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秦二爷_第二章 危机时刻(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危机时刻(1) (第7/8页)

坐实了子婴成为大秦丞相的市井传言。

    他们一边走,一边想:这大秦真是要变天了。

    大殿内礼乐声响起,朝臣们列队,缓缓趋行进入。

    这议事殿可能是很久没用,在晨光照射的空气里,能看到震动飞起的尘埃在空气中飘飘荡荡。

    自从赵高当政以来,很多大臣都只见过赵高,没见过皇帝。如今他们听说胡亥会亲自参加、主持朝会,心情多多少少有些复杂,不知道久未见面的皇帝会说些什么、干些什么,内心很是忐忑,忧虑。

    其实,有很多大臣在听说秦军溃败后,就想着离开咸阳,逃命去。

    但坊间纷纷传说,子婴被秦二世任命为新的丞相,他们就觉得大秦可能会有新动向,于是打算静观其变,参加这次史无前例的朝会,看看大秦朝堂会有什么新动向,再决定是否离开咸阳。

    ……

    我正在配殿等着大臣们就位,作为皇帝,我必须要让大臣们等我,再压轴出场,才能彰显皇权。

    在此之前,我向韩谈求教了秦朝皇帝上朝的典仪、步骤,将其牢记心中。

    都说春秋战国是礼崩乐坏,然而,这不是字面上说,人们都不讲礼仪、不听音乐,所谓礼乐崩坏,指的是诸侯、士大夫们经常超规格使用周天子专属的礼仪、仪仗,也就是常说的“僭越”。

    秦始皇先祖秦景公下葬时,就僭越使用了周天子一级才准使用的“黄肠题凑”,一个伯爵国的国君都敢用天子仪仗,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到了什么程度。

    这也是为何,孔子一生都在主张“克己复礼”,他就是希望用周礼重建秩序,消弭战争。

    再后来,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天下凝一。礼乐,再次成为统治者用来稳定人心的工具。秦始皇诚心招揽了一群山东儒生进入秦庭,封他们为博士,始皇帝希望靠他们重建礼乐秩序,树立等级森严的社会体系,拱卫皇权。

    只不过,由于秦国一直被看作是西北蛮族,有不少儒生认为秦国不是华夏正统,所以对于秦始皇学习儒家,定制礼仪的刻意讨好,常常出言讥讽。

    对我来说,不管儒生们怎么看,我清晰的知道,秦始皇的做法并没有错。

    良久,殿内传出声音:“大秦二世皇帝驾到,众臣跪迎。”

    韩谈向我点头示意,我站起来,抖了抖身子,两名宫人马上走上前再次整理皇袍。

    在韩谈和另一位宫人的带领下,队伍竖起仪仗,心里时刻牢记皇帝的威严,抬着头,挺着胸,我一步一步走进议事殿。

    今天是正式朝会,果然来的人非常多。走到龙椅的台阶下,我右手攥住秦皇宝剑,左手挽起龙袍的裙摆,拾级而上。

    等我在御座上坐定之后,站在身边的韩谈大喊:“群臣山呼。”

    “吾皇万年!大秦万年!吾皇万年!大秦万年!吾皇万年!大秦万年!”声音震耳欲聋,响彻云霄,振的龙椅都微微发颤。

    我大声回应:“众卿平身!请入座。”中气十足,让他们见识一下皇帝的金口玉言与气魄。

    “谢陛下!”

    就在此时,我看到站在最前排的子婴正在对我使眼色,等我与他目光双交之际,他对我比划着口型,隐隐约约能看出三个字:关内侯。

    我小声叫了一声韩谈,问他哪个是关内侯?

    听到我的问题,他先是一愣,然后告诉我,紧挨着子婴身后的那位紫髯老者便是关内侯。

    子婴看我准确得知了他的意思,便放下心来,恭恭敬敬的坐到位置上。而我则顺着子婴往后看,那关内侯胡子半紫半白,神情却十分矍铄,目光锐利的看着我,嘴角浅浅上扬,充满挑衅的向我点头示意。

    关内侯?他要干什么?

