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章 三架马车 大封群臣 (第3/3页)
力滔,其实也就那样。
毕竟荆州管不到,凉州连个影子都没有,而且刘备一定会设立少府来分权,所以严格的讲,治粟内史的职权范围只有益州一地罢了。 不过这都不重要,魏延估计治粟内史他当不了几年,毕竟外敌环伺,刘备不可能把他放在后方,征西将军、凉州牧就是最好的明证。 至于治粟内史,是魏延主动要求的,他打算趁机把制币权独立出来,不再受皇帝一言而决,虽然他不太懂货币里面的门道,但他魏延知道,大开核动力印钞机会导致通货膨胀,后患无穷啊。 所以将铸币权独立出来,新设立一个财政署,通过发行与回收货币来宏观调控国家的总体经济,就显得非常重要。 当然了,魏延不善长蠢,不过他坚信只要财政署摆在这里,总有一会遇到对的人,带她走出璀璨的未来,因为华夏先贤的智慧不可估量。 除了独立铸币权以外,魏延还打算发行等额的银币、金币,因为在粮食、煤炭、矿石等大宗商品交易中,交易量往往都是上万,乃至十数万斤,而交易后的五铢钱都得要车来拉,对商业贸易造成极大的不便。 至于为什么不使用大钱,这里就必须提到币制改革。 华夏有两次重要币制改革,一次为汉武帝币制改革,一次为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简单的来,一枚五铢钱真的值五铢钱,因为是它的主要成份是铜等金属,而铜在大汉乃至现代都是一种重要的金属,所以,不管时代如何变幻,五铢钱它永远不会被淘汰。 至于法币就不用多了,这玩意儿是和国家实力,国家信用挂钩的,国强则增值,国弱则贬值,国亡为厕纸。 通过币制问题,就能理解为什么魏延会弃用刘巴,因为铸造大钱是能得一时之利,但伤害的却是百姓,得民心者得下,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不信回头看看,当初铸造大钱掠夺百姓财富的诸侯,哪个不是身首异处,落得家破人亡的下场,曹老板宁愿去挖坟盗墓,也不愿私铸大钱,因为此策百害而无一利。 使用存量稀少的金、银等金属来制金币、银币,可完美解决这个弊端,毕竟它们本身的价值就等于货币的价值。 …… 最后是法正,被刘备拜为尚书令,加封镇军将军,领益州牧。 这倒没啥的,无非是协助刘备处理政务,同时配合魏延、糜竺等重设少府,权利也挺大的,但和前二者比起来有所不如,谁叫法正投得比较晚呢。 镇军将军则完全是个虚职,没有开府权,也没有统兵权,一般在中枢参议军政大事,只有发生大战时才会给予实际兵权。 对三架马车封赏完毕后,就开始其他文臣武将。 首先是五虎将,没错是那个熟悉的五虎将,关、张、赵、黄、马五人。 原本刘备是不打算把马超加上去的,不过季汉对外喊的疆域是三州之地,若中枢无凉州人,恐惹人非议对经略凉州不利,所以,马超就被加了进来。 拜关羽为征北将军,领南郡太守,水军都督,假节。 拜张飞为前将军、加封镇东将军,领巴郡太守,假节。 拜赵云为右将军,加封镇西将军,领凉州刺史,假节。 拜黄忠为左将军,加封镇军将军,领汉中总督,假节,赐爵关内侯。 拜马超为后将军,加封安西将军,领陇西总督。 很明显马超是个添头,因为就他没假节,就算他和赵云同为重号将军,但赵云持节,这就意味着马超受到赵云的节制。 除了五虎将以外,还有马良为镇南将军,总督南中事务。 马谡为平西将军,在魏延帐下听令。 庞统为武都太守,同样在魏延麾下听令。 其他像张南、傅肜、霍峻、辅匡、庞德、马岱等等将校皆被拜为将军,在此就不一列举。 董和为益州刺史,监察益州诸郡不法。 许靖为博士祭酒,掌季汉教育事宜。 陈到为卫尉,掌宿卫,负责宫廷警戒工作。 李严为廷尉,掌刑法,领南中监察使,督察不法。 张鲁为典客,负责季汉民族事宜,领南中抚镇使。 糜竺为少府,管理内库。 伊籍为郎中令,协助魏延处理事务。 …… …… …… 刘备一通大肆封赏,让季汉上下为之振奋,每个人都得到超出预期的回报,出生入死不就为了这点功名利禄么,唯一不同的是没有一个人获得食邑,但这都不重要,该有的早晚会有的。 当然了,别看官职名头大,其实权利很,毕竟季汉现在也就二州之地,僧多粥少,很多职权被拆分的七零八碎。 军事上也不遑多让,目前季汉一共十六万大军,但将军就有几十个,更别还有四征、四镇、前后左右这些重号将军,平均下来一个将军只能领兵几千。 但这重要么,不重要!,牛奶早晚会有的,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庞统:我就知道会这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