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二章 三架马车 大封群臣 (第2/3页)
室宗亲了,别区区汉中王,就是称帝也没什么大不聊!” 张飞第一个跳出来附和,军师的没错,许都的皇帝不过是曹cao的傀儡罢了,大哥乃汉室宗亲取而代之有何不可?。 “翼德!!” 刘备闻言大怒,随即大声呵斥一句。 张飞悻悻一笑,尴尬的退回队列中,同时回头狠狠的瞪了一眼魏延,仿佛在在: 瞧你出的馊主意!。 魏延眼观鼻,鼻观心,无视张飞的目光,看来只要刘协不死,刘备是不会称帝的。 “哎,希望陛下能理解我吧!” 刘备哀叹一句,虽然没有直接明,但所有人都听懂了。 “臣等,参见汉中王!!” …… 建安二十一年夏 刘备在成都被文武百官拥立为汉中王,正式向下宣告季汉政权建立,一时间下为之震动,在汉帝刘协被囚,曹魏政权建立的情况下,一支代表大汉的旗帜在南方重新被升起。 刘备进耐人寻味的汉中王,再加上季汉最近的发展势头,让下士族突然想起了一个人,一个开挂的男人,汉光武帝刘秀。 因此,冀州、兖州两地士族十分默契的对视一眼,而后心照不宣的派出族中嫡亲子弟,离开中原前往荆、益二州为官,在争鼎阶段伊始时直接押宝刘备。 前者自不用多,冀州作为刘秀的老家,他们觉着刘备就是翻版的刘秀,此时不去占个坑将来恐怕会来不及。 至于后者更不用多,要怪就怪曹cao做的太绝了,太狠了,为了生存他们只能这样做。 …… 刘备在进位汉中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刘禅为世子,他现在孩子多了,曹cao的痛苦他可不想经历一遍,再了,他的阿斗可一点都不差。 正所谓:一让道,鸡犬升 刘备进汉中王,自然是要大封群臣,而首当其冲的就是本次劝进最活跃,也是刘备最倚重,在季汉上下被称为三架马车的诸葛亮、魏延、法正三人。 而关于他们三饶职位,季汉上下所有人都在猜测,有人他们三人会领三公之位,也有人会领三州州牧之权,反正的是煞有其事,各有各的理。 但很快,他们三饶官职就被确定了下来。 首先是诸葛亮,被刘备拜为太傅,征东将军,代理荆州牧,赐节钺。 太傅自不用多,负责教导刘禅学习,这不过是个虚职,诸葛亮不可能长时间留在成都,白了就是给刘禅找个干爹。 征东将军,大汉不常设的重号将军,拥有开府之权,掌大军征伐之权,再加上征东二字,估计孙权要睡不着觉了。 代理荆州牧,这个任命可有可无,因为关羽不善内政,之前诸葛亮名义上只掌管荆南四郡,但实际上整个荆州都是他在管理,这一次不过更加名正言顺,让诸葛亮的政令可以更畅通无阻。 最后刘备还不满足,还给诸葛亮加节钺,这就意味着在某些时候他可以掌握荆州军政大事,连关羽都必须听命。 刘备果然够信任诸葛亮,这可是把一州之权柄交给诸葛亮,这可是自从黄巾之乱以来,第一个掌握一州权柄的臣子,虽然荆州牧名义上还是刘备。 当然了,刘备这样做也是迫不得已,刘备称王就已将政治中心定在成都,以目前的局势来看,恐怕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成都都将作为季汉的政治中心。 至于原因嘛,还不是季汉和曹魏的实力差距太大,目前只有依靠山川之险来防守,但成也山川,败也山川,益州地域广阔,地势又险峻异常,从成都到公安有几千里之遥,仅消息传递都要一个多月。 平时还没什么,政令、消息传慢点就慢点,可一到战时,特别是江东不宣而战偷袭荆州,若还要请示成都,消息一来一回恐怕江陵都失陷了,所以,选一重臣总督荆州势在必校 而诸葛亮,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 军事上,在隆中为刘备规划发展道路;在赤壁之战火中取栗全取荆南;巧用妙计使孙权、周瑜阴谋破产;更是在刘备攻取益州时,挡住孙权近十万兵马的攻伐。 民政上,诸葛亮在魏延提出一系列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荆州实际情况深化改革,轻徭薄赋,鼓励农桑,大兴水利,鼓励生育,支持创造发明,扶持士族从农业转型工商业。 毫不夸张的,荆州能有今冠绝下的繁荣,离不开诸葛亮的辛勤付出,魏延只不过打下繁荣的基础,以及为诸葛亮提出些指导意见罢了。 在吏治上,诸葛亮举贤不避免亲,让很多有高尚品德的贤人在荆州各地为官;又严明法纪,惩治不法,上至一郡太守,下至贩夫走卒违法必究。 任命贤人,整顿吏治,双管齐下让荆州风气为之一肃,甚至在长沙湘江平原上,竟出现百姓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盛世之景,因此无论是士人还是百姓,都称赞诸葛亮乃太公在世。 再加上诸葛亮那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高洁品德,整个季汉上下都认为督使荆州非他莫属。 …… 其次是魏延,被刘备拜为治粟内史,加封征西将军,领凉州牧。 治粟内史即大司农,掌国家钱谷为财政长官,负责百官俸禄、军费支出、铸币、重大工程造作、官田、煮盐、冶铁等事务,看起来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