    关内侯,相当于是赢氏宗族族长,在赢氏家族内具有很高威望。但是自从二世胡亥当政以来,关内侯便回到秦国祖地雍城,躲避祸患,很少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

    我心里猜想,这次关内侯重回庙堂,应该有子婴在其中牵线搭桥,只不过,这并不是今天朝会的主题,我并没有花费过多心思去计较这件事。

    坐定后,我目光扫视殿下秦庭众臣:“众位爱卿应该已经听说了,为害大秦、图谋篡逆的赵高如今已被囚禁,使大秦如获新生。”

    “朕相信,群臣当中,一定有为赵高办过事、奉承过赵高的人,但赵高已被剪除,朕不管各位爱卿原来做过什么,曾经与赵高是什么关系,如今朕都决心不再计较,因为有些人可能只是迫于赵高yin威,不得已从之,朕体谅众位爱卿的难处。”

    赵高倒台之后,我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清算,而是稳住朝堂局势,统一所有力量准备对抗即将叩关的项羽、刘邦。

    群臣拱手:“陛下圣明!”

    “想来赵高乱政,害死丞相李斯满门、冯氏父子,为祸大秦,作为二世皇帝,朕亦要承担不少责任。”

    说完,我示意站在身边的韩谈。

    韩谈从匣子里拿出我熬夜写的罪己诏,对着满堂大臣大声宣读:

    “始皇威武,扫荡六国,平定天下,终兵戈之祸患,绝诸国之攻伐,万民安顿,共享和平。然,朕即登位,安逸享乐,不思民之困顿,修阿房宫,征民七十万余,使地无所耕者,老无所养者,弟失其兄,妇失其夫,朕不怜惜,朕之过一也……”

    也许是我的罪己诏写的情真意切,我能看到有几个老臣低下头偷偷抹眼泪。

    我心里明白,如今危机四伏的秦朝以及赵高的肆意妄为,让他们在这两年受了非常多委屈,如今这封用词恳切的罪己诏,每一字、每一句都让他们心中五味杂陈,动情于色。

    我看了看子婴,尽管他并不同意我写罪己诏,但我看他的神情也是非常感动,全身心专注在侧耳聆听。

    至于那位神秘的关内侯,他脸上却自始至终挂着一抹浅浅微笑,让我猜不透他的内心所想。

    良久,韩谈终于念到了最后一句:

    “二世皇帝胡亥,敬告天地,朕与后世皇帝誓为天地立心,誓为生民立命,誓为往圣继绝学,誓为万世开太平。”北宋大家张载的话,被我用在了整个罪己诏的最末尾,借用别人的气魄文胆,树立起我的皇帝权威,算是借花献佛了。

    等韩谈收起罪己诏,装入匣子,众臣再次拜服:“吾皇万年!大秦万年!”语气要比刚上朝时,要更加由衷。

    “这篇‘罪己诏’是朕痛改前非,重振大秦的决心,众位爱卿也要直言不讳、畅所欲言,朕会广开言路,与众位爱卿一起共克时艰,重振大秦。”

    “臣等遵命。”

    台下一位博士对我拱手:“臣听得陛下之罪己诏,感慨万千,足见我大秦皇帝的胸襟与气量,臣等心悦诚服,臣在此立誓,愿衷心辅助陛下,廓清寰宇,平定天下,此心不二!”

    听到这位博士这么说,我心里很开心,其他大臣也都纷纷附和,表示愿意与我戮力同心,言辞恳切,态度真诚。

    看到我喜上眉梢,那位博士接着说:“臣有一请,请陛下将此‘罪己诏’,刻于先皇所封禅的十二座名山之岩壁上,用以昭告皇天后土、天下臣民,陛下励精图治的决心、诚心。”

    听他这么一说,我才恍然大悟,这篇罪己诏不只是我用来收拾人心的工具,同时也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