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八十六章 试射 (第1/2页)
实际上,陈念提供电磁炮核心技术,到现在准备实装上舰,时间也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 在理论早就已经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三个月的时间做出第一台原型,速度也不算太快了。 接到电话之后,陈念立刻回到自己的住处,跟陈果打好招呼之后,便乘车前往中兵206研究所。 206所离西工大并不远,坐车过去也就两个小时的路程,到地方之后,陈念按照陈果给的联系人,找到了负责电磁炮项目的负责人王伟斌,后者极为热情、甚至是有些诚惶诚恐地接待了他。 “陈工,早就盼着你来了!” “你给的技术,至少把我们的电磁炮技术向前推进了10年以上!” “我一直想找机会好好跟你聊一聊,又怕耽误你时间......” 陈念握住他伸过来的手,笑着回答道: “不至于不至于,我们在电磁炮这块的技术还是很强的,起码是少数几个要强过老美的领域了吧?” 听到他的话,王伟斌有些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 “略强一点吧........陈工,咱们现在就去看看炮?” “走吧!” 两人走出办公室,一路向着实验场的方向走去。 在路上,陈念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于是便开口问道: “你们这里有没有一个叫张建革的工程师?” “张建革?我们这没有,他是713所的,算是那里的技术骨干吧,之前来我们所交流过。” “陈工,你对他有兴趣?” 陈念摇了摇头,随即又点头。 他确实对这个张建革有兴趣,但这种兴趣,却并非是技术上的兴趣。 按照他的记忆,这个张建革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应该还在郑州工作,负责电磁炮项目下一个有关炮管长度的子项目。 他的技术才能已经有了一定的展现,并且也已经获得了713所的重用。 不过,这样的重用在未来并没有得到回报。 原因很简单,就在几年之后,这个人会成为华夏电磁炮发展史上最大的一个蠢货。 他对外提供了大量电磁炮有关的机密技术文档,大大推动了美方电磁炮的研发进展,但可笑的是,这样关键的技术,他从头到尾总共的获利才不到二十万美元。 如果他能更有耐心一点,等个几年,等华夏科研人员地位逐渐提升起来的话,在未来,他能获得的回报,很可能是十倍都不止。 但很可惜,他选择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犹豫了片刻,陈念开口说道: “这个人吧......我有过一定的了解,我觉得他的技术思路还是不错的。” “不过现在还不好下定论,建议再观察观察吧。” 陈念没有把话说透,因为,在2007年,这人还根本就没有做任何违法的事情呢。 自己总不能虚空出警,说这个人未来有可能当间谍,我们提前把他抓起来、或者提前把他调离关键岗位吧? 这种做法既不合理,也不聪明。 所以,最好的办法应该是把他暴露在各个部门的视线之下,换句话说,就是盯得紧一点。 如果有任何异常征兆,立刻处理也来得及。 ----不过,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以华夏目前电磁炮技术突飞猛进的速度,他想要泄密也没那么容易了。 毕竟,他在项目中的关键贡献还没发表,就已经被陈念截了胡,在老美那边打不出名气,自然也不会被当成“潜力股”盯上...... 王伟斌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开口说道: “那我有机会的话也跟713所提一提,如果这人真的可以用的话,不妨再往上调动调动。” 一听这话,陈念便立刻明白了王伟斌的弦外之音。 很显然,对方是能听懂自己的暗示的。 而且,他的处理方法就跟自己预计的一样,暂时不对张建革做任何处理,但要加强对他的审核和考核....... 跟聪明人聊天,就是那么舒服。 陈念还没来得及感叹,两人便已经走到了试验场,映入眼帘的,就是那一台陈念心心念念的电磁炮。 “这就是我们的炮了!” 王伟斌一边摸着电磁炮的外壁,一边给陈念介绍道: “炮塔加炮管,总长度是19米,高度四米多,宽度6米多。” “总体来说,尺寸比现在老美的实验型号小一半还不止,已经完全达到了上舰标准。” “现在我们要解决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专用发电机组的问题了。” “目前704所那边已经有了突破,跟马伟明马总也在沟通,后续会纳入综电系统统一布局。” “只要电力的问题解决,电磁炮上舰就没有任何障碍了。” “甚至有可能,我们会直接用电磁炮作为主炮,传统舰炮做副炮。” “这个就得再研究研究了,暂时不急......” 一边听着王伟斌的介绍,陈念一边好奇地走上前去。 他摸着炮管,下意识地问道: “已经改成导轨炮了?” “是的,改了。” 王伟斌微微点头,继续解释道: “本来我们的方向主要还是线圈炮的,但既然你这边直接解决了等离子烧蚀的问题,那我们也不纠结了,换成导轨炮,效果也差不了太多。” 实际上,电磁线圈炮和导轨炮是同一原理的两种不同的设计方案,两种方案之间各有优劣。 其中,导轨炮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炮弹稳定性高,还可以通过电流大小调节初速,灵活性更好。 它的缺点则是集肤效应明显,烧蚀严重,并且能量利用效率比线圈炮差得多。 而线圈炮呢? 能量利用效率可以达到接近100%,弹体与炮管无摩擦,磨损较少。 但问题是,线圈同步问题难以解决,导致炮弹稳定性得不到保证,并且对电枢线圈的强度要求也很高,实现难度很大。 综合来看,以华夏目前的工业基础和技术水平,在未来二三十年的时间里,导轨炮是最有性价比的选择。 至于线圈炮,则是可以等技术进一步成熟了之后,再去慢慢探索和完善。 毕竟,有了传播综电系统和超大功率燃气轮机之后,区区50%的能量损耗,其实也算不了什么大事了..... “效果怎么样?” 陈念开口问道。 “效果嘛.......现在可以试试,陈工,看看?” 王伟斌立刻回答。 陈念不由得有些想笑。 不看的话,我上这来是干嘛来了? 于是,他开口道: “那就试试吧。” 王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