供给量。 但是,纵然胡亥想要加大货币供应量,但铜的产量却是有限的。胡亥不得不降低秦半两的铜含量,随之很多质量差、不规范的秦半两就进入了流通领域。要知道中国古代的货币制度,归根结底是铜本位,这些质量差的秦半两进入市场之后,造成了秦半两购买力的下降,然后再叠加秦朝实际控制面积的逐渐缩小,“通货紧缩”马上又变成了“通货膨胀”。 上蹿下跳的物价,会让百姓们民不聊生,生活困苦。 想到这里,我就明白了为什么六国复辟会那么快,因为六国复辟也意味着六国货币可以再次流通、交易,对老百姓来说,反而是一件好事。 还有,西汉创立初年,刘邦为什么要“无为而治”,为什么允许民间私铸钱币,我此刻心里都有了答案。 原来“无为而治”绝不是遵从黄老之道那么简单,所谓“无为而治”、允许民间私铸钱币,就是西汉初年的“休克疗法”。 此时此刻,我恍然大悟,低估了挽救大秦的难度。 原来如今大秦可谓是内忧外患,在经济方面也早已千疮百孔。 我让韩谈收起他的钱,转头从自己身上解下玉饰,放到了桌子上,抬头对着韩生说:“把它拿去换点钱粮,带着韩老太公,你们离开咸阳,逃命去吧。” 说完,我一脚跨过门槛,头也不回的走了。 没过一会儿,我们就穿过熙熙攘攘的市集,驾车返回咸阳宫。 听着马蹄哒哒的声音,看着两边一闪而过的咸阳景致,这一路上我想了很多。 拯救如今的秦国,绝对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首当其冲者,就是子婴说的收拾“人心”,也就是恢复大秦朝的公信力,而想要恢复公信力,除了要解决一些军事威胁之外,内政、经济也要重新梳理,让百姓们安居乐业。 “辰时朝会,来得及吗?” “陛下放心,来得及!”说完,韩谈狠狠抽了一下鞭子,那马儿嘶鸣一声,四条腿立时更快的飞奔起来。 此时的太阳已经变得耀眼,这次朝会是我穿越成胡亥之后,第一次在咸阳宫举办的正式朝会,虽然不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但毫无疑问,这次朝会,将是我重拾大秦皇帝威信的第一步。 古籍记载,一国之君能够在辰时上朝与众臣商议政事,便是勤政的象征。 回到咸阳宫,我顾不得吃早膳,马上安排人为我更衣。 另外,我还希望可以借助饥饿感,让自己不至于太困,我也没想到马蹄哒哒的声音,竟是那么催眠。 此时此刻,象征大秦皇权的硕大黑色龙袍正挂在我身旁的衣架上,一条金线编织的硕大飞龙静静躺在上面,仿佛只有我穿上它的那一刻,它才会苏醒,然后一飞冲天。 看着这华贵龙袍,我情不自禁血脉喷张,在我看来,这种黑金搭配的夸张色调,配上皇帝专属的各种纹饰,这正是专属于大秦帝国皇帝的权力美学。 “陛下,请您抬下胳膊。” 两位宫人将我的胳膊抬起,另外三名宫人从衣架上取下龙袍,小心翼翼的为我穿上,由于是金线织成,龙袍比我想象的要重。 接着,宫人们为我穿上外袍、系上腰带、挂上佩剑,一系列步骤都完成后,韩谈小心翼翼的端上同样黑金配色的十二冕旒平天冠,跪到我面前,将这大秦皇冠举过头顶。 皇冠,只能皇帝自己动手带,这是规矩!我双手捧起这皇冠,戴到自己头上,然后那些宫人才敢帮我摆正冠冕,插好冠笄。 十二冕旒平天冠象征着大秦皇权,他们不能随随便便碰触,碰一下都面临着严刑峻法。 趁着这群宫人还在整理我的皇袍,我问站在一旁的韩谈:“白亨呢?你看见他了吗?” “回陛下,老奴还是没有看到白将军。” 这就奇了怪了,我昨晚给他下了命令,按理来说,他应该早就回来复命了。 “在朕上朝议事之时,你安排人去找白亨,找到他之后,让他即刻找朕复命。” “喏。”韩谈应道。 我没想到给皇帝穿龙袍是这样一件繁琐且麻烦的事情,步骤非常多,过了很长时间,我身上的龙袍才算穿戴整齐。 此时此刻,那些侍候我穿衣的宫人都分立两侧,等待我的诏令。我抬头看了看窗外的太阳,又问了一遍:“辰时上朝,来得及吗?” “回陛下,陛下放心,完全来得及。” “那行,走吧,上朝。” 我刚说完,只听韩谈在屋内一声中气十足的吆喝:“皇帝起驾!众臣上朝!” 紧接着,站在寝宫外的宫人也一声吆喝:“皇帝起驾!众臣上朝!”就这样,一个人传一个人,皇帝要上朝的消息就这么像传声筒一样传出咸阳宫,传到那些正在宫外等候朝见的臣子们耳中,传遍整个咸阳城。 城内百姓议论纷纷,这烽火乱世,终于逼得久居深宫享乐的秦二世胡亥,上朝收拾局面了。 “开宫门!”咸阳宫门卫一声令下,重逾千斤的宫门在古老的机械传动结构带动下,吱吱呀呀的缓缓打开。 这次朝会,可能是秦二世当政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正式朝会。按照我的命令,咸阳城以及周边大小官吏都被要求参与这次朝会。 在太阳映衬下,昨晚紧急换上的秦字大纛,在城墙上发出夺目的鎏金颜色,来上朝的公卿大臣们按照官阶高低,排成几排,沿着咸阳宫中轴线两旁的台阶拾级而上,他们头顶的冠冕映射出太阳光,远处就看像是鱼鳞一样,鳞次栉比却极为庄严。 这些大臣当中自然不乏聪明人,这些聪明人透过人群,看到走在队列最前面的正是公子子婴,这个位置相当于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